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三个支点”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632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打牢想象力、观察力和实践力这三个支点,保持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好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
  时代呼唤创新意识,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和环境,结合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从小学时期就打下良好的基础。异想天开、好奇、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应遵循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打牢想象力、观察力和实践力这三个支点,保持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好小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注重想象力的培养,放飞翱翔的心灵
  想象能力是创新的翅膀,小学生自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注重知识的情景创设,放飞他们想象的心灵,就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如学生在读有情景的课文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既能用画帮助理解内容,又能培养想象力。教学中的寓言故事、诗歌也可让学生用图画的形式来描绘故事、场景,并让学生自己陈述图画细节,教师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内容,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展开想象有如放飞风筝,要能让想象的心灵在天空翱翔,又要能收放自如,关键是紧紧抓住风筝的线。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精力集中的时间短,教师教学过程中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的奇思妙想,对于学生提出的看似荒诞的问题,教师不能不予理睬,也不能嘲笑制止,应正确应对回答的策略,对与教科书和个人观点不一致的意见时,要冷静对待,慎重回答,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最好延迟作出判断,而不要马上下定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在间隔相应的时间点上通过提问,解答、操作等手段及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够自主围绕教学目标,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散想象的纵横空间,放飞自由翱翔的心灵。
  二、注重观察力的培养,擦亮锐利的眼睛
  观察能力是创新的眼睛,小学生感知正处在发展阶段,容易被周围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因此要让小学生保持住好奇心,主动、自觉地观察就要激起他们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兴趣。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具,利用课外活动时机,精心考虑,周密设计,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的差异,明确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更加能集中注意力,达成观察的目标。
  由于小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无意性、情绪性很明显,对事物的感知通常是笼统的、不精确的,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象,而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等多种观察方法,有条理地进行观察,擦亮他们探索事物本质的锐利眼睛。如课文中讲到的稻子与小麦,可以运用实物、幻灯、挂图进行直观教学,有条件还可在课外活动时间到田地中去观察,并结合生活所接触的和所看到的,有目的和重点区分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练就灵巧的双手
  实践能力是创新的源泉,学生通过实践能形象直观地了解过程、理解理论、掌握技能,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创新的浪花。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和右脑功能有着密切联系。然而,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无论教育的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重抽象思维,轻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恰恰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的因素,是右脑的重要功能。因此,创新能力培养要从学生的生理潜能出发,在持续发展左脑功能的同时,注重开发右脑的潜能,加大音乐、美术和体育等的教学比重,同时在人文课程、自然课程中,通过实验、制作、绘画等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的方法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规则图形时,教师可发给每一个学生一条细铁丝或细绳,学生动手分别围成长方形、图形、三角形等,在实践过程中形象直观地区分各种规则图形及量算周长等。也可让理论课走出“课堂”,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如语文课与美术课相结合,数学课与体育课相结合,品德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等。
  创新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应抓住小学生的心智特点,以想象力、观察力、实践力的培养为支点,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为学生打开扬帆远航的灯塔。
其他文献
作为语文教师都明白语文教学其实是展现语文教师个人语文素养的平台,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语文专业技能和自身的语文修养,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呢?  一、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要传授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自存一桶水。因为语文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师提高自身文
期刊
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学生的重要前提。爱学生愈深,教育学生的效果也就愈好。  一、要爱学生  1、爱是信任和理解。心理学告诉我们,良好的心境容易调动人的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我曾接手一个频繁调换老师的班级,班级纪律松松垮垮,有几个学生表现异常,其中最让人头疼的是张大晨同学。  我首先认真地观察他有哪些不良习惯,好对症下药。课堂上他是我行我素,目中无老师,无法正常地坐在板凳
期刊
案例: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指导者。其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当学生犯错时,班主任要注意说话的技巧、态度、语调,要尊重、宽容、信任学生,并时时巧妙引导,使他们心灵的幼苗茁壮成长。  我在工作中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中午,仲凯急急忙忙地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张老师,我,我的《信息技术》书没啦!”  “别急,慢慢
期刊
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细节决定成败”道出了细节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是一件大事,其课堂教学活动就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细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教学行为的微观分析。教学细节看似平常,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看似简单平常,却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课堂的得失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中细
期刊
回顾23年的教师之路,虽然一路走来,风风雨雨,但是,我依然热爱我的岗位,热爱那些美得像花朵一样的学生。所以,我愿意全心付出。23年的教书时光,我也一直用爱追逐梦想。  说到爱,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刚刚毕业的102班,那一张张可爱的面孔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原来在我的心里从来没有忘记过他们。  2008年9月份,我调入无极县实验学校,我服从校领导的安排接任了当时的初二·四班,也当起了班主任,我也因此接受了两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许多教师越来越重视通过与学生个别谈话,来沟通思想感化教育学生。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找学生谈话做政治思想工作,可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然而,一些教师和学生谈话时因没有作好充分准备,谈话时要么声嘶力竭地吼一通,要么轻描淡写地警告几句,或者信口开河,东一榔头,西一棒缒,胡子眉毛一把抓,语无中心,语不连贯,大大
期刊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教学,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方法,这是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  一、朗读是入情入境的良方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许多篇目都具有十分美好的意境,这种由作者的是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片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赏析才能深入进去并真切地感受出来,如《桂林山水》《迷人的张家界》《小英雄雨来》等作品。如果不反复朗读,无论老师怎样精讲评析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为阅读教学注入了越来越多的生机与活力,课堂生动精彩,形式新奇多样,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得到审美的享受。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说明文又常常成为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一种文体,究其原因,是有人认为说明文太枯燥太抽象,或者可以说,有人认为说明文不美。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现在我就初中语文八年级(上)两个单元的说明文,说说自己一些教学见解。  一、语言美  说明文的语言科
期刊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有着独有的魅力。它的涉及面之广,内容之多,是其他学科无法与之相比的。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编写者精心策划、筛选、编排的,这些文章或喜,或怒,或乐,或悲;或语言犀利,或平实厚重,或流畅自然,或庄重典雅,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使精彩如斯,我们的课堂中仍然有冷漠的眼神和无动于衷的表情,仍然有那么多孩子下课便将课本束之高阁,毫无兴趣再次翻阅。究其原因,是孩子们体验不到文本的精彩
期刊
近年来,乳山市教育局重点围绕课堂教学、作业设置、能力培养,纵深推进教学改革,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是高效课堂的研究渐入佳境。探索形成小学的“情景教学”、初中的“学案导学”、高中的“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新模式,有序开展观摩课达标、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抓普及、抓完善、抓提高,引领教师创新实践,促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为质量的持续提升搭建了新的“跳板”。  二是有效作业的实施初见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