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心灵“消炎”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gang8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离婚率的增高,使单亲儿童剧增。与正常家庭儿童相比,他们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尤其是心理方面。作为中队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教育这些孩子,让他们心里充满阳光。
  [关键词] 孤僻;胆小;自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但是离婚率也逐年增高,单亲儿童随之急剧增多。父母离婚,孩子的精神世界突遭变故,往往会造成他们难以磨灭的心灵创伤。
  这些孩子往往性格孤僻冷漠,不合群,有意疏远别人。而且他们的戒备心重,防范意识强,好走极端,别人的好意也往往会被误解为歧视和嘲弄。其中绝大多数孩子都很自卑,消极地看待自己,畏难、没有学习目标,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要不就是敏感、好胜,什么都要超过别人,忌妒心重。最严重的是学习缺乏积极性,经常拖拉作业,成绩不太理想。这些不健康的心态和言行,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灰暗,影响学业,并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培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班集体的创建工作。
  一个文明向上的中队,一群乐学活泼的孩子,离不开有爱心与责任心并举的中队辅导员。让每一个队员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个中队辅导员的共同心愿,也是不懈努力的方向。怎样才能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成了笔者时常都在研究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想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小间谍”叩心扉。攻人先攻心!只有知道了这些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我才能对症下药。于是我找来班上几个性格开朗又能干懂事的班干,交给他们一个“秘密又特殊”的任务:课后一有空就拉这些单亲儿童一起游戏,和他们谈心,尽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看看他们有些什么困扰和烦恼,还有什么愿望。通过朋友间的轻松交流,让他们慢慢适应和别人的交往,这样就不会总把不愉快的事郁结在心里而闷闷不乐,让心灵有个宣泄的出口,达到心理平衡,逐渐弥补家庭变故所帶来的精神创伤,尽快能融入集体大家庭。“小间谍”们果然不负所望,单亲孩子在他们的“死缠烂打”之下,话渐渐多了起来,也敢于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了。
  第二,“小手段”练胆量。由于父母离异,单亲儿童往往表现为自信心不足,他们的内心感到孤独和被抛弃。尼德列维托夫指出:“暗示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改进的可能性,并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个学生现有的优良品质和各种表现上。”怎样才能让他们自信一些、胆子大一些呢?我绞尽脑汁,除了上课多关注他们、多提问外,还得使点小手段,练一练他们的胆量。于是我故意安排他们参加班级早晨的领读和纪律管理,鼓励他们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多展示自己,让他们有“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感觉。一次次温和的提醒,一声声深情的鼓励,看着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都会由衷地感到快乐。
  第三,“小礼物”换信任。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最受伤害的是心灵和情感。他们不容易相信甚至去爱别人,常把别人关在心门之外。每次和这些孩子说话,他们都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从不多说一句话,更不敢抬头和我进行眼神交流。为了得到他们的信任,我就经常送他们一些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假期我还给他们选购了一些作文书,写上鼓励的话语送给他们。就这样,他们胆子大多了,能够主动来问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了。
  第四,“小动作”促感情。光信任还不够,单亲儿童还不敢像其他孩子那样跟老师亲近,总有一种疏离感。为了改变这样的状态,我在作业本上和他们对话,把网络中的聊天方式搬到了作业本上;经常抚摸抚摸他们的头;把散开的辫子重新编好;整理衣服和红领巾……真诚地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觉得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个不错的朋友。渐渐地,他们会主动地靠近我,甚至把悄悄话告诉我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笔者不断努力下,不少单亲孩子从以前的不爱交流,逐渐变得开朗、自信,学习也更有动力。那满脸的笑容,那高举的小手,就是对教师最大的奖励!单亲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以后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单亲儿童。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倍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这些单亲儿童的心灵更脆弱,更盼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怀,我们要能适时开一些“心灵消炎药”,丑小鸭也会有变成白天鹅的那一天。当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群体的关注与付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单亲儿童的世界定会成为“美好的人间”!
  参考文献:
  [1]崔月华.共同筑起爱的沙雕--浅谈单亲家庭孩子的养成教育[J].课外阅读(中旬),2013(9).
  [2]张守武.单亲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教育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0).
其他文献
高效设问是决定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维度,更与教师解读文本的力度、考量文本的深度、视通万里的广度、文化素养的厚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有价值的问题设置,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妙用。  一、把握文本特质,在设问中切入文本内核  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需要为切入点,将不需要的内容剔除,在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认本节课的教学价值,在深入浅出中构建问题,从而使难点以最为简洁的方式呈现。  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执教《
古今内外,人们都是提倡读书的,“书中自有黄屋。”如今,每年的4月23日,被定为世界读书日。读书能提升自己,能升华人品、磨炼意志,读书如此重要,读什么书则显得更为重要,只有读好书,才能产生正能量;读好书,才能引导小学生走正路。  一、读好书,以文本为引子  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对小学生而言,文本上其实就有许多的提示。如《读书要有选择》就明确提出四点要求:“第一,可以选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二十四字要求。学校积极从各方面对少先队员进行培养、教育,校园里涌现出了很多值得称颂的好现象。我们来看这样几个镜头:  【镜头一】  2016年11月3日,学校组织秋游,学生早晨不必到校,家长把队员直接送到县体育中心。下午秋游结束后,教师们回到学校,惊讶地发现,升旗台上有一位少先队员正在家长的陪同下降旗。随后,经过了解,知道这位小朋友是周四的“光荣升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多重功能,注重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从而突显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如何使用评价这一教学手段,去敲开学生学习兴趣的“大门”,召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加强评价的激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何评价都具有导向性。一个好的导向性评价,往往能使整堂课生动起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甚至改变学生的一生。因此,
王宏华,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新寨镇新寨中心小学校长。她曾获得“河北省国学教育先进个人”“美丽河北最美教师”称号,先后被评为“唐山市首届名校长”“唐山市骨干校长”“唐山市先进教学工作者”“乐亭县精神文明先进个人”“乐亭县第二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惊奇,震撼”。这是2016年唐山市中小学校长观摩团成员参观乐亭县新寨中心小学时的一致感受。  2016年5月,这所乡村学校的校长被唐山市教
一次教研活动中,关于“太阳视运动轨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引起了备课组老师的争议。有人认为高考未必会考,讲了学生也不一定能懂,课堂上一带而过就可以,不必占用过多的时间;也有人觉得,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一、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为: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人地观念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重要价值
每次上习作课前,学生拿到作文本时,迫不及待地翻开作文,最先查看老师批阅的得分。看后有的学生喜笑颜开;有的学生默默无语;有的学生则垂头丧气。小学生对老师的评语非常在意,教师的评语可以影响孩子的写作的兴趣,甚至影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只有具有伯乐一样的“慧眼”,才能寻到“千里马”。  一、赏识——源于真  小学生的习作要求写真人、真事、真情,虽然有时候他们的“真话”可能表达得不是那么如我所愿,但要从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本文以心理辅导教育案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心理辅导引导小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耐挫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二年级;心理辅导;案例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不完善,所以心理辅导课程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与否,还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以全面发展。  案例
文化德育模式,就是基于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文化中的德育资源,用文化来引领德育,用文化来浸润德育,发挥文化引领、认同、固化、传承的作用,使德育走进人的心灵,走进人的精神,走进人的生命,从而达成“文化润德”“文化化人”的根本目的。文化德育模式较之其他德育模式有其关注生命、尊重人本的共同之处,更有其“文化载德”“文化育德”的独特性。能使德育从空洞说教走向文化浸润,从转变式走向建构式,使受教育者从
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因子时,教师要注意深挖音乐教材内涵,整合音乐教学课程资源,重视民族音乐鉴赏,为学生创设音乐文化教育环境,接轨学生生活认知,塑造音乐课堂文化品格。文化渗透音乐教学符合学科特征,教师要对教情和学情展开多重调查,以丰富多样文化教育因素,为学生打开认知音乐世界的窗口,从不同文化背景渗透中获取成长力量。  一、深挖文化因子,创建音乐文化教学环境  挖掘音乐作品内涵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