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生命”在于“活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的形式的构建和实施,要始终遵循课堂教学规律,推动学教活动深入开展。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进程中,只有让学生与教师进行相互辉映的学教活动,才能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本文作者从搭建主体探究舞台、开展师生互动交流以及实施以教导学教学讲解等三个方面,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构建做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形式;构建;实施;思考
  课堂教学这一实践活动,其本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之间运动、交流的发展过程。师与生只有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充分运动起来、实践起来,才能生动全面展现教师和学生的各自内在特性和作用。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进程中,只有让学生与教师进行相互辉映的学教活动,才能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这就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形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秉持运动发展的理念,把学生置身于课堂之中,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探究活动,以此达到学教相长的双边目标。鉴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本人现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构建做简单论述。
  一、 搭建主体有效探究的实践舞台
  教育学认为,在以学生主体为核心的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学生在课堂进程中充分运动起来,才能体现出课堂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但笔者发现,有少部分高中数学教师习惯于教师大包大揽的教学形式,将整个课堂教學纳入自己的讲解之中,让高中生成为被动“接受者”和听讲者,听从教师的指点进行从属单板的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运动起来,才能让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形式的构建和实施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课堂实际,为高中生提供进行有效探究、有效思考的实践活动平台和环节,以此触动和推动高中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析,从而展现出课堂“以生为本”的生动价值。如在“对数的运算法则”一节课教学中,教师根据该节课“理解并掌握对数性质及运算法则,能初步运用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解题”等教学要求,结合以往高中生在学习认知时的表现和情况,有意识的向高中生提出“若a>0,a≠1,M>0,N>0,logM logN=log(M N)
  是否成立?”“现在它只是一个猜想,要保证其对任意M,N都成立,需要给出相应的证明,怎么证呢?你学过哪些与之相关的证明依据呢?”“
  (1)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2)用文字语言叙述这条法则:两个正数的积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的和;(3)若真数是三个正数,结果会怎样?”等探究任务,要求高中生开展先期探究研析新课要点等活动,从而让高中生获取更为充分、更为深刻的实践和探索时机和空间,提升整个课堂教学的学教氛围。
  二、 开展师生互动交流的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思想的火花是在激烈的碰撞中发展和形成的。课堂之中,教师与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和讨论活动,在增加课堂浓厚学习氛围的同时,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要义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育实践学认为,课堂教学之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和进行着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探讨等双边实践活动。加之互动交流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显著教学功效、积极促进功用,已渗透和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如“角α的终边交单位圆于点Mx,22,求cosα,并指出角α的终边所在的象限”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形式讲解案例,学生先行探究问题题意,认识到“这一问题设置的意图考查对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理解”,在此基础上,生生之间开展互动交流活动,通过集体探讨、集思广益,得到其解决问题基本思路:“由点Mx,22坐标,从而求得x的值,然后根据x的所确定的值,开展分类讨论,求出cosα的值,当x=-22时,
  cosα=-22<0,sinα=22>0从而确定α是第二象限角,当x=22时,cosα=22>0,sinα=
  22>0从而确定α是第一象限角,综上所述α是第一、二象限角”。此时,教师结合同步观察进程中收集到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活动,引导高中生结合题意,回顾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强调指出:“在解答该问题时要针对α的不同取值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此时,高中生结合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开展完善解题思路的基本活动,从而获得其解题的关键要义。这样,高中生在自身探究和教师指导相融合的互动实践活动中,学习技能有效提升,学习策略有效掌握。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不少高中数学教师过分的强调教师的“讲解”的活动,省略学生的“互动”的部分,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切实避免。
  三、 实施推动以教导学的讲解指导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推动者,在其课堂教学进程中需要切实做好学生指点、引导、推动的讲解指导工作。这也是课堂教学形式改革和构建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进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把握好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讲解、指点和评判等形式,实现对学生学习认知、探究分析等方面的有效指点和引导活动,帮助和提升高中生更好、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内涵要义,实现在以教导学的实践进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步提升、同步发展,达到师生互赢的喜人局面。
  总之,新课改催生新理念,新目标推动新教改。高中数学教师要顺应大势、积极作为,主动改革、深入教研,抓住课堂教学的内在本质,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方式,推动师与生在多样化、灵活性的课堂教学中实现显著提升和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成芝.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组织实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2).
  [2]赵玉珍.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预设和构建[J].科技资讯,2012(7).
  [3]蔡章树.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15.
  作者简介:周仁华,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考物理与初中物理的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了解中考题型的改革,才能更好的为将来初中物理教育变革起到导向性作用。本文笔者主要研究中考实验题的改革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影响,首先从课标对实验部分的要求、考试说明进行分析,初步得出当地中考实验题的改革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各方面的影响,最后进行总结并提出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中考物理;物理实验;物理教育  一、 相关概念的介绍  实验课
摘要:高校新生中普遍存在适应危机问题,在该形势下,要提高新生的培养质量,应该有更加先进的学生管理模式,笔者在学生管理实践中,提出了“目标管理”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实践效果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适应危机;学生管理模式;目标管理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扩招以后,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新形势下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教育以人为本,专科、本科
摘 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阐明了孔子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我常常将这一思想运用到我的数学课堂中,我认为可以从创设情境、设疑解难、巧设练习三个方面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  关键词:高效;兴趣;问题  一、 创设情境,引其“愤”、“悱”  小
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对情操的陶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人认为要引导好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关键是在课堂中如何进行引导,以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欣赏;实践;有效性  一、 静中有思,培养学生静心聆听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才能
摘 要:地理教学时会碰到很多抽象难以理解的地理概念和知识,自制地理教具和学具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教师自制教具是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自制地理教具和学具的应用对地理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关键词:地理教具;手工制作;正午太阳高度;楼间距  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地理的基础知识和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是一种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象化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生活情境的融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有层次地掌握数学知识。本文从教学目标、情境素材、教学对象三个角度出发,研究如何确保创设情境的有效性、实效性和高效性,从而合理创设情境。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情境;有效性;实效性;高效性  创设情境,是在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抽象性的数学教学中的一支神来之笔,把数学绘成生活的画
摘 要:本文从电子白板的功能入手,着重分析了电子白板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探索了电子白板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策略,以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教学;整合;电子白板  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教学领域之后,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受到我国各类教育机构的关注。学校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电子白板技术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着较好的应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升温,“微课”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微课”能够将多媒体与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晋升为小学教学的主流。本文将以《倍数与因数》一课为例,探析微课热现象对于小学数学教学造成的影响,并对该现象给予冷静的思考。  关键词:微课热;小学数学;倍数与因数  一、 前言  微课就如同微博与微信一般,一经研发就广受推崇,相比传统的
摘 要:中考是中学阶段的一次重要的考试,是迈向高一级学校的必经阶段,在中考前的复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达到最佳效果,是我们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  关键词:中考;物理;总复习  初中物理总复习时间短、任务重,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复习的目的和最佳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每一节课都必须是有效的、高效的,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有效和高效呢?我认为,要在复习的过程
摘要:语文是基于母语环境下的一门语言知识学科,需要教师引起高度重视,并选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本文主要介绍了语文教学与语言知识的关系,分析语文教学中语言知识的具体分布,进而提出语文教学中语言知识的教学策略,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为推动我国教育行业进一步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知识;关系;分布;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