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ang_fl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要加强美术审美教育就必须改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美术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
  关键词 审美能力 创造能力 兴趣 想象力 审美能力 备课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美术审美教育就必须改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术教师普遍地把美术课作为图画课,图画课的任务往往偏重于传授绘画技法,造成学生学美术而不知道什么是美的后果。而《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审美教育打下初步基础,它必须渗透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之中。在贯彻《美术新课程标准》精神中,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这些年来我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智育是美育的基础,然而美育对智育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根据生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功能各不相同,左脑偏重于语言、逻辑,右脑偏重于形象、情感、空间感。有专家指出,如果不通过造型艺术等手段对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进行训练,那就等于放弃大脑思维的一半。由此可知,美育的作用在于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学生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
  “中国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和认识我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绘画——中国画,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学生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我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画家,有一次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不料他在作画时手打颤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玷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来,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学生们对中国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听了老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后,古人的创造灵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学生们开始尝试着大胆作画。
  
  二、挖掘美韵,培养想象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艺术设计和创意的范围十分广泛,美蕴藏在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优雅别致的环境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人类端庄高雅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艺术作品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摇篮。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
  我在教《染色图案》一课时,如果照搬教科书中的方法,教师只需教给学生不同的折、染方法后,再提示一下这是美丽的手帕就可以了,但这样教学效果一般。我经过反复琢磨和设计,特别是根据染纸图案这一民间工艺品本身所赋予的花纹自然色彩对比强烈等美感形式,分别染制了小花伞、小领结、花裙子,还有头饰、小手帕等备用。面对黑板上两幅范作染色图案,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使欣赏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引发学生联想。
  
  三、备课升华,师生同美
  
  美育可以使学生提高正确判断人类社会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使人的品格纯洁化、高尚化,进而身心得到美化。教师的全部活动都应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优秀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平淡为神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还可以使德育显示出极大的艺术性,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而神奇的感召力。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教师要充分酝酿情绪,利用自己的语言、声调、速度、动作、姿势和脸部表情的变化,诱发学生与授课内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美术教师不仅担负着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传播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对学生实施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育的重任。而审美教育的方式只能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美的情感等向学生展示一个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目的。所以,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
  实践证明,要全面贯彻《课标》精神,发挥审美教育功能,就必须改革美术教学方法,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和艺术创造个性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萨特尔也指出:“阅读不是一项机械性的行动,不是像照相底版那样受符号的感应,阅读不仅仅是感知,而
摘要 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所决定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  关键词 体育 素质教育 健康 意志 体质 思维 习惯    体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全面、协调、完善发展现代人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社会,由于
一、针对文本理解的话题设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在教师营造的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渗透新课程标准要
“爱”让语文课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的爱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学生才能爱上语文;“趣”让语文课充满生命的动力,生动有趣的课堂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思”让
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郭沫若同志说过:“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
“自主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该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教师的责任在于创设工作条件,点播、引导、鼓
摘要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课堂效率的提高与教育评价也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效率 教学手段 学习环境 思考空间 师生关系    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
语文承担着阅读教学的重任,它灵动、玄妙、深邃,它让人游弋于历史的长河不知倦,让人穿过诗谷、越过词峡、掠过文峰不知累.语文阅读让人聪颖,让人充盈,让人智慧.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