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

来源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10735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既存在供给不足,也存在需求不足的矛盾。在"互联网+"背景下,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政府供给为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建立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新机制。由收集、认识社会公众需求开始,经过采集服务信息、评估选择、提供服务产品和接受意见反馈的过程,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适销对路"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新机制,必须大力实施"互联网+"文化服务供给;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强化多元主体治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多元精准;重塑供给的组织体制。
其他文献
现在正属夏日炎炎之际,为了逃离这闷热的天气,昨天,我们一行十几人又登上了空气清新,犹如世外桃源的大寒山棚户人家。  曾记得,每次来这里,我都是冲到了最前面,把后面的人都甩得远远的,这次也不例外。别人差不多要走1小时左右的路程,我只用了27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就连很有运动细胞的妈妈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夸我厉害呢!  一到棚户人家,一眼就看到大寒山山顶的一口池塘,我看了心里直痒痒。我本次来的目的与前几
少先队活动,品德课堂,是班主任、辅导员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两个重要阵地,思想品德教学侧重于“知”与“情”,然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有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单单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就能达成目标的,而少先队活动强调的是“行动”,即体验活动,是将“知”与“情”升华为“行”,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化。思想品德教学与少先队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能成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的高效杠杆和有力支撑。那么如何实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语文教学工作可谓是工作之重。“向40分钟要质量”更是昭示着教学工作的重难点,是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过多年的语文课堂实践,我积累了一些经验,我认为语文教学是一门有规律可循的专业,那么如何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我想谈几点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首先就是教给学生阅
李吉林老师是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1978年开始从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历经近30年,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其操作体系,从而使情境教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情境教育”理论的创立,经历了“三级飞跃”和“双重转化”的过程。“三级飞跃”即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双重转化”即实践探索,形成理论——理论完善,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