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i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教育性紧密结合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特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其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教师进行空泛的理论说教,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对这一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有厌烦、逆反、排斥心理,从而使思想品德课的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给思想品德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带给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是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的民主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缺一不可。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就必须由传统的知识占有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由教学的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服务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会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理念的更新,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思想品德课教学一改以往沉寂的局面,学生也从以往被奴役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自由,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都积极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课堂上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这又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实践证明,教学民主性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基础。
  
  二、教学的过程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因此要改变过去教学中只注重结论、忽视过程的倾向。这对于克服学生死记硬背,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体验学习过程、享受学习快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使学生产生兴趣,有求知欲望,并且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对他在学习中感知的敏锐性、想象的活跃性、思维的主动性,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这些非智力因素会制约和影响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运用歌曲、漫画、小品、案例等多种方法创设情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讲“环境问题”这一课时,创设了以一则寓言作为的教学情境,“某地有个村,村后有座山,山上有片树,村民想致富,致富就砍树,村民富了,树也砍完了;一有一天山洪来了,山崩了,房塌了,富被冲走了……”当我把这个生动直观、具体、形象的动画情境展示给学生的时候,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兴趣浓厚。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社会现象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假如你是该村的村长,你该怎么办?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并模拟村长的身份现场发表简短演讲。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都想试一试。在模拟村长的演讲中,学生们有时为他们似像非像村长的举动发出哄堂大笑,有时为他们慷慨陈词、有理有据的独到见解给予热烈的掌声,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掌声不断、高潮迭起。在参与教学过程的愉悦氛围中,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获得了如何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而且提高了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事实证明,教学情境的创设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架起了“教”与“学”的桥梁,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这正是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产生互动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给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创设教学情境是使学生愿意参与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效的外部条件。
  
  三、教学的探究性
  
  让学生参与探究既是尊重学生自主权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这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青少年的这一心理特征,采取让学生自己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应为学生探究活动提供各种条件,做好组织服务工作。例如,我在讲“青少年迷恋网吧的现状、原因和后果,怎样正确对待上网这样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时,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并分析其危害性,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然后,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共同进行分析、探究;最后全班交流、谈体会。学生们经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上述任务。在交流课上,学生不仅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深受教育,而且提高了动脑、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了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思想品德学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搞成探究式教学模式,因为这样做既没有必要,也不现实。探究式教学内容应该是教学中最有价值、最值得探究的问题。
  
  四、教学的体验性
  
  新课改理念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是教学的体验性。体验性学习应该贯穿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全过程。要让学生观察、听、想、说,甚至经历,用心灵感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设计具有全过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积累、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内化,陶冶情操,开启智慧。学生的学习主要在于“感悟”。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发展他们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加以重视。
  例如,我在讲“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有关内容时,让学生用小品的形式表演遭到“打劫”的情节,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表演谈谈如何保护好自己。学生亲眼目睹了这一事件,有感而发,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许多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加以引导、补充和完善,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让学生体验教学过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进而加深对教材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其他文献
原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特别是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现在人也更加关注定期的健康体检,许多人每年都会接受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而尿检则是健康体检中十分常见的常规
期刊
摘 要: 针对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异常难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在大背景下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大学生应降低求职要求、勇于自主创业、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继续教育深造等多方面探求破解对策。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大学生就业 现状 原因 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化,高校学生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市场吸纳量,大学
摘 要: 在高校历史教学普遍引入了多媒体教学的情况下,充分结合传统历史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的优势,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加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 高校历史教学 传统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已普遍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各个学科都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活动,历史学科也是如此。多媒体教学比起传统教学方式来,具有以下优点: 
一、信息技术课教学难的问题分析    信息技术课以前称为计算机课,在我国部分中小学的开设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自从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以来,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作为一门新兴课程,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个性化学习需要难满足  今天的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是
摘 要: 《基础会计》是我校财会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高级会计人才所必备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中的实践,本文作者对如何解除中职生学习专业课的畏难心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了探讨,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 《基础会计》 中职生 教学方法    
通过对思想品德教育目的的层次划分,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更趋于实际的个人和社会发展,也使得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有了具体化实现的可能。但是,要真正使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更具操作性,还需要对思想品德教育目的进行目标细化。  目的与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目的是由人的主体意识、价值观念、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相对于目标,它在实践各阶段中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和稳定性特征。而目标则由形成目标的条件与人的意志所决定,
芬兰是一个拥有530万人口(相当于两个北京市朝阳区人口规模),面积约33.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山东省面积)的国家。这里崇尚创新精神,传媒业发达,拥有诺基亚这个世界信息通讯
2005年秋,高中新课程已在南京市全面推行。近几年来,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尝试,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商榷。    一、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拉近学生与思想政治的距离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和特点。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生活,领悟一些基本特点。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
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与学融会贯通,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意境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利用新颖的导课艺术,教师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积极地参与学习,激发起求知的欲望。以境入情、生动导入的方法很多,以下主要介绍几种常用
新教材粤教版《思想品德》,版式新颖、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小链接”材料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具有知识性、典型性和时代性等特点。如果教师能加以科学地利用,就会极大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一堂课的开始往往先进行导入,导入虽然只有几分钟,但它常常会影响整堂课的质量。“情境导入法”是常见的一种导入形式。但是,情境材料从何而来?渠道当然是多种多样的。而利用“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