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小学科学课堂的“生态”追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_19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是指自然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双重属性,使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其与教学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生态”课堂是课堂教学中人与环境之间动态平衡的良性发展的课堂。“生态”课堂的价值追求是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课堂一切生态因子之间有机组合与协调运动,进而产生互相激发、共同参与、质疑探究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生态”课堂由认知领域到生命领域,关注人性,突出发展,是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之间的和谐良性对话过程。“生态”课堂注重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呵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造就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
  “生态”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原始形态的教育常偏重于自然规定性,近现代越来越偏向于社会规定性与人类自身规定性,而随着当代生态社会的来临,教育将最终实现自然回归的整体规定性。在人的发展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在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基础上又有进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培养富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自由的人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然而,这种发展观却忽视了人也是自然的产物,人的发展不仅要全面、个性化,也应是可持续、终身的发展;不仅要符合社会性的发展,而且要符合自然性的发展,乃至“天人合一”式的发展。因此,目前的不少课堂教学在相当程度上使学生失去了自然常态下正常的心理、行为反应,忽视了教育还应具有生态价值:即可以通过教育帮助人经历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和谐共处的关系,教育目的应该更关注自然、社会、个人的整体价值的和谐完美体现。在此背景下,在学校教育中构建“生态”课堂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各科教师共同关注。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动手做等学习方式,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进程中,构建“生态”的课堂教学将更具现实意义,更需要努力实现“生态”课堂的追求。构建“生态”的小学科学课堂,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充分关注师生人性需求,努力营建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展现。让科学课远离封闭的室内教学和“填鸭方式”,提倡自主学习的方式,崇尚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个人独立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教师的角色从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努力使科学课堂上有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孩子欢快洋溢的表情。全力在科学课堂中营造健康、自由、个性、发展的生态空间,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相信在这样的科学课堂中成长的孩子是幸福的,在这样的科学课堂中履职的教师是愉悦的。
  “生态”科学课堂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着一定的全面性、系统性、复杂性,因此除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之外,有效实现小学“生态”科学课堂的追求还需着眼于整体,从课堂的物质环境、教学内容、师资配备、师生关系、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多层面协同推进。构建“生态”科学课堂的意义深远,虽然我们难以直接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是我们主动的反思和科学的借鉴是有助于高质量推动我们的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特别是在全社会都积极呼吁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实施“生态”科学课堂的先进理念和构建要素将会在不同层面影响到我们的课堂,因为我们的科学课程教育,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我们理应积极探索构建“生态”科学课堂途径与方法,努力实现小学科学课堂的“生态”追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小学校长)
其他文献
在上学期末结束,当我手拿所教班级的成绩时,面对有一部分学生成绩比较优异,而仍有一部分学生成绩不太理想的状况,我就产生了一种念头:能不能来个小组合作式学习,利用组长的作用来达到共同提高呢?  如何具体实施呢?首先,我将全班分成6个组,先选派12名小组长,把他们分派在这6个小组中,每组俩人,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我班虽然是六年级的大朋友,但大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一听说这个安排,大家
摘要:国内铜矿在最近几年内有了较快的发展,相应的铜矿中所使用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也有了较高的提升速度,在铜矿生产过程中电气自动化以及机械化发展都有了较高的提升。此种新的技术在铜矿企业生产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是对于铜矿生产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及研究。  关键词:铜矿生产;电气自动化;应用探析  引言  社会科学性进步受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影响推进,此项技术也是企业加速工业化生产
基于指导学生自学并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思想而构建的小语阅读课堂,理应形成怎样的风格特征呢?这需要从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指导小学生自主阅读的现实可能性以及学生语文素养养成的角度综合去考量。指导自学的阅读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的课堂,是养成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课堂,是教给学生自主阅读方法的课堂……这当中,自主阅读方法的习得是实现学生“自能读书”的关键,而以此为价值诉求的指导自学的语文课堂
数学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学生思维训练的载体,数学习题的设计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益,同时也反映出教师的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依据
现代教学理论将教学活动描述为“一种师、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种思想、观念不断碰撞,精神、情感不断交流,理想、信念不断生成的过程”。“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的确,互动对话是课堂生成的生态条件。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浅谈拙见如下:    一、营造对话氛围 放飞对话翅膀     “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和学生“平等对话”,就是要尊重
案例背景:口语表达,是幼儿在园最基本最重要的表达与交流方式。在让小朋友开口说话上,有正确有方法进行教育,就能打开幼儿开口说话的“门”。  案例描述:开学已一个月了,班中依然有五六个左右的小朋友,不开口说话:要么顾自玩;要么别的小朋友怎么做,他也跟着怎么做;要么顾自坐着。老师向他们问早,跟他们说话,他们只是看着你,用点头或摇头来做出回答。有时因为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只会哭,或用眼睛看着你,甚至把小便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如能恰当地组织学生使用学具,开展实际的动手操作,不仅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岁---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对新鲜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那么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
最近几天,有关春游的“民国版”与“现实版”小学生作文对比,在网络上激起轩然大波,引发热议。  “民国版”作文为: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现实版”作文是: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来到了××公园春游。首
“兴趣”一词在词典上解释为注意与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与倾向,只有感兴趣,才能激发人们对事物的了解,加深记忆,融会贯通。人们往往有这样的印象,小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的非常有趣的故事或开展的非常有趣的活动会令人终生难忘。这在教育上被称之为“兴趣教学”。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教师的“善教”是激发学生兴趣并乐学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