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20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慎独是古人的一种修养方法,也是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它是指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其实“慎独”关键在一个“独”字,“独”是什么?“独”是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地方,它不仅是指外在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指人的心灵。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独者,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也”。只要心中有道德,脑海有纪律,手脚有约束,把独处也当作光天化日,就能做到慎独。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有一天,子夏去拜见曾参,曾参也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一向严于律己,以孝行著称。曾参看了子夏,打趣地说:“怎么一阵子不见,你就发福了啊?”子夏不以为意,反而乐呵呵地回答说:“我打了一个大胜仗,心情舒畅无忧。所以身体就胖起来了。”曾参有些摸不着头脑了,疑惑地问:“您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我终日在家读书,学习先王之道,觉得他们的仁义道德和高尚的德行,实在是高山仰止。令我心生敬佩仰慕之情,觉得能效仿他们一定很快乐。可是出门之后,当我看见富贵人家身穿绫罗绸缎,享受豪宅美食,夜夜笙歌曼舞,逍遥自在,我又不由得心生向往之情,觉得那样的生活一定很幸福。两个念头不断出现在我脑海中,激烈争斗,难分胜负,我寝室难安,心神不宁,所以身体日益消瘦。现在先王之道在我心中占了上风,取得了绝对胜利,我的心情又恢复了安宁祥和,所以身体自然发胖了。”曾参听了连连称赞,对子夏更为敬重。
  古往今来,慎独境界者不乏其人。
  曾参守节辞赐;柳下惠坐怀不乱;萧何慎独成大事;东汉杨震的“四知”箴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独拒礼;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范仲淹食粥心安。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曾国藩的“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其所谓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
  凡此种种,无一不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慎独是一种道德境界,也是一种道德的自我修养,是一种自律,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监督。慎独的最高境界是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这里所说的“随心所欲”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指道德修养到一定程度后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慎独虽然是古人提出来的,但并没有因时代的更迭变迁而失去现实意义,是因为它是悬挂在你心头的警钟,是阻止你陷进深渊的一道屏障,是提升你自我修养走向完美的一座殿堂。
  (作者通联:433015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一中)
其他文献
作为数学教师,我深深感悟到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能从学生出发就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课堂成为一言堂,就不能够调动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就会对此课程的学习兴趣淡化,导致的结果就是厌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在课堂中,我经常让学生上台扮演老师,这种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下面浅谈一下尝试此方式的一点感悟。  一.能够解放
期刊
朱敬本老先生说过:“到战争中去学战争,到水中去学游泳”。的确,许多处理事情的方法,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实践中摸索“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支柱点”,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课内课外相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给学生一个最大空间,发挥学生最大探究能力,真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开展实践活动方面,我做了如下尝试。一个星期天,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采访。采
期刊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检阅》这篇课文是两位老师“同课异构”的内容,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抓住“鸦雀无声” 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儿童队员们为难的心情。两次教学方法不一样,效果更是迥然不同。  【案例一】  师:同学们,你们从“鸦雀无声”感受到什么?  生:我从“鸦雀无声”这个词中能感觉这件事很难办!  生:我知道了俱乐部里很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鸦雀无声”这种场景没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的学习过程,已成为我们实现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指导预习——探究学习的基础  自学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从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入手。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也就为实现学生、教
期刊
国家《小学英语课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为主要任务。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性趣  我们的教材基本上是以对话形式出现的,并夹带了一定的故事、游戏、歌曲等,而且图文并茂,容易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爱玩爱动、反应灵敏
期刊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136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初中化学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就如何提高新课标下赏识教育的有效性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化学教学 赏识教育  136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在课前、课堂、课后的活动,有两大优点:既改革了教师的备课,实行问题备课法,变教案为学案,充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表面上体育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实际上学校衡量学生的标准主要是文化分数,衡量一所学校办好办坏也是看分数,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考多少分、排多少名,这种以分数和考试作为评论的教育体制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兴趣。导致半数学生的确存在着厌学体育的行为倾向,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
期刊
一.用启发式突破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知识难度大,或者是由于各种因素,学生解题有困难,教师若能抓住问题的症结,设计出精巧的问题,启发点拨,指导学生思维,学生就能豁然开朗。对“在含盐25%的盐水500克中加入多少克水,使含盐率降低到20%”这道题,部分学生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以指出这道题中什么是不变量,引导学生抓住盐的重量不变”这一关键展开思路:盐的重量→现在盐水重量→加入水的重量,即500×2
期刊
实验教学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更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十数载的化学教学中,我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在我看来,实验不仅是化学教学中的一种手段,更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有效应用使学生获得了专属于化学学科的快乐体验。  一.收获实验本身之
期刊
课堂教学过程必须要有反馈,能否有效地接受反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并称为教学常规的三大环节。作业批改作为体现教学质量的载体之一,在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发展学生智能,反馈教情、学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作业批改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还可以了解学生个人及集体存在的问题,为辅导、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