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80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业设计得好,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有直接影响。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认为作业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趣味性
  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应从每一课入手,细致入微地渗透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如《认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的游戏;《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延伸活动。
  2.注重探索性
  教材按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数学教育观,坚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时给学生以自主发挥的空间。
  在教学“统计”一节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作业题:
  你身边发生的哪些事情可以用统计的方法表示出来?
  请你用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方法画一幅像书上一样的统计图。
  在整个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去观察、操作、实验、推理,通过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积累学习方法。
  3.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仅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诸如此类的作业,旨在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帮助理解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作业形式多样化,具有趣味性
  4.1书面作业要创新,要图文并茂,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表格、对话等形式,做到“寓做作业于兴趣中”。
  4.2布置阅读一些数学故事、数学知识,因为我们也要注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开展一些数学游戏活动,做到“寓做作业于游戏中”。如“丁呱呱和他的伙伴们”、“八戒分桃”等故事,抢“30”游戏,模拟购物等游戏,这些童话故事和游戏可能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高段的学生可以阅读《小学数学报》、《小学数学》等,也可阅读数学发现和数学史中的知识,如高斯求和、毕达哥拉斯定律等。
  这样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还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从中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关于作业批改
  5.1错题处理双重化。
  对于学生做错的数学题,应要求学生除了在课堂作业本上订正,还必须备有专门的“数学作业错题集”,把错题写下去,分析做错的原因,弄清错误症结所在,然后在旁边订正,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这样,学生在头脑中经过思考,主动订正,对错题错在哪有了深刻认识,便于矫正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数学老师要像语文老师批改作文那样,备有“数学作业批改记录簿”,把学生的错题记下来,写出学生做错的原因。这样做,便于教师积累数学教学经验,更利于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总结。这样做对教师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为,学生错题形成原因往往是共性的,这一届的学生解这道题会这样错,下一届的学生学到这个知识时,还会产生同样的错误。
  5.2批改时间课堂化。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批改,很多老师习惯于课后去进行,课堂大讲特讲,总怕学生学得不透,不敢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去支配。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堂上,应尽量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作业,尽量做到当堂作业当堂批改完毕。这样,对于学生做错的题目,便于及时让学生去订正,便于进行个别辅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在课内去解决。长期坚持,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5.3作业批改评讲化。
  有些数学老师认为评讲作业是语文老师的事,与数学老师无关,那就大错特错了。小学数学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分析教学中的不足。根据学生作业批改中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督促学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作业批改后,应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及时讲评作业。评讲时要发挥教师“作业批改记录簿”的功效,有的放矢地进行评讲。其实,讲评过程也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6.用好学生错题集
  6.1学生错题集的使用要有老师的指导。
  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往往只会把错题抄在本子上,顶多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上写上“粗心”、“没认真看题”,不能把错误的真正原因找出来。
  6.2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暴露学生真实的想法。
  错题集地使用重点要在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要让学生反映出发生错误的当时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做的。如:公园里有一块草坪,安装一个射程为20米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喷灌,能喷灌到得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部分学生原来的解答是:3.14×10×10。学生分析原因:当时我想喷嘴向四面的喷射,从喷嘴这边最末端到喷嘴那边最末端的是20米到喷到,这就是射程。从学生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错误是因为生活经验不够引起的,因此老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到现场看一看喷灌的过程。
  6.3指导要具体,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分析错误原因的作用认识不深,不感兴趣,常常跟老师说:又要分析原因呀?要在不知具体任务的前提下,使学生认识到分析错误原因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从而减少解题错误。
其他文献
摘要: 作者依据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立足中学数学新教材,并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方法与途径,从潜心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细心锤炼教学语言、真心运筹情感交流等几个方面作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 中学数学 高效课堂 建构方法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都学有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数学,体现了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而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生生之间“合作”的过程。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肩负着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任务。数学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健康地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数学教学领域又经历了一次洗礼,适应时代与课改的需要,自主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应运而生。自主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学生作为自主研究性学习的主人,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研究的目标,思考研究的问题,掌握研究的方法,敞开研究的思路,交流研究的内容,总结研究的结果。由此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正因为手和脑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加强动手操作,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有动作思维的成分。儿童的思维特点表明,他们的心智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他们思维常
摘要: 本文作者主要通过情境创设、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和进行有效的教学预设的讨论,来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情境创设  情景一:经常听到老师们对学生说这样的话,“我已经讲过几次了你怎么还不清楚”,“刚学过啊怎么又错了”。  情景二:“这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别人早就明白的事,全班就你一人不知道”。  简析:学生为什么会出
摘要: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重视数学知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发展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求得问题解决的数学活动过程,它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作者结合实例谈谈自己对初中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的初步认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模型思想培养 数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