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模式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yz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市地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创新模式,对提升我市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进而对整个上海市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 课程开发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
  
  1 体育校本课程的内涵
  
  首先,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与地方特色不和谐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拟补不足的方式,它必须以国家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是教育制度内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目标,依据学校所处地域环境,根据自身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量身定制、自主进行的适合本校特点和需求而开发的课程。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补充而非替换,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而开发的课程,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时可以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它含有创新的因素。
  
  2 地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由于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量身定制、自主进行的适合本校特点和需求而开发的课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地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克服国家课程的弊端,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
  2.1 拟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我国幅员辽阔,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各异,在推广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倘若按照一个尺度推行,势必造成诸多脱节以及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很难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在此情况下,校本课程出现了,它是以地域特色为依托,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以拟补国家课程不足为前提而提出的,无疑是对国家课程顺利实行的良好补充。
  2.2 体现校本课程的优势
  在拟补国家课程不足的前提下,校本课程自然又体现出本身的优势:首先,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能凸现本校的特色。其次,校本课程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能令学生满意。从教师角度来讲,能够比较充分地把握校本课程的意图,从而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 地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模式
  
  所谓模式,即“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范式”。我国学者董翠香将体育校本课程归为五类:以“必修+选修”项目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以传统体育项目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以新兴体育项目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以大课间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以开发社区体育资源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
  具体地讲,地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创新模式的开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资源
  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体育校本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也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对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既可以是对现有体育项目的改造与创新,也可是新兴体育项目的运用,是传统课程与新课程改革的结合,是课程开发的本土化。
  3.2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拟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克服目标式教学活动的弊病,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多样的体育锻炼需求,学会自主锻炼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高校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积极性。譬如体育兴趣俱乐部、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等等非正式的教学的组织形式,都是体育教学的有利补充,高校应调动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行为。
  3.3 科学完善的多元评价体系
  一门课程,必须有其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对校本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课程的诊断,通过评价发现课程开发中的不足以及实施结果与课程目标的偏离情况,为新一轮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完善提供依据。课程的评价体系应是多元化的,评估的主体可以是学校,也可是教师,可以是他评,也可以是自评。
  3.4 勇于创新的团队
  师资队伍是校本课程开发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主体。校本课程的实施及其考核都需要教师来完成,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必须具备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地提升与发展自身的业务素质。
  总之,只有课程资源、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评价体系和师资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剑锋.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120~121.
  [2] 董翠香.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案例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103~105,114.
其他文献
近年来,传统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一直处于事倍功半,高耗低效的状态,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对英语科目进行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继2004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的基础上,将于2006年在北京推出“第二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中国的”、“现代的”仍然是本届展览的主题
摘要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中,C语言程序设计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C语言 实践教学 教学手段 教学组织形式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知识,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等学校全面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
摘要高职教育重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体现“职业”特性,发挥职业潜能,从而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就业空间,创造社会价值。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定位不精准,教学依旧沿袭传统模式,缺乏创新教育,软硬件设施不足,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不够过硬。为了培养新时代的职业人才,提高专业化能力,高职院校有必要对会计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教学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摘要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成才成人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从高校辅导员队伍研究为出发点,探讨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面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几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随之教育部根据此文件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
摘要随着计算机及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操作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职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分析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的现状,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多方面的改革,通过探讨与交流,把握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将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改革 层次教学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高校教育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校教育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历程上都曾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与云南大学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分析比较,认为通才和
坚强抗癌,背着药罐去拍戏  1993年11月,60岁的陶玉玲正在拍摄电视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却被告知口腔有问题。进一步的检查结果表明,她的口腔上腭发生了恶性肿瘤。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陶玉玲必须尽快接受手术:切开面部,摘除肿瘤。可是,视表演艺术为生命的她无法接受这个“毁容”的手术方案,医生最终更改了手术方案,进行了从口腔进入切除肿瘤的手术,所幸的是,手术比预想的成功。  手术后很长一段时间,陶玉
摘要“以人为本”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高校高等教育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理念,一方面体现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在高校培养新时期人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以人为本”理念可以有效促进学校与大学生协调并共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和强调人性化教育。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等教育 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