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的逻辑必须终结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uhu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惊人地相似,现实也一再重复。
  “毒胶囊”事件在这段时间突然进入舆论风暴的中心,成为一个并不比“毒奶粉”之类有新意的中国隐喻。
  根据调查,“毒胶囊”产业链上的工业明胶生产、胶囊生产,食品、药品的胶囊包装,涉及上下游的几乎所有相关企业,包括大型药企。用来治病的胶囊药品,居然是用来让人致癌的,某些中国人真会玩黑色幽默,真是够狠。
  经济的脆弱和蕴含的经济、社会风险,在“毒胶囊”事件中一览无遗。
  一个直觉性的问题是:如果严格按照质量和相关标准来规范一个产业,哪怕仅仅是做到“无毒无害”,是否真的就无利可图?
  换言之,经济表面上的繁荣,一些产业看起来还算兴旺,暗地里却是靠降低质量标准,甚至突破道德、人性底线来维持的。摧残国民健康成为维持企业获利的秘诀,这是怎样尴尬和可怕的景象。
  而如果一个产业只能以自杀来对它“造毒”谢罪,直接的后果就是大量的人失业。经济结构的这种痉挛,必然冲击社会结构。它们把自己置于火山之上,或者本身就是在玩火。
  有理由说,“毒胶囊”事件,其内在逻辑和许多企业一味追求利润、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的内在逻辑如出一辙,准确地说,它只是后者一个恶劣、夸张的个案。
  表面上看,“毒胶囊”能够形成产业链,乃是因为它成本低。通过降低成本来牟取更高利润是企业的永恒渴望,不足为奇。奇怪的是,降低成本成为突破道德、人性底线的同义语。没有权力以消极的不作为进行默许,甚至积极的庇护,这很难想象。
  “毒胶囊”事件发生后,经典的一幕上演:在媒体的揭露下,监管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出动”勒令涉事厂家停产整顿,吊销了几家胶囊厂的生产许可证;相关部门一边“查处”,一边准备对自己歌功颂德的“工作汇报”;焦点是,卫生部长出来说话,叫大家对药品要有信心。
  这种套路,已经让人审美疲劳。它不是别的,恰恰就是导致“毒胶囊”之类事件产生的体制背景。每玩一次,都是在可以让“毒胶囊”等事件发生的空间里打转。
  放在很多国家,一个主管部门的官员在类似事件中,不是表示道歉甚至引咎辞职,实在很难想象。
  按照政治倫理,监管部门对于自己监管的领域,同时负有“政治责任”和“行政责任”。在逻辑上,如果出了什么事,可以倒推它平时或者不作为,或者根本就是在渎职,甚至涉嫌包庇犯罪。因此,启动对“毒胶囊”的查处,逻辑上也蕴含着相关官员必须道歉和对监管部门的责任追究。因为,如果只是把监管部门和涉事厂家的关系界定为“权力-查处”,将对权力形成赦免,则其不作为甚至渎职的过错将被掩盖。
  能否终结“毒胶囊”等事件的内在逻辑,决定了我们的未来是否暗淡。
其他文献
近年来,工业领域最具革命性、和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变革,很可能是手机从“通讯工具”向“移动终端”的过渡。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今年1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功能手机,达到10亿部。  无论在功能手机时代,还是在智能手机时代,“中国制造”一直保持着在手机制造环节毫无争议的统治地位。按照业内的估计,这10亿部手机中,至少六成在中国完成生产。可是在手机制造业最关键的芯片
5月21日,第四次亚信峰会在上海举行。  这次以“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为主题的峰会,被赋予亚信进程历史上具有“升级换代”功能的重大意义。中国提出的“亚洲安全观”写入了《上海宣言》,中俄签订的包括价值高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同在内数十项合作协议,彰显了中俄在战略上进一步接近的趋势。  毫无疑问,上海亚信峰会的成功举行,是中国今年“主场外交”的成功运作。广东外语外贸
他是英国的生物学学者、作家、鸟类学家,而让他名动世界的,则是他作为一位著名主持人、纪录片导演的身份。  2015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12月8日开幕,奈吉尔·马文第二次到来,上一次是在2011年。  他是英国的生物学学者、作家、鸟类学家,而让他名动世界的,则是他作为一位著名主持人、纪录片导演的身份。他拍摄的《马文与中国大熊猫》、《未发现的中国》在中国国内和国际上都有巨大影响,他的代表作《史前公园
12月2~5日习近平主席的南非之旅,相比11月29日赴法国出席气候峰会以及随后对津巴布韦的国事访问,在日程安排上就充裕许多。早前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南非表示,习主席此访及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必将为开创中南关系新局面“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自1998年建交以来,中国和南非经过十多年的磨合,双边关系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两国元首仅今年就有5次会面。南非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与中国的资金、技术、企业
理财产品背靠政府做事,国家信用被滥用。  新春伊始,乍暖还寒。通胀探头,经济回升基础尚未牢固之时,一场对影子银行的整肃开始了,而首当其冲的是银行业的人民币理财业务。  3月27日,被称为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最强监管政策出台,这份银监会第8号文件名为《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8号文”),其对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进行总量限制和规范要求
或许,将文化和思想留作底蕴,做好差异定位,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将一切外表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都揽入怀中、将所有自认“低端”的人群和产业赶出,才是北京市能够减掉“雾霾”,同时又从质上再度丰盛起来的办法。  虽然有北京官员澄清“北京不会清理低端人群”,但中心城区的某些动作早已开始。包括媒体上议论纷纷的将北京人心目中具有极强符号意义的动物园批发市场等小商品市场迁出城区,整治群租房等。但其手段显然远远不止
去年的一天,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岛度假时,我偶然走进了一个山中小村的一座小教堂,在里面看到了一块纪念碑,纪念这个不到150人的村子在一战期间战死的8个年轻人,他们分别来自3个家族。类似的纪念碑遍布整个欧洲,全球范围内也有不少,因为一战士兵也来自亚洲、非洲和北美。  我对一战魂牵梦绕,不仅因为它的规模之大—战死1000万士兵,受伤的则更多,而平民伤亡更是不计其数;更重要的是因为: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就
《时代》10月29日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称其最新研究发现:培根、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制品与癌症存在直接相关性,将其列为“一类致癌物”。这一发现发表后,引发美国国内多方反对。北美肉协(NAMI)为了反对这一研究发现,将所有员工的早餐改为香肠培根玉米饼。也有众多学者站出来称,该项研究是违背常识,癌症成因复杂,目前并没有确定具体原因,其研究中将红肉与癌症直接进行相关并不严谨。此番讨
很多年后,陆焉识依然陪着冯婉瑜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火车站,等待右派分子“陆焉识”从大西北归来,陆焉识举着“陆焉识”的牌子,出站口的大门缓缓关闭,这就是张艺谋新片《归来》的结尾。影片之中,“文革”一结束陆焉识马上获释归来,而影片之外,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右派知识分子这一“归来”的文化英雄已经成为伤痕叙述、历史反思的主角。可是,30多年之后,张艺谋重述了另一个“归来”的故事。谁的归来  这部电影的
“噗”一声,当你在湖南邵阳街头将嚼淡了的槟榔渣吐在路边,这时,戴着红袖章的妇女跑过来抓你的手,“你违反规定,得罚10块钱。”你是乖乖掏钱,还是挣脱开溜?很多人选择了后者,甚至不忘补一句,“你不就是为了那几块钱提成吗!”  这样的场景,自今年8月起,每天都在邵阳街头上演。这是邵阳为加强城市管理,对随地吐痰、不走斑马线和非机动车不按规定停放的不道德和不规范行为,进行开罚的场面。  开罚单的市容环境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