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齐飞 积累与创作并进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dles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小学生写作训练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自古以来,读写不分家,阅读是一个知识的输入过程,写作是一个知识的倾吐过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随文练笔是目前备受小学语文教师推崇的写作训练方法,教师以优美的课文为切入点,挖掘出课文和小学生生活和兴趣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引导学生用笔尖记录下对生活和文章的感悟。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运用;开展主题阅读,启迪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思考;延伸课外阅读,让积累点亮创作热情,让小学生的笔尖流淌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字。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随文练笔
  字、词、句、段、篇是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核心要素,随文练笔训练也要从这几个要素着手,带领小学生领会汉语辞藻的魅力,掌握在不同情境中词语的精准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准“点睛之句”,契领全文思想感情的句子和段落,体会课文的精髓,这样更能激发其写作兴趣,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富有感情。随文练笔就像是幼苗培育工作,语文教师要用多元化的训练方法,为随文练笔添加各种营养成分,让其在小学生的内心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本文提出了优化小学语文随文练笔训练方式的策略,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立足文本,“咬文嚼字”
  小学生虽然生活阅历不是很丰富,但是他们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是他们写作的优势,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这个优势,立足于文本,带领学生“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妙用。例如,教师在讲解《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教师可以重点分析父亲在废墟中用双手挖掘三十多个小时的段落,尤其是对于父亲外貌的描写。例如,“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作者用了“满脸”和“布满”,让学生自主分析这两个词语运用得好在哪里,换成“都是”和“全部”可以吗。学生们对这两个词语进行“咀嚼”,体味这两个词语的精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承诺,让他一心一意地挖掘,满脸沾满灰尘都浑然不在意,坚持三十多个小时不眠不休,双眼通红布满血丝,这两个词点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不能换成其他词语。学生们对词语的运用有了更为透彻的感悟,这时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开展随文练笔,让学生写一段和父亲相处的画面,有的学生这样写道:“爸爸高大的身体挤在狭小的厨房,娴熟地切菜、翻炒、盛盘,为我精心烹制晚餐”;有的学生这样写道:“爸爸时不时推一下眼镜,右手握着笔,嘴里在轻声嘟囔着,时不时在我的作业上写写画画。”教师带领学生立足文本,锤炼学生对外貌、动作等词语的运用能力,提升随文练笔的训练效果。
  二、主题阅读,文采飞扬
  小学语文课文甄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每一个单元大都有一个相似的情感基调,教师可以立足于课文,遴选一些主题相近的课文,开展主题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文采飞扬。例如,教师在讲解《山中访友》一课时,这一单元都是写景的优美文章,教师可以选取几个经典段落组合在一起,开展一堂写景主题的随文练笔训练。作者拜访的都是山中的“老友”,例如,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等大自然的“好友”,体会作者人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之处,让学生与大自然撞个满怀。《草虫的村落》一文则是描写了大自然小生灵的可爱,可爱的黑色小甲虫如游侠一般在草丛中穿梭,在草丛中演奏音樂,齐心协力搬运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主题阅读,让学生领会大自然的奥秘,模仿课文的写景手法,进行写景随文练笔。有的学生这样描写雷雨:天空中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像是千万匹骏马飞驰而过,一道刺眼的闪电劈过了天空;有的学生这样描写蚂蚁:黑得发亮的小蚂蚁,触角轻微一颤像发出信号,招呼来同伴,列队迈着小碎步朝食物进军。主题阅读带给了学生很多灵感,很多学生都感到文采飞扬,写作灵感迸发,随文练笔训练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延伸阅读,内外兼修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延伸阅读和写作教学,让随文练笔走进学生生活,推荐一些课外书籍,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写作灵感。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诗歌和小说戏剧,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站在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审视生活,把生活中的小事当做写作素材,这样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例如,学生在阅读完泰戈尔的《飞鸟集》以后,开始尝试诗歌的创作,把自己想象成一位诗人,对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进行赞美。例如,“大自然像一位指挥家,指挥了四季交响曲、指挥了雨雪风霜”,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并把这种魅力运用到了写作训练中,提升了学生的写作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是一场持久战,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让随文练笔变得富有新颖性和创新性,带给学生新鲜感,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小学生也能妙笔生花、文采飞扬。
  参考文献:
  [1]赵宁.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效性和巧妙性[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5(04):39-41.
  [2]林一凤.小学语文教学“随文练笔”落点的选择[J].内蒙古教育,2015(24):53.
其他文献
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说过:“把一个后进生转变成才的意义,超过培养一个优秀生。”我们从后进生那笔由“负”变“正”的逆转来理解,这位班主任确实说得很有道理。总的来说,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永久的探讨课题。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是直接衡量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如何有效地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透析后进生后进的原因  俗话说:“治病应对症下药。”要转化后进生,也必须
【摘要】实施新课标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根据核心素养的概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重视以下五方面:1.重视实际操作,培养空间观念;2.重视实践应用,培养数据分析能力;3.重视推理意识,培养思维能力;4.重视合理提炼,培养模型思想;5.重视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字】空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创新能力  实施新课标后,小学数学课堂
【摘要】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下,中小学图书馆也悄然发生变化。本文结合花都区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实践,提出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教育信息化2.0;创新实践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在新时期优先发展教育
【摘要】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自己的爱心、恒心、诚心去温暖后进生的心,使之形成正确的人格,愉快健康地成长。本文围绕转化后进生的案例,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教育方法  从教28年以来,非常感谢班主任这一岗位给予我撒播爱的机遇。冬去春来,寒来暑往,“爱其生,润其心,育美德,亲其师,信正道,循其行”,我与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共同成长,教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占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就目前小学作文课堂现状而言,教师过于强调写作技巧和方法的传授,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由于缺乏写作兴趣,对作文的惧怕程度已经达到了“难以上青天”的地步。要想改变现状,教师就必须要冲破传统作文的条条框框,用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爱上写作。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无痕教育,无疑是最适合的作文课堂教育方法。  【关键词】无痕;情
【摘要】小学数学老师都把数学应用题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难攻克的一关。应用题的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来处理多变的生活问题和情况。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建立开放性的思维,解决贴近生活的应用问题,综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应该教授解决应用题的多种思路和解题技巧,让学生真正理解应用题的学习方式和作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  现代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断转变课堂教学方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既能打开一天的学习之门,又能让孩子提前熟悉知识。早上是小学生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能储存大量知识。所以,充分利用好晨读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使晨读这段“黄金时间”发挥最大的功效呢?这就需要我们下一番苦功夫去实践与探索了。以下是我实践探索中的一些小成效。  一、“目标”指方向  常言道:心中有目标,自然去追逐。目标明确,自然而然学生就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一种教育境界,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在教学工作中,为了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教育目的,老师经常会直接透露自己的教育意图,往往对于学生的行为缺少深入的研究,最后仅限于停留在思想教育的层面。这样的教育,学生的内心接受率往往很低,多次强调之后,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无痕教育,即是不暴露教育意图,立足点要多元化,这些都是教育的智慧,能令教育效果
小学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處有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无限乐趣,使他们体验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科目,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概念和公式,使学生自然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亲近和真实,这样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分意识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他们智力发展和运算能力。所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长期以来,如何进行文言文有效教学一直困扰初中教师,成为教师的一块心病。目前,初中生厌学文言文的心理相当普遍,他们对文言文的恐惧远胜于英语。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付出多,却收效少;学生听课认真,却收获不多,文言文教学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难言之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