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r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可以从造“氛围”、巧“设疑”、给“模子”、搭“台子”等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只有想方设法进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自主探究之果。
  关键词:化学教学;自主探究;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5-07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的任务不只是交给学生结果,而是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我讲你听”的单向活动,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交流与讨论、实践与探究。
  例如:高中化学必修1中,有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2Na2O2 2CO2=2Na2CO3 O2我在课堂上给高三学生复习其原理时,类比联想到一道江苏高考题,关于Na2O2与SO2的反应,我故意把方程式只写成2Na2O2 2SO2=2Na2SO3 O2,问同学是否有不同观点?立即有同学站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Na2O2具有氧化性应写成Na2O2 SO2=Na2SO4,我首先对该同学的意见给予肯定:“敢于否定老师的观点,具有独创性。”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表见解,在细致地给学生讲解该反应的原理,课下,把同学们带到实验室通过实验来探究其产物。
  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这样做有利于消除课堂上学生过于拘谨的场面,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二、巧“设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设计问题情境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矛盾揭示式:提出一些自相矛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辨析和思考来解决矛盾。例如:高中化学必修2中,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但金属钠与乙醇的水溶液反应,增加乙醇的浓度,反应速率反而减小,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须经过更深层次的思考,将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索隐探微,左串右联,方能形成思维合力。
  二是出其不意式:创设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互相逆反或将学生已有知识置于一个全新陌生情境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惊奇中迫切地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例如学了“化学平衡”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能否利用反应Na KCl=NaCl k制取金属钾?”学生首先感到非常意外,因钠的活泼性不如钾,怎么可以置换出KCI中的钾呢?接着学生的思维很快就会活泼起来。
  三是似是而非式:提出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例如学习“化学键”时,可设计一组判断题:(1)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2)离子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3)离子晶体中含有阳离子,含有阳离子的一定是离子晶体。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仅巩固了有关概念,还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
  三、给“模子”,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将“实验”与“探究”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种“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则可以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实验教学功能的再认识,再开发。例如:高中化学必修1中,在学生做“稀硝酸与铜片反应”的实验时,“出人意料”地指导,让学生向稀硝酸中先加入少量碳酸钠,再加入铜片,通过操作的“反常”去激发学生思考原因(CO2保护NO不被氧化);再如高中化学必修2中,“实验室制乙炔的装置”中烧瓶就可用大试管、锥形瓶、广口瓶、蒸馏烧瓶等替代,这套实验装置除了用于制备乙炔气体之外,学生经过交流与讨论得出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备Cl2、O2、CO2、SO2、HCl等,这就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来突破以往的知识框框,思维不只是停留在一个点或一条线上,而是在一个三维空间内左冲右突,上通下达,得出的结论才会是全新的。
  四、搭“台子”,展现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应注意教给学生化学思维的方法和规律,使学生能逐步按照化學特点进行思维活动。
  1.正面介绍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可教给学生如下步骤:(1)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2)从何处着手分析?(3)有哪些解决办法?(4)哪一种比较简捷可行?(5)能得出什么结论?(6)还有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学生按这一思路去思考,就有章可循。
  2.教师可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声化、有形化。化学思维过程的有声化和有形化就是思路演示,它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化学思维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听”和“看”教师如何思维时,从中受到化学思维方法和规律的熏陶浸染。我们必须提供有理、有节、有序、新颖、求异、求优的思维过程,切忌展示的思维过程凌乱无章、随意性强。
  3.教师可让学生暴露化学思维过程。教师在提问时,要求学生不仅要给出答案,还要给出思维过程。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问题,随时给予学生方法上的引导、点拨和调整,将学生的思维“逼”上正路。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鼓励学生亲自去实践,才能激起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究欲望;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和探索,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升华。
其他文献
摘 要:音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音标学习不到位的三个弊端:单词记忆障碍、依赖心理、英语学习两极分化。通过分析学生现状,狠抓字母关、音素关来提高音标学习的效率。通过增加音标学习多样性来增添趣味性,结合词汇教学渗透音标学习。  关键词:音标;英语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52-1  在十年的教学过程中,我逐渐
摘 要:学校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相应的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养成的行为习惯是社会、学校、家庭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适当组织召开家长会、搭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网、定期召开教育半月谈、创建家长报、建立预约式听课制度等家校合作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文主要研究了开展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提供一
摘 要:化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理科体系“物理化”三足鼎立中的一足,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综合发展的素质,塑造学生健全的知识体系,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势利导,把其中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把初中生打造成一个个“小化学家”。  关键词:师生关系;初中生;化学实验;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5.
摘 要:笔者从当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现状出发,就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出了反思,并提出了注重动手性、注重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等几项优化任务设计的做法:。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任务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41-1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以完
摘 要:生活化教学思维与政治生活存在高度契合,这种契合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活化教学思维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以生活化教学思维实现初中政治课堂的高效教学,要从四个方面入手:生活化的起点引导教与学、生活化的实例贯穿教与学、生活化的感受启发教与学、生活化的实践升华教与学。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政治;高效教学;政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 要: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关键在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深度学习,让学生“学会”变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把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及训练过程作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起点。  关键词:深度学习;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20-1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
摘要: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试卷中的重要的题型,该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要想在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中获得高分,学生需要强化自己的高分句意识,并努力地将一般的低级句型进行改造,从而能够使得自己的英文句子成为英语书面表达中的闪光点。本文将结合相关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句子实例,分析学生应该如何将低级句型改造为高分句型,进而能够在高考英语考试中获得理想的分数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当前,陶行知教学思想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其中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师爱思想更是值得我们深思研究,在学习实践了陶行知教学思想之后,我们应该大力弘扬陶行知的大爱思想,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实现自身价值,真正做到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关键词:陶行知;师爱;爱满天下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7-2  陶行知是伟大的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一是要落实语言运用,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二是要拓展思维训练,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素养;三是要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四是要渗透文化传承,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1
摘 要: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力一直是我国教育部门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初中物理在我国的初中教学体系里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学生整体能力的基础学科,只要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思维规律就可以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提升中学物理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