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ampleyuy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总喜欢先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这对“填鸭式教学”而言是一种革命,但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有效课堂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又明显露出许多局限性:学生思考的问题都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自己确定的教学目标、方法而设计的,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方式和内心需求。这种教学好像一只无形的手,控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向,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阻碍了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生天生就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但是,那些发现往往是浅层次的、无序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问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从感知、感悟和鉴赏这几个层次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发现问题,并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感知
  感知层次是学生认知水平中比较浅的层次。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题目、事情的来龙去脉、作者的创作方法等方面思考,以便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了解,为下一步感悟做充分准备。
  (1)紧扣文章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精练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有的准确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它是发现问题的有效切入点。可引导学生紧扣题目思考。如初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学生看了课题随即提出:①这句话是谁说的?②他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因为肖邦有爱国的思想,他至死都不忘祖国,所以他在弥留之际要求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学生的第二个问题能准确地提示文章的中心,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追寻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的来龙去脉涵盖了时代背景、事情的前因后果等,它能够使学生理清课文层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思考。如初学《莫泊桑拜师》时,学生提出:①莫泊桑是什么人?②他为什么要拜师?拜谁为师?③他通知拜师学到了什么?理清了这些问题,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内容便有了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学起课文来便如鱼得水。
  (3)体会作者的创作方法。创作方法主要包括写作顺序、表现手法、修辞等,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初学《草原》时,学生提出:
  ①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②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③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学生体会到了这些创作手法的好处,便能体会到作者对草原的美丽风光的赞美,体会到作者所感受到的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教学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才能进一步发现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感悟
  感悟层次是学生认知水平中比较深的层次。在学生对教材有了充分的感知后,可引导学生以困惑、情结等为突破口,深入探究,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
  (1)正视自我困惑。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惑,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说出来。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小草和大树》时,学生提出:①课文主要写的并不是小草和大树,为何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②“她们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是什么意思?③她们“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是什么意思?④作者为什么要把夏洛蒂姐妹比喻成小草和大树?解决了这些困惑学生的问题,学生便能情不自禁地产生愉快的情绪。
  (2)捕捉情感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喜悦、悲伤、痛恨……当学生产生这些情感时,教师应善于捕捉时机,引导学生抒发情怀。如学习《詹天佑》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心潮澎湃,有的说:“我十分气愤!”有的说:“我佩服万分!”有的说:“我高兴极了!”有的说:“我无比难过!”我紧接着引导:“你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又投入了积极的思考之中。
  三、鉴赏
  鉴赏层次是学生认知水平中的高级层次。在学生对教材有了准确的感悟后,可将欣赏和批判作为立足点进行思考。鉴赏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持续发展的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成功之处进行思考,学会欣赏。如学完《船长》后,要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精彩之处:①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抓住遇险和脱险详细叙述,突出了重点。②作者写船长时把人群的混乱与船长的沉着镇定进行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③作者用朴素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形象。
  (2)鼓励批判。批判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出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它是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生活经验进行评价分析。它有利于学生不迷信教材,批判性地学习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课文的不足。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泰安学校)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EMLA乳膏局部封包麻醉效果的最佳时间.方法对1 829例次激光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和回顾性总结,按封包时间分为A组(60 min)、B组(90 min)、C组(120 min)、D组(1
在初中所有教学课程中,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并不相同,其操作性、应用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且对学生的创造性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上通
目的 观察昆明山海棠治疗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昆明山海棠30-50g/d分3次剪服共4周,并用该药液浸泡患处,治疗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患者35例,同时用放免疫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课程。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
目的探讨血清IL-10在进展期脑卒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关系,以便早期预测脑卒中是否进展。方法病例组纳入120例,其中进展期脑卒中组60例,非进展期脑卒中组60例。对照组选择同
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78亿,2015年将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现在的13.26%增加
目的观察采乐洗剂(2%酮康唑洗剂)在适当延长与皮损接触时间的情况下,对头皮糠疹的疗效.方法把161例头皮糠疹患者分为两组,用相同剂量的采乐洗剂洗发,延长治疗组中将采乐洗剂
目的观察阿萨希丝孢酵母在五种不同培养基中的形态.方法分别接种在沙堡弱培养基(SDA)、马铃薯培养基(PDA)、麦芽浸膏琼脂培养基(MEA)、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察氏培养基(CD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探讨EPCs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脑梗死组(60例)。脑梗死
摘 要: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说:在现代的课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让学生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问题教学法: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