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运动对幼儿平衡能力的作用浅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4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园的体育运动,对于幼儿身心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幼儿年龄小体能弱,尤其是平衡能力欠缺。因此,加强幼儿园体育运动对幼儿平衡能力的作用,对幼儿体育综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幼儿;体育运动;平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6,G8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5-0038-01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在幼儿园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将体育理论很好的与体育实践相结合,试图找到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体育训练。由于幼儿的平衡能力十分欠缺,所以幼儿的体育运动要特别关注对幼儿平衡能力的影响和作用。积极探索适合幼儿平衡能力培养的体育运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幼儿平衡能力的体现
  幼儿在人成长阶段是启蒙和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而通过幼儿园的体育运动,可以很好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尤其对于幼儿身体平衡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帮助。幼儿基础动作在2-7岁出现,分为起始、初级和成熟3个相互衔接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基本动作技能的最佳教学期,要让幼儿有充分的动作机会,所以这时期的幼儿会特别好动。有学者提到,在不同的年龄段,幼儿是有着不同的敏感期的,走的敏感期是2岁左右,跑是3-4岁,踢是3.5-4.5岁,击打一般是3.5-5.0岁,接球和拦截能力与投、平衡的敏感期都集中在4-5岁,滑冰是5岁,跳跃、游泳、骑车、跳绳在5-6岁左右。在这个敏感期里一定要给幼儿足够多并且合适的动作体验,否则会导致幼儿年长后的动作发展出现严重问题,运动能力严重匮乏。甚至可能出现在小学阶段还会出现幼儿园阶段的错误动作,从而影响小学阶段的动作技能形成,甚至到了成人,还会出现幼儿阶段的错误动作,这也是导致“上了十多年的体育课,依然无法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现象的原因之一。
  二、体育运动对幼儿平衡能力培养策略
  (一)针对不同级别,制定不同体育项目
  由于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育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各个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身体的塑造性极强。由于幼儿身体不够平衡,容易在生活跌跌撞撞、经常摔倒跌倒而受到伤害。因此,为了幼儿成长的安全,教师和家长要格外关注幼儿平衡能力的提高。在平衡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区分不同级别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体育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好体育器材和素材,还可以让幼儿的兴趣大大提高,加深对不同阶段平衡训练的认识,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从具体的幼儿园现状来看,主要根据年龄将学生分为大班、中班和小班三个阶段,体育教师就可以以此作为依据,如:小班幼儿可以玩《走平衡木》、《走走,跟着老师走》、《迷迷转》等游戏;中班幼儿玩《木头人》、《袋鼠跳》、《夹包跳》等;大班幼儿就可以玩《独木桥》、《空中行走》、《螃蟹赛跑》等。将适合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的训练内容巧妙设计,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训练,同时做好幼儿身体安全的监督和保障工作。
  (二)变换不同形式,增加平衡能力兴趣
  体育教师要积极和帮助幼儿掌握各种体育形式,耐心观察,从一般训练内容逐渐过渡到较为复杂的训练内容。速度也要从慢速开始训练,逐步变快,随时提高。这个过程是漫长也是枯燥的,体育教师要特别注意体育运动不同形式的变换,将幼儿喜爱的游戏互动串联练习,在潜移默化中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如“抬水比赛”可以让学生通过双手拿着水桶走路,训练他们能够既快又稳的走路方式;“小小救火员”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团结合作,通过互相帮助一起走过一个长凳子,训练他们集体合作意识,从而达到共同平衡训练的过程。这些简单有趣的平衡训练,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还可以从平衡游戏中体会到平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还可以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助的作用。在这里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教师要把握好其中的尺度,让幼儿既能够在规定时间能力有所提高,还不会让幼儿感觉到十分疲劳。此外,家长还可以在戶外对幼儿平衡能力的训练有所配合,比如通过学习自行车、滑轮等项目,课上课下共同帮助幼儿掌握平衡能力。
  (三)创建体育环境,提高平衡能力认识
  环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联系很是密切。重视环境对幼儿学习的启迪,把体育环境的创建成一个具有动态性的活动,以此引导幼儿大胆探索活动,尊重幼儿的创造发挥。给予幼儿生成个性化成果的机会和空间。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别,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情况,让支持性环境作用于每一个幼儿,根据幼儿的喜恶和学习困难进行差别性的指导。鼓励孩子们去积极体验这个过程。教师要设置一个蕴含丰富知识、技能和挑战的情景,在特定的体育环境中训练平衡能力认识。平衡能力的复杂程度也反应幼儿临时应变能力。这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还有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时期的体育训练对于身体成长十分重要,在这个重要阶段,教师和家长要充分配合幼儿的体育训练,通过提过平衡能力来提升幼儿身体整体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还要积极观察幼儿平衡能力的提高过程,不断改进适合幼儿自身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材施教,有所侧重的展开相应的训练,吸引学生自觉的提高对运动的喜爱,在愉悦的氛围中加强幼儿的平衡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芳.关于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的思考[M].新课程:教研版,2013(6).
  [2]李瑛.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有效观察策略[J].早期教育,2016(01):14-15.
其他文献
摘 要 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融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 德育教育;思想教育;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5-0033-01  近年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而又十分
摘 要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感恩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感恩教育必不可少。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对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小学;感恩教育;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5-0032-01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对社会
高中生心理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关系着个人、关系着祖国未来,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还不成熟,学科教学渗透心育是最有效的方法.
摘 要 数学思维是人脑与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本质和规律的例行活动。它主要以数、形、结构关系为主要思维对象,以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作为表达的载体和工具,目的是发现并认识数学中的规律。数学是一门抽象的与实际生活相交较少的学科,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到吃力、难以理解的原因之一。脱离小学数学学习迈向初中课堂后,学生将由简单的加减乘除和应用计算忽然转变向抽象的数的认识和
摘 要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对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将其合理引入到课堂上,营造生动、活跃的教学氛围,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也保证教学效率实现提升。本文将简述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摘 要 随着近几年来教育体系不断改革,国家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当前教学质量,要求当今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渗透。但目前大部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模式,这也导致对学生进行整体管理过程中,无法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管理,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建设,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当中能够更好地提高班级管理质量。本文将会就优化班级管理,落实德育教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语文学科有着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因此,语文学科课堂自然也就成为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笔者通过本文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学效率;教育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