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班主任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m181512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当前教学形势下,班主任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政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素养和思想,以便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主要对小学思政教育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班主任;传统文化;思政教育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比较小,思想还不成熟,很多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素质,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其进行思政方面的教育,避免学生太过自我,让他们从多方面去看待和分析问题。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大多是家庭独生子女,在家里面受到长辈的呵护。因此,很多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传统文化注重对人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儒家思想,更是强调与人为善,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舍身取义”等思想,对我们当今时代依旧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对小学生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
   (二)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在传统教学中,思政教学中,班主任往往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理论知识的教育,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不利于让学生深入思考[1]。而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以真实事件去分析和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体验,使得他们在学习中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内心深处发生改变,这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品德
   中華传统文化强调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班主任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政教学的时候,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品质,使学生学到传统文化中良好的品德。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一)转变教学理念
   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政教学的时候,班主任需要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在教学中通过以案例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班主任可以利用网络素材或者社会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思想得到提高。班主任通过融入各种案例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鼓励学生说出一些类似的案例,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课堂地位得到体现,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课堂参与性,避免学生死寂沉沉的学习[2]。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
   (二)把握重点内容
   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政教学的时候,班主任要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同时,需要注重融合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的核心融入思政教学中,从而改变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各种事物。在教学中,班主任也可以融入一些案例,提高学生对关键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激发,这比单一的理论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传统文化强调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因此,班主任需要严格按照课程内容合理调整教学方向,带领学生学习更多传统文化,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了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班主任也可以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中。例如,班主任可以与当前社会背景结合制定一些汉服装,让学生穿着汉服进行上课,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体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回到历史,使其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和背景[3]。通过这种方式,也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利用网络教学方法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应用。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学的时候,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融入网络素材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丰富教学模式。同时,班主任也可以更好的收集一些素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触动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例如,班主任以通过百度云、App等相关技术分享一些案例、影视作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着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认识。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政教学思想
   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政教学的时候,班主任要立足于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想,通过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模式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落实对学生的教育。另外,班主任需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秉着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使得学生思想得到转变。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政教学的时候,需要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并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入,以便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许凤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思政教学的融合探讨[J].家长(中、下旬刊),2020(18):84-85.
   [2]陈宗龙.新时代小学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20(5):38-39.
   [3]叶灵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18-19.
其他文献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正常发展的关键手段。班主任每天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相对来说比较了解学生的心理,所以,在教学中、管理中及时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或者苗头进行疏导是非常必要的,既能帮助学生快乐学习,又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疏导;方法   作为小学班主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疏
摘 要: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单元教学强调着眼于一个具体单元的知识建构,这种更为宽广的视角与站位高度,更容易实现具体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也更容易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体系建立的过程当中,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自然也更能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基于阶段目标管理的需要,要考虑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内容层面,二是方法层面.立足于阶段目标管理提高单元教学的效益,客观上是面向学生减负增效的有效思路.将单元教
摘 要: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研究,通过解题理解概念、公式、定理并灵活运用,解题之后的多角度的反思可以构建多维度的思维模式,极大限度地发挥解题功能,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变式反思;类比反思;背景反思;推广反思;错误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2-0004-02  收稿日期:2021-05-05  作者简介:胡贵平(1978-),男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教育重点慢慢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成绩提升,忽略了学生的德育发展,所以传统的教学是不适用于现在的教学的,而且存在许多问题。现代的教学开始渐渐重视德育,旨在让学生更好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作为小学生的重要基础科目,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是当下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
摘 要:常用逻辑用语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语言,是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常用逻辑用语内容的分析与解题方法的研究,明确在高考中这部分内容考什么、怎么考和怎么答.  关键词:高考;常用逻辑用语;题型;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2-0008-03  收稿日期:2021-05-05  作者
摘 要:文章给出了三角形“五心”的坐标公式.  关键词:三角形;“五心”;坐标公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2-0015-02  收稿日期:2021-05-05  作者简介:甘志国(1971-),湖北省竹溪人,研究生,正高級教师,特级教师,湖北名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滚动立项课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普遍性的运用,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的一种新态势,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变革的需求.信息化教学资源作为教育信息化技术中的重要组成,将其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助于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帮助教师攻克数学教学难点,从而达到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性的作用.基于此,围绕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旨在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
摘 要: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习题情境灵活多变.为提高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使其在解题中能够举一反三,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解题教学实践活动,使其积累各种解题经验与技巧,促进其解题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4-0022-02  收稿日期:2021-05-25  作者
摘 要:  随着我国的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很多创新的教育理念正在深入各个教育阶段,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高中数学侧重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而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数学需要的是抽象思维,而学生有时候并不能及时的将抽象化为具体事物,通过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  关键词:网络学习;高
大连教育家冷冉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情知教学”,将“认知心理因素(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和“情性心理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结合起来。冷冉先生认为“情绪、性格”过程才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我们应该从情绪入手“教会学生学习”,并强调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像科学家那样感受、思考、想象和创造”。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落实情知教学相关要求,试述如下。   一、导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