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和发现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空间观念不强,不能很好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动手操作做一个圆柱可以使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功能进入最佳状态。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也经历了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再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学生更是获得了“意外”的收获。
  [关键词]动手操作 感悟 发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37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或进行数学实验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时,我以动手操作感知代替以往枯燥的观察感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片断回放】
  师:圆柱体简称圆柱,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师:请大家拿出材料袋里的材料(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硬卡纸若干张),互相协助,动手做一个圆柱。(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师:谁能说说自己做圆柱的经过以及心得体会?(提示:A.选用怎样的几张卡片;B.做的关键是什么;C.做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D.做的过程中有没有失败的,为什么会失败。)
  生1:我是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两个圆形纸做成的。
  师:所以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生1: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
  师:大家看这3个面,长方形纸片需要弯曲后才能围成,我们称为“曲面”。大家用手摸一摸这个曲面,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生2:我用的两个圆形的纸片是完全相同的。
  师:那如果两个圆大小不一样,我们来看看得到的是怎样的图形。(电脑出示“圆台”)
  生3:不是随便的长方形和圆形的纸就可以做成圆柱,圆形纸的周长和长方形纸的一边要相等。
  师:大家同意吗?如果随便用一张长方形纸和两个相同的圆做圆柱,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拿出一组不匹配的长方形纸和圆形纸示范):如果圆形纸的周长和长方形纸的一边不相等,当我们围起来的时候就会有多余的部分,或者是不够围,对吗?
  生4:我在做的时候就没注意,圆形纸大了,长方形不够围一圈。如果圆形纸小了,长方形围一圈后还有多余,还要把多余的部分剪掉。
  生5:我发现圆柱有三个面,一个面是侧面,是由长方形围成,另外两个底面是两个圆,而且这两个圆是完全一样的。
  ……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柱,用数学化的语言小结:①圆柱由3个面围成。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形,叫做圆柱的底面。②围成圆柱的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③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
  【教学反思】
  1.在动手操作中感悟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强,不能快速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在课堂上动手做一个圆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圆柱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了怎样才可以做成一个圆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得到的感性经验,正是圆柱特征的体现。例如,学生在做圆柱的时候要剪两个圆,就必须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如果不相同,做成的就不是圆柱,这就是圆柱的特征之一——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再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对于圆柱的特征学生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
  2.在动手操作中发现
  经过动手操作,学生经历了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学生对侧面这个曲面的得来也格外清楚,再通过交流,获得了“意外”的收获。比如说“圆形纸的周长和长方形纸的一边要相等”,这让学生明白了,将圆柱体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后是个长方形,并且这个长方形的一边与底面圆的周长是相等的,这些都是进一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基础知识。
  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比让学生直接观察立体图形,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要牢固得多,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才能发现问题,才有话可讲,思维自然就活跃,他们才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责编 童 夏)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丰富、拓展教学资源,让学习素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加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感悟百分数的意义,使数学课堂既开放又充满活力。  [关键词]教学实践 拓展 开放 活力 教学资源 学习空间 学习素材 生活气息 学习趣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27  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
[摘 要]“认识面积”是学生在认识周长含义的基础上接触的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是小学阶段研究各种平面图形的“必备知识基础”。在“认识面积”这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建构、在建构中理解,打造了真正的生本课堂。  [关键词]面积;多元;感悟;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3-0023-02  最近我校开展了一次“同
在省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两位教师意外“撞衫”了,他们同时选择了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平均数”这一课。课始,两位教师都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课堂写真A】  师:三(2)班第一小组九名学生参加投篮比赛(统计图略),4名男生分别投中10 、2、 8、 8个,5名女生分别投中9 、7 、4 、6、
[摘 要]“问题串”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练习线”则是学习必须借助的媒介。以“有多少个字”的教学为例,阐述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问题是课堂教学得以推进的动力所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氛围中,让学生通过解决相关问题获取灵感、思考问题。  [关键词]教学模式;导引目标;练习引领;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对于“带余除法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求出近似结果,但是往往因为不能准确理解“至多”“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而无法熟练做到用列式的方法进行“进一”和“去尾”。教师应尽量在教学中借助直观手段帮学生分析题意、捋顺数量关系,抓住解题关键词,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顺利从“老办法”中提炼出“新办法”。  [关键词]至多;至少;余数;进一;去尾;带余除法  [中图分类号] G623.
[摘 要]教师应摒弃以往“就题论题”的复习方法,引导学生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归入知识系统后进行深入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并求和”“去空求差”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一题多解 多题一解 合并求和 去空求差 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9-026
[摘 要]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保障,是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所有教学都要从研读教材开始。从“纵”“横”“深”三个方向研读教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螺旋上升性,发现其本质,从而构建知识网络,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材;研读;螺旋式上升;知识网络;知识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1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算法多样化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算法,也不等于方法的全面化,更不是鼓励学生除了自己的算法之外,对其他的算法置之不理。在学生通过交流说出多种算法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后不断完善或改進自己的方法。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应发展学
[摘 要]“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基于“动态的数学观”,是一种充满情感、富于思考的经历和探索活动。以“搭配的规律”教学为例,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思考;搭配的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4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需求,采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开展教学,就能充分暴露学生的学习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推动学生的生长学习。  [关键词]认识负数;经验;生长;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09-02  “认识负数”是北师大版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