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教学资源,构建开放、活力的数学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nvenx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丰富、拓展教学资源,让学习素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加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感悟百分数的意义,使数学课堂既开放又充满活力。
  [关键词]教学实践 拓展 开放 活力 教学资源 学习空间 学习素材 生活气息 学习趣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27
  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学生学习百分数是有充分的旧知支撑和丰富的经验积累的。但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有时经验积累得太多,不见得是好事,因为经验积累得再多仍然是具体经验,具体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必须经历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而且,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大量的百分数,但是对于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认识仍然处于模糊阶段。于是,我在“认识百分数”的教学备课中思考:“百分数定义的背后更深远的数学内涵是什么?课堂中应该怎样基于学生已有的旧知和经验,又超越他们已有的旧知和经验进行教学?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在反复琢磨后,我逐渐明确:要开放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丰富教学资源,让课堂充满趣味性;要激发学生潜能,让课堂充满理性思考。基于以上认识,我便有了“认识百分数”的教学实践。
  一、拓展学习空间
  “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既然学生已经知道了百分数,生活中又见过百分数,因此课始我开门见山,直接出示百分数,并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学习百分数的读写。因为熟悉百分数,所以很多学生其实已经会读写了,教师只需要顺势而导、依学而教,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示范,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就能成功地融入学生的经验之中。至于百分数与分数在分子、分母、读法、写法等方面的区别,也可以由学生自行学习。只要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认识,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把课堂变成一个激励自主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丰富学习素材
  百分数的本质特征是用来刻画和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新教材中直接给出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并让学生根据此意义描述生活中百分数的实际含义。可是掌握了定义并不等于就理解了概念,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百分数这一数学本质,真正理解百分数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呢?这里,让学生先“跳”进去后再“跳”出来无疑是一个好办法。因此,课堂上我花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解读教材和生活中的百分数,如“我们班50%的同学会游泳”“电脑安装程序格式化进度14%”“衣服成分中羊毛含量70%”“销售增幅120%”等,让学生在解读过程中逐渐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弄清百分数是谁和谁在比、表示谁占谁的百分之几,最后自己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在这之后,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获得的知识结论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和说明。所以,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是不是所有的百分数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列举你调查的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说一说它的含义,然后小组内研究一下,看是不是都这样。”……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正因为有了自己收集的素材的加入,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感悟才更生活化、多元化;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学生活动,数学交流才变得更有内涵,课堂教学也于无形中充满了张力和活力。
  三、挖掘教学资源
  通过对教材主题图和实际生活中百分数意义的深入解读,学生已经能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了,但教学不能就此止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提炼和深化。如在“分数改写百分数”的活动中,我出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老师的身高是米”等含有分数的信息,让学生判断信息中的分数是否能改成百分数,使学生既认识到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又能明白百分数的特殊性,从而深刻理解“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因此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这样教学,使教学过程更自然流畅,学生的思维也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四、增强生活气息
  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和富有生命力的。所以,本课教学所提供的素材无不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来,既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又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百分数的现实含义。为此,我还特意设计了以下一个环节。如下:
  (1)A品种红枣单个重20克,含糖9克;B品种红枣单个重20克,含糖7克。这两个品种的红枣哪个更甜?
  (2)甲品种红枣单个重20克,含糖7克;乙品种红枣单个重50克,含糖13克;丙品种红枣单个重25克,含糖9克。这三个品种的红枣哪个更甜?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问题(1)很容易判断出结果,而对于问题(2)就无法直接得出结论,使学生惊奇地发现百分数原来是那么的贴近生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作用,从而主动去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可见,在教学中增强生活气息,能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课堂充满活力,引人入胜。
  五、提高学习趣味
  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最不喜欢知识教育以赤裸裸的方式进行”,而有趣的情境则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百分数的作用,我先提供了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信息“哈密大枣平均出肉率96%,鲜果含糖量在32%左右,含可溶性固形物47%,可食率96%,干果总糖含量77%以上,蛋白含量高达50%,干果含水分在15%以下”,再把信息中的百分数替换成最简分数“哈密大枣平均出肉率,鲜果含糖量在左右,含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干果总糖含量以上,蛋白含量高达,干果含水分在以下”,然后问学生:“你有什么感觉?”看到学生乍见信息对比时的吃惊和短暂思索后的感悟,我相信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增加了课堂的灵性与活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方面、多角度地利用教材和生活资源,巧妙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活力的课堂中放飞自己的思维,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勃勃生机。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上,只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才能使学生有顿悟的契机。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等待,等出精彩,做到为理解而教。  [关键词]等待 探索 精彩 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24  在“全国第十二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各省选手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让观课者享受了一场饕餮“盛宴”。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各种新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活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现状:情境作秀无目的、合作走过场无价值、课堂生成任流逝、探究形式化缺实效……这一切导致了课堂的效益不高。透过这些“迷人眼”的教学现状,以“生本”的视角剖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策略探索,从而去追寻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追求有效 以学定教 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
[摘 要]通过情境创设巧妙呈现概念关联的实例,先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再进行科学合理的比较以及变式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外延,最后的反思回顾,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学习过程转化为相应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角的认识;概念建立;前概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30-02  
[摘 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经常会设计一些巩固旧知、为新知做铺垫的内容。观察增加相关的复习内容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说明教师在教学时要立足学生的起点,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方法。  [關键词]倍;复习铺垫;课例反思;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24-01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那么,如何让数学学习更有趣呢?教师可课始抓准激趣点,课中创造增趣点,课尾找准延趣点,使课堂教学呈现出“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尾,趣犹存”的境界。下面,就以“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趣味课堂的构建。  一、典型案例导入时激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始就充满趣味,可以让学生带着欢乐、愉悦的心情迈进知识宫的大门。教学时,我提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表示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性目标的落实,教师必须把过程性目标作为常态来落实。在“扇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从经历、体验和探索三个维度来落实过程性目标。  [关键词]过程性目标;落实;扇形统计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0-0033-0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
【课前思考】  “3的倍数的特征”的学习安排在“2、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2、5的倍数特征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而3的倍数特征,需从各位上数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的角度去判断。由于受前者的影响,更因为缺少“将各位上的数相加的和”的学习经验,所以,在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思维的关注点总是停留在观察一个数的个位上,很难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自主探究出3的倍数的特征。另一方面,学生超前学习的现
“平移与旋转”这一章节内容主要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让学生能够分清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平移或者旋转;二是让学生学会研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来研究数学问题,这样数学课堂才会显得和谐与活跃。那么,怎样设计教学才能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来呢?现以“平移与旋转”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法在教学中是非常
教学之余与同事交流,常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个内容极其简单,学生怎么就是记不住呢?”“就是就是,现在的小孩心都不在学习上,怎么教都教不会!”“哎,我现在都不会教了,任我说的口干舌燥,学生就是听不进去。”……对此,我也是充满了疑惑,并找学生交流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造成这样的局面与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是息息相关的。正是我们教师“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行为,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兴趣,被动接受的知
[摘 要]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理念,认真钻研教材,学会捕捉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有效数学信息,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和教育教学服务。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倍数和因数”时,引用两位教师的不同教学模式,利用“学号”这个学生最简单易懂的数学信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号;倍数和因数;简单;趣味;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