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业成为一种快乐的享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c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减负增效”是教育的热门话题,“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轻书包还给学生”,是教育的热门口号。如何在“减负”的背景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减负不减质、减负增效”,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笔者所任教的是二年级语文,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作业给我们带来的重复抄写、高耗低效;千篇一律、好高骛远;内容单一、思维定式等困惑。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改进。
  一、“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语文作业,因简约有效而享受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一) 简约,从教师做起
  新课程观明确提出:教师是课程的管理者,同时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作为语文教师,在布置、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三性”:科学性、人文性、实效性。
  科学性,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生理特征,立足课本,着眼课外,放眼社会,放在社会生活这个大环境中,充分利用语文课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人文性,内容上适应学生特点,难易适中。时间上机动灵活,有的可以一两天完成,有的可以一周内完成,有的还可以一月内完成,甚至可以一个学期完成。
  实效性,简简单单学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提高,去粗求精,去伪存真,避免做重复的、低效的无用功。
  (二) 有效,因自主而来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举止不同的个体。所以,面向全体,就要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自主型作业。
  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语文作业,因精彩实践而享受
  陶行知先生早期就提出“活教育”,即“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根据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我们可充分发掘、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和各种途径来提高作业效率。
  (一)大胆展示,让童心飞扬
  课堂,是作业的实践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孩子一旦得到鼓励和肯定,心理需求上就会得到很大的满足,就会产生幸福的心理体验,从而会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利用课堂发现并展示孩子的优点,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1.捕捉优点,及时表扬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孩子们写作业的兴趣,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反馈,努力捕捉孩子们作业中的优点,并及时地进行表扬。如“你的句子写得真优美!”“你作业本上的字写得真漂亮。”“真了不起啊,你简直就是一位小作家啊!”……孩子们听到老师这些发自内心的表扬后,都不禁眉开眼笑,同时会对作业产生更大的兴趣。当批改孩子们的作业时,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上“优”字,如果写得很不错,再画上五角星或可爱的笑脸,孩子们会倍感成功的喜悦,会对作业更加乐此不疲。
  2.搭建舞台,展示作业
  在课堂中,我常会适时地让孩子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作业的交流展示,一个人读自己的作业,其他三个小朋友听,然后相互提意见,这样既能让孩子们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合作分享能力,又能提高孩子们的作业评价能力。如班里的某位学生,由于父母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又注重家庭中对孩子的辅导,所以孩子在写话水平上胜人一筹。有一次作业展示时,小组里有个孩子写道:“下雪了,一片片雪花飘下来。”这个孩子说完后,那个孩子就马上当起了小老师,说:“我帮你改改吧,让你的句子更美,可以说‘下雪了,一朵朵雪花从天上飞下来了,高兴地说‘我要给麦苗盖上厚厚的雪被子!’”孩子们听了,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不动声色地问他:“你为什么要把‘一片片’改成‘一朵朵’呢?”他忽闪着一双大眼睛说:“这样可以让人觉得小雪花更漂亮啊,而且小雪花还会做好事呢!”看着他可爱又专注的神情,我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这样的作业展示孩子们都特别喜欢。
  (二)激励评价,让快乐徜徉
  作业和考试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阶段性检测,这也是让一些孩子最苦恼的事情,作业本上的叉叉和试卷上极少的分数,每每让一些孩子抬不起头来。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目的不仅是考查学生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更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师能有效地利用这个阵地,改变以往一些传统的评价方式,变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一定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批改学生的作业不再是简单的“√”或“×”,而是能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在批改的同时写好人文性的评语。如对写字好的孩子,就写上夸奖式的评语:“你的作业排列整齐,老师真为你高兴!”,然后再给一个小贴画。如学生老出现问题,我就写上鼓励式同情式的评语:“你比上次少错了几个字,这就是进步啊!”“太可惜了,又出了一点错,粗心真是害人哪”。记得我们班有个学生在写作业时常常把自己的作业撕掉,我看见了问他为什么撕作业,他说:“因为写不好。”当我批改作业时,作业还是很潦草,但是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了:“你已经努力了,老师真为你高兴。”之后,他写得更认真了,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中,他的书写有了很大的进步。
  虽然评语很简短,但相对于那些僵硬的符号,却充满了活力。让孩子在细读评语时,觉得老师是在和自己亲切交谈,享受着老师的馈赠。理解、信任、体贴、期待,打动了学生的心,也激发了孩子内心世界渴求进取、向上、完美的崇高欲望。
  (三) 延伸拓展,让幸福共享
  孩子作业的指导,需要家庭、社会的通力协作。教师们不难发现,周一的作业相对来说,质量要略逊一筹,究其原因,是双休日的作业效率不高。“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要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生活充实到学生的作业中,就为语文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了作业新的生命。让家庭成为作业实践的摇篮,让家长和孩子共享学习的快乐,我们一直努力着。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家长督促孩子读书,和孩子共学习。
  1.掌握科学有效的作业指导方法
  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力所能及地为孩子添置一些必需的学习工具,每个学期定期给孩子增设一些图书,如自己的孩子适合阅读哪些课外书等;帮助孩子交几个阅读伙伴,引导孩子及时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此外,还要求家长平时要多和孩子交流,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多和孩子一起参与读书、看报等学习活动,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馨,快乐成长,从而使阅读成为每个孩子,也成为每一个家庭追求的生活乐趣。
  2.注重作业的检查、反馈
  把作业延伸到家庭,家校合力,作业会散发出异样的光彩。学完《三个儿子》后,我的作业是:向爸妈讲述这个故事,说说你要向谁学习。第二天,很多孩子的父母对作业进行了反馈,说这项作业加深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家长也被感动了。某学生的父亲说孩子以前在家不爱干家务,昨天孩子声情并茂地讲完这个故事后,又马不停蹄地帮助父母扫地、擦桌子。父亲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孩子进步了,家长开心了。
  和谐的课堂,有趣的作业,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彰显了语文的魅力,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作业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把握儿童的年龄特征,利用作业帮助孩子夯实学习基础,拓展知识外延,提升学生能力,让孩子轻轻松松地作业,快快乐乐地学习,真正使作业成为孩子们的快乐享受!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师生互动”已成为新课改以来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词之一。新课改不再浓墨重彩地关注教师的“教”,更多的是细致入微地关注学生的“学”。最近笔者作为评委,观摩了市级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活动。比武内容以五年级《望月》一课为例,进行“同题异构”的说课和上课。一位教师因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娴熟的多媒体演示、出色的演讲才华在说课比赛中脱颖而出,但在上课时却因课堂中多次“冷场”而被刷下去,甚是可惜。其根本原因是
我们的先人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敏锐地感受着物候的变化。在春花、夏雨、秋风、冬雪中,先人们和大自然对话,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伟大的诗歌。中国何以成为中国?那些伟大的诗歌就是民族符号啊!那是专属我们中国人的心灵情感和生活方式的记录。  一、触摸灵魂,体会心境  若要与遥隔千年的文化巨人对话,更应该了解他们的时代,了解他们的思想脉搏如何跟着命运在跳动。如果不了解诗人杜甫怀才不遇、颠沛流离的一生,怎么能读懂
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只重形式,盲目跟风,全盘否定传统优秀教学方法的不良现象。究竟什么是语文课呢?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程,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那么,如何解决课程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语文课堂呢?    一、避
教学理念: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国内可谓妇孺皆知。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导读课上,我首先把“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欲望”作为本次教学的首要目标:从读目录激发学生去读未知故事的欲望;从读到一半被打断来激发学生去读未读完故事的欲望;从八戒这个有趣的人物激发学生去了解其他人物的欲望。教学环环相扣,从而引发学生在课后还会不断地持续阅读。  其次,我在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获得足够多的语文知识及能力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使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得到提高与完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如何有效地进行课文教学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自主学习激发阅读兴趣——有效性阅读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领路人”。可是,好多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感觉味同嚼蜡,了无兴趣。不
小学生习作原本就是一件容易的事、轻松的事、快乐的事。不是吗?习作就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并且在表达方法上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自由灵活。  倒是因为以往教师对学生可以“写什么”、应该“怎样写”,设置的框框太多、要求过高,于是人为地渲染出一种习作难、习作神秘的氛围。学生呢,愈加产生了畏惧情绪,每次习作必等待教师指导,否则便不知从何下笔。倒是因以往教师在学生写前指导失当,堵塞了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清楚地表明写作能力涵盖了所有语文素养,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和最高呈现,它也必然涵盖了阅读素养与听说素养。严格说来,写作能力不仅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且是人的整体、全面素养的体现。因此,语文课程目标可径直设定为培育“写作素养”。  一  “表现一存在论”语文学,把培养写作者、立言者作为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把培育与其
近年来,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和改革,虽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显著的成绩,但“作文难”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学校的作文教学,学生畏惧、厌倦写作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写作活动是一个涉及多种能力的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所以,在这项活动之前,他们常常产生一种畏难的心理障碍。学生视作文如畏途,发出“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根本谈不上作文的乐趣与成功。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作文的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和比较中,感知“自述”的形式,并适时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抓住特征,进行合理想象,有序表达。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小闹钟的自述》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段,学会用拟人化手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并领悟这样写
习作内容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尔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尔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