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回快乐的自己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henying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阅读教学的效率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严重限制了该学科的教学水平。受该问题的限制,学生很难从阅读中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导致其语文学科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受到极大的制约。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开展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备受各方主体关注,本文在此结合已有的教学实践,对该问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
  一、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开展该学科教学是否高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其他方面语文素养的提升。當前时期,各方教育主体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已经形成了正确的认识,相关的研究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实际开展阅读教学时,仍然存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导致阅读学习活动的开展过于低效。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部编版教材为例,研究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如何更加高效地推进阅读教学,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语文学科教学,满足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需求。对于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时,应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灵活调整和运用阅读教学策略,促使阅读教学更加高效。
  二、 围绕教材内容开展阅读教学
  在开展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时,应始终围绕课本内容,研究制定具体开展阅读教学的策略。通常来说,由于课堂教学时,学生未能系统有效地理解语文文本,导致学生在阅读时,比较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阅读实效。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如未完全掌握课文内容,也会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带来极大的限制。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之前,应全面了解课文内容,充分把握文章的结构与风格特点等,并对课文内容形成个性化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将阅读学习的内容以视频等形式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使学生阅读积极性不断提升。
  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在实际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工具,搜索并为学生播放《童年》等,与本文主题高度相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阅读学习的氛围,促使学生主动的对其童年生活进行回忆。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会有令人难以忘怀的童年生活。在童年,虽然有开心的经历,也有不开心的经历,但是童年始终是人的一生都无法忘却的回忆。就该文作者鲁迅先生而言,利用该文将其童年生活生动地呈现出来。在此之后,为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教师可以将作者生平一些比较重要的经历介绍给学生,促使学生对于作者形成一定的认识。最后,教师可以以分组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对该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开展此类阅读学习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本文的脉络进行梳理,使得学生理解文章的程度得以进一步强化,进而大大提升学生开展阅读学习的效率。再如,在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时,教师应围绕该诗的主要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需求,指引学生准确把握该诗的基调,促使学生更有感情地对该诗进行阅读,并能够对诗歌的具体含义进行充分分析,以此促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该诗所蕴含的哲理。通过该种方式,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与阅读动力,促使学生阅读该诗的兴趣不断提升。在学生阅读该诗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其学习的态度,针对学习与生活中面临的困难,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未来满怀希望和信心。
  三、 运用问题引导开展层次式阅读
  以往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可以发现教师主要是要求学生采用跟读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运用该种方式,会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出现厌恶情绪,而且运用该种教学方式,具有比较强的模仿性质。教师如果长期运用该种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在阅读学习时,缺乏对问题的思考,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对该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教师应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进行教学渗透,构建多层次的阅读学习环节,促使阅读学习更加高效。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充分了解,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与之自身情况难度相符的问题,确保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对《孔乙己》一文进行学习时,为促使学生更好地阅读该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充分的感受和体会,然后设计层次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实现层次性教学。在开展层次性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跟读的问题。在此之后,教师可以邀请一名学生对孔乙己到店之后其他人看他的描述进行阅读,然后要求学生思考孔乙己脸上,为何又会出现“新伤”,背后可能发生了什么故事,同时还应要求学生思考酒馆里其他人的行为,为什么不是不同情他,而是会对孔乙己产生嘲笑的心理。基于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讨论,是不是孔乙己做出了什么有损大家利益的事,导致他似乎被大众所隔离。在提出该问题之后,学生对课文展开深层次阅读的动力被大大激发。此后,教师可以渗透更深层次的问题,运用课件等将孔乙己如果在一个月内,可以将酒馆的钱还清,老板就会在黑板上将他的名字擦掉。教师再引导学生认识到,孔乙己偷窃也是被迫而为,但是他却为何不拖欠酒馆的钱呢?通过该种方式,引出新的问题,由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对课文进行深入的阅读,并从课文中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寻找。通过设计多层次的问题,可以发现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热情得到了极大的鼓舞,阅读学习的动力显著提升,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特征,对阅读教学的内容及时进行更新调整。如在开展《孔乙己》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摈弃以往跟读的教学方式,将其转换为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展开探究。在此之后,通过开展阅读学习,提出相关的问题,由学生展开探究,将问题作为纽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动,进而对阅读课堂进行构建。通过开展层次式的阅读教学,语文教学的逻辑性显著增强,教师的思维意识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均能得到显著提升。
  四、 尊重学生阅读学习主体地位   以往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未能正确区分师生在课堂学习时的地位,导致学生参与阅读学习动力不强,实际取得的学习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水平。当前时期,根据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当对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际具有的角色定位进行明确。基于此,教师为学生传授一些相关的知识,有助于不断提升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形成更加良好的参与课堂阅读学习的习惯。基于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分析问题,并制定有效的解決问题的方案,以此不断提升阅读学习的效果。
  比如,在对《紫藤萝瀑布》一文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将本文的课题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对该课题的含义认真的思考,促使学生认识到为什么作者要以紫藤萝瀑布为题,并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了解。在此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针对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寻找与之对应的答案。为促使阅读学习有效推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与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有助于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学习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的认识,深刻感受课文主旨。通过该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掘本文的学习目标,并对阅读学习的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的研究,进而提升阅读学习的实际效果。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必须要始终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引,进一步明确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时的角色定位,确保教学活动有序推进,以此实现阅读学习有效性的提升。
  五、 开展语文阅读课堂延伸教学
  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最根本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阅读学习的内容,进行高效的应用,也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归宿。在实际开展阅读教学时,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适当地延伸阅读教学的内容,实现读写教学的有效结合。通过该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际学习时,较好地应用其阅读学习的成果,深化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当对学生阅读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寻找实践应用的切入点等,进而才能确保阅读延伸学习的效果。
  比如,在对《背影》一文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对课文阅读学习的内容进行拓展,促使学生讨论父母给自己带来的关爱以及自身对父爱或母爱的体会与感受。就初中生群体而言,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很有可能会在语言或者行为方面,伤害父母的情感,影响家庭的和谐。为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阅读的课文内容,回顾其与父母相处的生活经历,并鼓励学生运用其阅读学习的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用其最真挚的情感感染班级学生,引发其他学生深深的思考。通过该种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强化其读写结合方面的学习意识,而且有助于提升其语文写作与表达的能力,也是延伸阅读学习和强化学生应用实践的重要表现,极大地升华了学生阅读学习的成果,对于初中生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与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六、 结束语
  总体来看,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也非常之大。所以,在开展语文学科教学时,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时进行调整,促使传统的阅读学习方式得以优化调整。在此过程中,学生开展阅读学习可以更好地感悟作者情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推动阅读教学更加高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回快乐的自己。
  参考文献:
  [1]刘小平.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5):89.
  [2]王宗莹.课堂阅读,教学优化: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8(7):46.
  [3]陈占领.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兴趣[J].新课程,2017(2):165.
  [4]周士娟.针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47-48.
  [5]徐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6(3):116.
  [6]王洪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的应用与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61-62.
  作者简介:范继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附属尹山湖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从古至今,读与写就是语文教学的两项基础任务,但是有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两者分开讲解,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专家提出要将读与写结合起来,通过深度结合,让学生在理解阅读文本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反之,学生具有熟练的写作技巧也为阅读学习提供帮助。为此,文章在文中对读与写的深度结合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读与写;深度结合  一、 引言  现阶段
摘 要:核心素养在我们国家现代化的教育中是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质也是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指导思想。核心素养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核心素养能有效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核心素养是我们国家从小学阶段就必须要重点落实的教育目标,这已经成为了在小学阶段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研究  近几年,新课改正在逐渐推进,学生个性发展也逐渐被关注。
摘要: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复习教学为例,将化学三重表征应用于高三有机化学选考复习中,将之与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素养有效结合,实现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完善学生知识认知结构。  关键词:三重表征;选考复习;有机化学  高考试题以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特定知识应用情境为模板进行编制的。浙江省自实行新高考改革以来,化学选考(每年两次,取赋分最高一次计入高考总分)有机推断试题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呈现,以新型
摘 要:孩子的手掌感受不到真实生命体的温热,无论讲得多么生动形象,依然不会认识真正的生与死。这堂生动的自然生命教育课,是通过自然教育、自然体验唤醒幼儿的生命意识,再次印证饲养活动是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在疫情期间母兔生宝宝事件以及由于新冠病毒每天增长的确诊病例和死亡数据,也让幼儿明白了无论动物的生命还是人的生命,他的开始与结束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学会尊重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珍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对考生正确理解文本语篇结构及语义连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韩礼德的衔接理论为视角,结合高考真题进行七选五解题技能的实践研究,以期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衔接;七选五;解题技能  一、 引言  我们从《高考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如果学生想要准确理解文本,就必须把握住文本的基本结构,理清上下文的衔接关系,即
摘 要:以“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实验为例,从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利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以任务驱动推动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材料和试剂的处理和改进,简化实验步骤,提升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快课堂节奏,保持兴趣;实验数据的处理,延续兴趣等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生物学探究实验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核心素养;兴趣;探究;质壁分离  法国思想家托尔斯泰说过这样
摘 要: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段,因此教学形式也要跟得上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发散思维、提高写作能力都非常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并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挖掘学习潜力,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维。文章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中年段作文教学特点进行分析,探索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融入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小学;中年段;作文;教学指导 
摘要:指向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对《细胞生活的环境》中核心概念进行教学探索。使用核心素养梳理概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围绕核心概念建构,创设问题情境驱动教学,深挖课本图文,“微课”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关系模型,努力把学科本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核心概念教学;“微课”课堂教学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聚焦生物学概念建构,基于
摘 要:文章以参加教学片区举办的初中美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为背景,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的体会,对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如何进行深度学习进行了策略实践,具体策略是:理清线索,层层递进——设计程序,步步深入——作业拓展,深化提高。文末,对教学实践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欣赏教学;同课异构;提升深度  一、 背景描述  2019年4月,筆者所在的教学片区组织了初中美术优质课评比活动,活动分两轮进行,第
摘 要:深度学习是一种课堂变革的理念,它所确定的学生学习目标包括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和谐的氛围,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做、想、说”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核心知识,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感悟化归、极限等数学思想,从而让学生真正达到情感上的“乐学”和思维上的“善学”,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深度学习;图形测量;情境;操作;思考;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