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于思,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safe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度学习是一种课堂变革的理念,它所确定的学生学习目标包括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和谐的氛围,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做、想、说”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核心知识,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感悟化归、极限等数学思想,从而让学生真正达到情感上的“乐学”和思维上的“善学”,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深度学习;图形测量;情境;操作;思考;辨析
  深度学习是一种课堂变革的理念,它所确定的学生学习目标包括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多样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本质,继而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融情于思,思情共舞,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善于学习数学,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下面,笔者就以小学“图形测量”的教学为例,对融情于思,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加以阐述。
  一、 创设情境,操作中引发思考
  在教材中,“图形测量”的很多量都有明确的定义,学生一般能流利地背出定义,那么会背定义,是不是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量的概念了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常常混淆了周长和面积、表面积和体积这两组概念,这只能说明学生对这些概念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多样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做中思考,帮助学生体会和掌握所要测量的量(长度、周长、面积、体积)的实际意义及平面、立体图形各公式推导和应用的方法及依据,从而达到深度学习。
  例如,为了让学生能从本质上认识周长,在教学“周长”时,教师可以先创设这样的情境:课件出示图“”,并同时出示要求:一只蜗牛每天绕枯叶的边线爬一周,想一想,蜗牛怎么爬,在学习单的枯叶图上用红笔描出蜗牛爬的路线。这个情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活动很有趣,乐于进行探索,达到情感上的“乐学”,另一方面因为要求用红笔描出蜗牛爬的路线,每个学生都必须积极动脑思考:什么是枯叶边线的一周?学生通过动手描,对“一周”的感受会更深刻。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一周”的表象,接着可以创设以下活动情境。1. 分别指出数学课本封面、钟面,课桌面的一周。2. 用红笔描出封闭图形的一周。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对“一周”就能建立较清晰的表象。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周长”下定义,在学生对“一周”有清晰的表象后,可以根据第一个情境追问:蜗牛每天沿着枯叶的边线爬一周,这一周有多少厘米?学生原来已经有测量线段及直的边的经验,但蜗牛爬的路线不是直的,怎么测量呢?应用这个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在独立思考,同伴交流中找到“绕线”的测量方法。再让学生分组动手测量,通过动手测量,学生不但感受到周长的意义,也再一次体验什么是“一周”。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周长的度量本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绕线法”测量其他直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如果学生用“测量 计算”的方法得到周长,应该让学生说清依据,一方面明确周长的含义,另一方面明确长度的有限可加性。通过以上情境活动,学生经历了“一周”概念的建立、周长测量方法的探索及周长的测量,不但对周长的度量本质能透彻地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了深度学习。
  二、 诱发情感,静观中促进思考
  小学数学“图形测量”这一部分教学内容除了安排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之外,还安排了常见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表面积及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在这部分内容的學习中离不开动手操作,但动手操作后静下心来思考比单纯的动手操作更有意义,因为学习“图形测量”,不但蕴含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还蕴含着很多的数学思想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操作后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掌握数学核心知识,认识数学的本质,体验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动手操作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于学生的点滴发现给予肯定,诱发学生乐于思考的积极情感,在静观中促进学生的思考。
  下面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为例,学生动手将平行四边形纸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以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比较转化前后的两个图形:(1)什么变了?什么不变?(2)如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你还想到了什么?利用以上问题并结合教学语言,如“看看谁最善于发现”“××同学的发现很有价值”“你说得很有道理”等,让学生感受发现的快乐。学生因为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更乐于动脑思考,思维的火花被不断点燃:图形在剪拼变化过程中,周长变了,但面积不变;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要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也可以运用转化的方法变成学生学过的图形进行解答……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不但弄清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更明确了“转化”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还领悟到面积的有限可加性和运动不变性。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时,教师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个圆锥、两个圆柱(其中一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让学生用倒水的试验方法探究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在操作后,学生除了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外,教师还可以追问:你还发现了什么?因为课本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就要静下心来思考。教师提醒学生还可以再进行试验,一边倒水,一边思考。一个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圆锥装满水倒入等底的圆柱中,圆柱中水的高度只是圆锥的三分之一。有了第一个同学的发现,其他学生的思维也被激发:我发现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比圆锥多2倍;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比圆柱体积少三分之二;我想如果将圆柱形橡皮泥捏成等底的圆锥,高应该是圆柱的三倍;如果将圆柱形的木头削成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应该是圆锥的2倍,是圆柱的三分之二……因为发现,学生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数学学习就是这样在学生的思考中得到深化。
  三、 和谐氛围,辨析中深入思考   在“图形测量”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知识点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如:图形在切割或拼接后,周长、面积、体积等的变化,学生往往很容易出错。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通过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之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辨析,针对同一个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见解,在同学之间展开辩论。通过辨析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核心知识,让思维的条理更加清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因为害羞不愿发言,为了让学生能畅所欲言,教师应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辨析,在互动中,让思维得到碰撞,在交流中让思考更加深入。
  受周长的负迁移,学生往往认为周长越长的平面图形面积越大。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周长与面积的关系能有清晰的认识,组织学生进行辨析:平面图形的周长越长,面积也越大,对吗?因为平时课堂氛围宽松,教师教风民主,学生讨论很激烈,生1:要想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越长,面积会不会越大,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生2: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面积是指封闭图形的大小;生3:大家看到过蚕吃桑叶吗?桑叶被蚕吃了一大片后,周长增加了,面积反而小了。他画出了图“”来说明;生4拿出了绳子围平面图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绳子的长度就是平面图形的周长,绳子越长,围成的图形面积并不一定会越大,例如:两根绳子分别围成正方形和凹字形,正方形的面积比凹字形的面积更大,周长却更小……通过辨析,最终学生形成了共识:平面图形的周长越长,面积也越大,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同时他们对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也更加清晰。
  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时,学生为“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后表面积有没有变化”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有的同学认为变了,有的同学却认为不变。教师请不同观点的两个同学为代表,分别说说自己的见解。
  师:要想知道表面积有没有变化,关键要弄清什么?
  生:它们的表面积怎么求?
  生1: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围成长方体的六个面面积的和。
  生2: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后,底面面积有没有变?长方体前后两面的面积跟圆柱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生1: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后,底面面积没变,长方体前后两面的面积分别是圆柱侧面积的一半。
  生1:哦,我知道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多了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生2:我还想提醒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图形发生切割、合并等变化,要先弄清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在融洽的氛围中,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探究,学生在辨析学习中,不但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和谐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做、想、说”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核心知识,感悟化归、极限等数学思想,从而让学生真正达到“乐学”和“善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養的教学改革[J].中小学管理,2016,302(2):19-21.
  [2]李红霞.小学数学“图形的测量”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13(29):76-77.
  [3]金秀叶.整体把握“图形的测量”教学[J].贵州教育,2013,481(7):39-41.
  [4]马云鹏.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从何做起[J].福建教育,2020,1256(5):32-35.
  [5]王玉莲.“情思数学”主张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20,307,309(Z1):23-24,33.
  [6]邱莉亚.基于“动手操作 反思”的“轴对称”教学设计[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9,367(Z2):118-121.
  作者简介:蒋金平,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县梅仙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汉语拼音学习是每一位小学生启蒙学习的起点,认识博大精深的汉字,说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朗读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都离不开进入小学阶段不到两个月的汉语拼音学习。时间的紧迫、字母的不易分辨、发音的障碍、拼读的困难,一系列的问题让教者身心俱疲,蒙童望而生畏。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拼音版块编排进行了全新调整,第一单元先进行集中识字,再进行两个单元的拼音学习,这既是对儿童认知规律的尊重和保护,也关注到了儿
摘 要:从古至今,读与写就是语文教学的两项基础任务,但是有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两者分开讲解,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专家提出要将读与写结合起来,通过深度结合,让学生在理解阅读文本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反之,学生具有熟练的写作技巧也为阅读学习提供帮助。为此,文章在文中对读与写的深度结合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读与写;深度结合  一、 引言  现阶段
摘 要:核心素养在我们国家现代化的教育中是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质也是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指导思想。核心素养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核心素养能有效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核心素养是我们国家从小学阶段就必须要重点落实的教育目标,这已经成为了在小学阶段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研究  近几年,新课改正在逐渐推进,学生个性发展也逐渐被关注。
摘要: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复习教学为例,将化学三重表征应用于高三有机化学选考复习中,将之与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素养有效结合,实现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完善学生知识认知结构。  关键词:三重表征;选考复习;有机化学  高考试题以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特定知识应用情境为模板进行编制的。浙江省自实行新高考改革以来,化学选考(每年两次,取赋分最高一次计入高考总分)有机推断试题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呈现,以新型
摘 要:孩子的手掌感受不到真实生命体的温热,无论讲得多么生动形象,依然不会认识真正的生与死。这堂生动的自然生命教育课,是通过自然教育、自然体验唤醒幼儿的生命意识,再次印证饲养活动是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在疫情期间母兔生宝宝事件以及由于新冠病毒每天增长的确诊病例和死亡数据,也让幼儿明白了无论动物的生命还是人的生命,他的开始与结束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学会尊重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珍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对考生正确理解文本语篇结构及语义连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韩礼德的衔接理论为视角,结合高考真题进行七选五解题技能的实践研究,以期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衔接;七选五;解题技能  一、 引言  我们从《高考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如果学生想要准确理解文本,就必须把握住文本的基本结构,理清上下文的衔接关系,即
摘 要:以“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实验为例,从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利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以任务驱动推动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材料和试剂的处理和改进,简化实验步骤,提升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快课堂节奏,保持兴趣;实验数据的处理,延续兴趣等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生物学探究实验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核心素养;兴趣;探究;质壁分离  法国思想家托尔斯泰说过这样
摘 要: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段,因此教学形式也要跟得上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发散思维、提高写作能力都非常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并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挖掘学习潜力,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维。文章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中年段作文教学特点进行分析,探索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融入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小学;中年段;作文;教学指导 
摘要:指向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对《细胞生活的环境》中核心概念进行教学探索。使用核心素养梳理概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围绕核心概念建构,创设问题情境驱动教学,深挖课本图文,“微课”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关系模型,努力把学科本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核心概念教学;“微课”课堂教学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聚焦生物学概念建构,基于
摘 要:文章以参加教学片区举办的初中美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为背景,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的体会,对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如何进行深度学习进行了策略实践,具体策略是:理清线索,层层递进——设计程序,步步深入——作业拓展,深化提高。文末,对教学实践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欣赏教学;同课异构;提升深度  一、 背景描述  2019年4月,筆者所在的教学片区组织了初中美术优质课评比活动,活动分两轮进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