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对血压控制效果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血压控制明显更优,舒张压与收缩压变化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更为明显(p<0.05)。结论: 系统性健康教育能够从多方面干预患者日常血压控制,对患者血压控制起到明显干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患者;健康教育
  经临床调查后发现高血压患者有三高(患病率、死亡率以及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控制率以及服药率低)以及三不(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以及不规律用药)特点[1]。健康宣教目的在于让患者更深入的了解高血压这一疾病,避免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自我护理不当影响血压控制效果。本院基于这一背景,选取近年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健康宣教对血压的控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均为30例,对照组行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50至68岁,平均(58.4±3.1)岁;病程为5个月至12年,平均(6.4±1.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52至67岁,平均(59.8±3.6)岁;病程为6个月至11年,平均(5.7±2.3)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针对患者入院后治疗需求予以护理配合,行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展开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1.2.1饮食控制  患者需控制盐分摄入,每日控制在3至5g即可,饮食时需注重低脂肪与低胆固醇,不对动物脂肪、软体动物、内脏鱼子以及甲壳食物等予以限制,多食用新鲜水果与蔬菜,避免出现便秘现象。若患者过于肥胖需对体重进行控制,减少日摄取量,科学饮食,细嚼慢咽,告别零食。老年患者应补充蛋白质,增强机体能量。每克蛋白质的热量为4千卡,每日蛋白质摄取量可控制到摄取总热量的13-14%左右,大约按照成人体重计算,每公斤需求量为每日1g[2]。需注意的是,若患者除高血压外还患有肾部疾病,则应降低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通常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因此还需控制油脂摄入,少吃油炸类食品,例如油酥、油条、麻花等,一些含有高油脂类的食物也应少吃或不吃,例如花生、松子、猪皮、肥肉等。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降低动物脂肪摄取,在烹调上将动物油替换为植物油[3]。
  1.2.2严格用药  告知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的重要性,需让患者了解治疗是一种有效控制方法,需对血压予以长期控制。一旦出现不遵医行为会出现血压波动现象,进而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被损伤,继而引发并发症。指导患者对血压目标予以建立,动员家属均参与到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对患者予以监督和督促。患者需对药物说明书予以详细阅读,告知患者药物的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使其做好心理准备,并学会自我处理方法。
  1.2.3调整生物钟  患病初期不可进行体力活动。若血压较高且临床症状较多,需卧床休息,情绪应平稳,避免脑力、体力处于过度兴奋状态。患者多伴随有入睡困难或者失眠等睡眠障碍,若患者失眠则可给予安眠药,要控制好剂量;若患者有抑郁症状则其生物钟比较紊乱,应对睡眠予以调整,白天禁止患者午休,可鼓励其参加有趣且有益的活动,亦可开展体育锻炼。
  1.2.4心理调节  所谓“体壮日渐,心贻日康”。对于老年人而言,拥有健康的心理及身体才能保证高血压的健康。但由于高血压患者多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病情严重时导致其生活自理能力受到限制,甚至长期卧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导致其出现焦躁、抑郁、孤独以及情绪不稳定等心理及情绪,这都会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4]。
  1.2.5锻炼身体  老年患者运动量宜偏轻,可采用散步、上下楼梯或快走等方式。锻炼时间必须控制在餐后至少半小时,且每次锻炼视自身身体情况控制在一小时以内,避免造成身体或心脏负担。运动量的控制应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量,保障身体不会感到疲惫即可。护理人员可针对具体患者制定具体的运动护理方案,切忌空腹运动。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健康教育前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变化对比,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变化对比(X+S)
  
  由上表可见,两组患者护理前收缩压及舒张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血压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在患病年龄上出现下滑迹象,证明高血压这一疾病不再专属于老年人,中青年人群同样存在患病危险。治疗高血压主要是病情监测,积极控制饮食是血压控制的基本措施;在护理上要根据病人的不同特点,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可见对高血压老年患者而言,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可提高其自我保健预防知识,掌握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了解按时服药的重要性,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同时戒除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收缩压与舒张压对比并不明显,但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压变化更为明显(p<0.05),可见观察组中实施的系统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患者血压状况,对病情控制意义重大。某国内研究者选取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发现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控制效果远不如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观察组。代鲜鸽、别小宁等研究者在“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研究中发现事实健康教育后患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下降,血压控制效果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更优。
   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血液偏高:高血压患者无论在舒张压还是收缩压上,均呈现偏高状态,且这类状态会呈持续性。患者血压相对更易受到日常生活习惯以及情绪的影响。当食用大量油脂含量较高或糖分偏高食物,或情绪突然激动,患者易出现血压明显上升[5]。②头晕:由于血压升高,患者脑部会出现短暂性充血现象,对脑神经产生少量压迫感。此时患者易出现头晕现象,严重时可能引发脑卒中危险。③气短:在情绪激动或高血压发作时,患者由于脑部供氧量受到影响,患者会出现呼吸受阻现象,感到呼吸不畅、短促[6]。根据上述临床特点,可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应从多方面展开,从影响患者血压控制因素着手予以健康宣教。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健康教育从患者日常饮食、运动、心理状态等方面着手,减少了这些因素对其血液控制的影响,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改善程度自然更为明显。事实上,高血压患者只要注意日常各方面控制,其患上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几率将极大降低。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展开健康教育护理需从多方面展开,针对可能影响血压的不良因素予以多角度控制,让患者了解疾病并控制疾病,让血压处于稳定程度。总之,在临床护理中开展健康宣教可达到显著临床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建勋,杨志兰. 对办理特殊门诊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效果调查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1,22(32):67-68.
  [2]杨秀华. 对体检中心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0,14(18):323-325.
  [3]陈秀珍,付卫云.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影响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2(44):299-300.
  [4]胡敏兴. 健康体检中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4(35):12-13.
  [5]武淑娟,高莉萍. 健康教育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4,31(33):94.
  [6]梁丽.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人文式健康教育联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3,30(16):7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清除血肿术后头部引流管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方法: 回顾性对我科68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清除血肿术后头部引流管的护理进行总结。 结果: 68例患者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并发颅内感染或低颅压综合征。 结论:保持最佳的引流位置和引流管的通畅,保持穿刺部位无菌,密切病情观察为提高头部术后引流成功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脑出血 微创 头部引流管 护理  我科自2013年1月至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术后发热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80例创伤骨折后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观察组90例,对照组性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发热原因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发热消退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发热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经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明
期刊
摘要:目的:对重度颅脑损伤预防压疮护理中改进卧位与翻身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00例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卧位与翻身,对观察组患者行中单翻身、30°侧卧位改进卧位与翻身,对两组患者翻身依从性、翻身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翻身依从性以及翻身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共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治愈率为85.7%,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31.4%,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52例创伤骨科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52例患者分为疼痛护理管理组(n=26)与对照组(n=26),后者进行常规护理,前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疼痛情况缓解程度。结果:疼痛管理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73.1%
期刊
摘要:目的: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80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加强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二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对患者造成的积极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二型呼吸衰竭患者病历资料62例,将入选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无创呼吸机相关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皮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满意度、并发症情况与血气分析数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明显优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手术患者实施全面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影响及作用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80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人,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的手术室内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内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为2.86%,对照组感染率为20.7
期刊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3岁,农民,因1年前反复血尿在我科住院,行膀胱活检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在全麻下行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术后恢复情况较好,于2013年11月17日行第一次化疗,疗程顺利,共在我院化疗7次。出院后患者精神一般,有下腹胀痛、有尿频尿急,无明显尿痛,偶有血尿,为复查而来我院要求住院,门诊拟“膀胱癌”于2014年5月12日17:30收住院。入院时生命体征正常,行体格检查基本正常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3年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皮肤瘙痒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透析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