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卧位与翻身方法在重度颅脑损伤预防压疮护理中的效果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ji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重度颅脑损伤预防压疮护理中改进卧位与翻身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00例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卧位与翻身,对观察组患者行中单翻身、30°侧卧位改进卧位与翻身,对两组患者翻身依从性、翻身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翻身依从性以及翻身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中单翻身、30°侧卧位改进卧位与翻身方法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更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翻身,卧位,护理
  压疮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本研究为分析与探讨重度颅脑损伤预防压疮护理中改进卧位与翻身方法的效果,选取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对其行相关卧位与翻身护理,以下为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中,35名男性,15名女性,年龄为6~68岁,平均年龄为(33.5±5.5)岁,住院时间为8~84d,平均住院时间为(41.5±5.5)d;观察组患者中,37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为5~69岁,平均年龄为(34.0±5.0)岁,住院时间为9~85d,平均住院时间为(42.0±5.0)d。所有患者均确诊患有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卧位与翻身方法,首先由两名临床护理人员抬起患者身体向近侧移动,并托扶病人肩膀、腰部、臀部以及膝盖,把患者翻转到对侧,侧卧位90°,屈曲上腿在前,伸直小腿在后,将软垫垫于患者胸前、背部与两膝间,将患者托起转移到床中间,将床单元整理好[1]。
   对观察组患者行中单翻身法、30°侧卧位。该方法只需一名护理人员就能够轻松完成,需要用到宽为1m,长为2m的全棉中单,于大单上横铺,上边平齐于肩[2]。在帮助患者侧卧翻身过程中,护理人员置于患者翻身侧,也就是对侧卧位,曲肘患者近侧上肢在胸腹部,护理人员紧抓中单两侧,均匀托起,待软枕高度在15cm左右时,放在中单下,在床垫下塞入伸平后的中单,保证床面和患者矢状面成30°左右的夹角。要求患者从侧卧位向仰卧位转换,由护理人员将中单托起以取出软枕,患者患肢回归功能为,将床单位整理好[3]。
   按时对所有患者翻身,每2h进行1次的翻身,必要情况下,半小时翻身1次,同时还要做好相关记录。
  1.3.患者评价指标
   将翻身重要性与翻身配合方法告知意识较为清醒的患者,对病人非语言信息进行观察,并向患者提供写字板、纸、笔记图片等交流与沟通工具,以满足患者需求。如果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观察临床表现与询问患者家属等方式实施测评[4]。根据压疮分期标准确定压疮严重度分级;判断患者翻身依从性标准:a.清醒患者表示卧位舒服,且翻身后能够维持2h左右的体位,主动、积极配合为好;b.患者表示不能支持体位,拒绝翻身或者烦躁等为差。根据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判断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性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压疮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4名患者出现压疮,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翻身依从性以及翻身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尽管目前水垫、气垫床等临床床褥设备对压疮具有预防作用,然而,有效、科学的翻身护理依旧为对压疮进行有效预防的有效、关键措施,特别是神经外科,有很多需要行翻身护理措施的患者,如果护理人员一人值班,要依照颅脑损伤患者具体病情对最佳翻身方法进行合理选择,让患者在翻身后能够感觉平稳、舒适,比较容易接受。如果患者体位不舒服,就极易再次返回原来位置,这样就会继续压迫受压部位,极易导致压疮的出现[5]。如果患者侧卧位为90°,就会明显压迫与床面相接触的手臂,导致患者肩锋具有较高的发红率。而对患者行30°侧卧位,由此承重部位不再是患者卧位侧肢体,双侧上下肢也不会影响到患者静脉输液与功能锻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翻身依从性以及翻身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中单翻身、30°侧卧位改进卧位与翻身方法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更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云华,李芬.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病情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05):144-145.
  [2] 金婷妍,应奇,殷亚婷,等.一例急性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护理体会[J]. 海军医学杂志,2014(04):108-109.
  [3] 丁艳,贺竞之.小儿闭合性颅脑损伤120例脑电图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4(02):136-137.
  [4] 武元丽,李俊.自制头圈在重度颅脑损伤头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13(05):124-125.
  [5] 宋玲.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75例预防压疮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22):187-18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压疮预防护理方法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36例神经内科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平均每组18人。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其中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防护理。护理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常规护理后压疮总发生率为66.67%,试验组常规护理加预防护理后压疮总发生率为38.89%,两组有显著的差异(p<0.0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综合护理与普通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入住我院接并受治消化道出血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则采用普通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9.8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胃肠术后置管患者护理中的护理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胃肠外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收进行胃肠手术治疗且术后置管的100例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在胃肠术后实施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主要对比项目为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ICU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6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ICU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中家庭干预模式在重性精神病患康复的作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对132例重性精神病病患实行为期17个月以家庭干预为核心的社区护理,将病患暴力行为危险性评估等级及病患家属精神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分别记分,形成病患家庭监护能力的综合评分。按评分高低分级管理,以提高社区护理干预的针对性。结果:本社区重性精神病患的暴力行为危险性评估等级、病患家属精神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及病患家庭监护能力在施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和效果。方法:抽取40名护士,并调查当时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总满意率及护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随后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到护理管理中,对比全面质量管理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及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分值。结果:全面质量管理后,护士理论知识得分和操作技能得分均较管理前高,P<0.05;患者总满意率为93.79%,较管理前(76.56%)高,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初次脑血管造影检查阴性的5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检查结果阴性的原因及复查策略。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6例初次脑血管造影检查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脑干前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运用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糖尿病护理小组进行专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后,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服药依从性、对糖尿病认知、日常运动以及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均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清除血肿术后头部引流管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方法: 回顾性对我科68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清除血肿术后头部引流管的护理进行总结。 结果: 68例患者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并发颅内感染或低颅压综合征。 结论:保持最佳的引流位置和引流管的通畅,保持穿刺部位无菌,密切病情观察为提高头部术后引流成功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脑出血 微创 头部引流管 护理  我科自2013年1月至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术后发热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80例创伤骨折后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观察组90例,对照组性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发热原因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发热消退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发热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经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