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影响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402179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手术患者实施全面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影响及作用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80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人,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的手术室内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内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为2.86%,对照组感染率为20.71%,观察组病人手术部位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手术室内护理的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的平均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2±1.4)h和(7.6±1.6)d,对照组则为(15.9±1.8)h及(10.2±2.0)d,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全面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使患者尽快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及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面护理干预;手术部位感染;手术室
  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室内操作技术及手术仪器等也得到了巨大发展,人们对于手术效果及手术室内护理干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在临床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理水平的高低及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高低均能够对患者的恢复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时甚至成为患者手术部位是否感染的关键[2]。由此可见,在手术室内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手术操作者完成手术,并对患者施以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为了研究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对于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影响,现随机选取280例手术患者做研究,具体研究及结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人。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者81例,女性59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56.3±4.1)岁,体重45~86kg,平均体重(61.2±9.0)kg;对照组有男性83例,女性57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57.8±4.2)岁,体重42~87kg,平均体重(63.0±8.9)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给予观察组全面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为:①在手术操作进行以前,确定好手术室内的无菌区域,将各种器械、用具及敷料等分门别类并放置好,确定其是否无菌,若不确定则应立即更换;②在实施护理干预的全程均严格采用无菌操作并互相监督;③若需要进行腹腔探查,则要在开腹前对切口四周作无菌处理,提前准备好清洁袋及切口保护袋并将其放置好;④进一步加强对抗生素的管理,一旦患者感染则要根据药敏反应选择合适的抗生素;⑤开展使用白介素受体拮抗剂、单克隆抗体等针对移位细菌和全身炎症反应的免疫制剂;⑥控制床旁陪护人员的陪护时间和数量,尽量降低患者伤口被感染的机会;⑦术后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调整,适当地在其食物中添加膳食纤维、脂肪酸及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促进其伤口尽快愈合,降低感染几率[4]。
  1.3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方法表示,差异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情况及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 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86%,而对照组中有29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0.71%,观察组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中共有130例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满意度达92.86%,对照组则有108例患者满意,满意度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的平均时间为(10.2±1.4)h,对照组则为(15.9±1.8)h;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6±1.6)d,而对照组为(10.2±2.0)d。在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患者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恢复时间情况对比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手术治疗及临床护理的期望也在与日俱增[5]。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由于其在运作期间具有严格无菌及患者抵抗力下降而普遍易感等特殊性,手术室不仅承担着帮助患者减轻病痛的职责,同时也是引起患者再次感染的高发地[6-7]。手术室内操作人员及护理人员对无菌操作的不重视、操作失误、医院管理部门的失职及患者自身情况均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术后患者手术部位的恢复,因此需要特别注意[8]。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有研究人员建议在临床手术期间应用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避免患者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本研究即为探讨在手术期间对患者采用手术室全面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此次研究中,感染率方面,有4例观察组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86%,对照组中则有29例感染,感染率为20.71%,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92.86%,对照组则为77.14%,观察组也明显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为(10.2±1.4)h,住院时间为(7.6±1.6)d,对照组的则分别为(15.9±1.8)h和(10.2±2.0)d,两个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由此可见,在手术室内对患者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低患者术后伤口的感染率,患者恢复较快,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也较高。
   综上所述,对手术患者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后感染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尽快康复出院,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丽华,魏全珍,张惠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性杂志,2010,18(18):1091-1092.
  [2]张军,李沛.氧驱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58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3):468-469.
  [3]戴剑萍.手术室护理干预在Ⅰ类切口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10(22):58-61.
  [4]李彩文.优质护理服务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3):692-693.
  [5]杨晓莉,吕海燕,李曙光.医生和护士对医护合作所持态度的对比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1(15):466-467.
  [6]毛莎,陈晓阳,王红.护理干预在预防肝移植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3(3):129-133.
  [7]常小瑞.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2013,7(13):179-180.
  [8]何玉娟.最新神经内科临床护理精细化操作与优质护理服务规范化管理及考评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2-11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和效果。方法:抽取40名护士,并调查当时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总满意率及护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随后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到护理管理中,对比全面质量管理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及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分值。结果:全面质量管理后,护士理论知识得分和操作技能得分均较管理前高,P<0.05;患者总满意率为93.79%,较管理前(76.56%)高,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初次脑血管造影检查阴性的5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检查结果阴性的原因及复查策略。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6例初次脑血管造影检查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脑干前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运用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糖尿病护理小组进行专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后,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服药依从性、对糖尿病认知、日常运动以及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均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清除血肿术后头部引流管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方法: 回顾性对我科68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清除血肿术后头部引流管的护理进行总结。 结果: 68例患者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并发颅内感染或低颅压综合征。 结论:保持最佳的引流位置和引流管的通畅,保持穿刺部位无菌,密切病情观察为提高头部术后引流成功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脑出血 微创 头部引流管 护理  我科自2013年1月至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术后发热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80例创伤骨折后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观察组90例,对照组性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发热原因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发热消退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发热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经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明
期刊
摘要:目的:对重度颅脑损伤预防压疮护理中改进卧位与翻身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00例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卧位与翻身,对观察组患者行中单翻身、30°侧卧位改进卧位与翻身,对两组患者翻身依从性、翻身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翻身依从性以及翻身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共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治愈率为85.7%,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31.4%,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52例创伤骨科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52例患者分为疼痛护理管理组(n=26)与对照组(n=26),后者进行常规护理,前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疼痛情况缓解程度。结果:疼痛管理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73.1%
期刊
摘要:目的: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80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加强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二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对患者造成的积极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二型呼吸衰竭患者病历资料62例,将入选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无创呼吸机相关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皮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满意度、并发症情况与血气分析数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明显优于对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