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精神家园的失落与找寻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li2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阎连科的小说《丁庄梦》延续了其一贯的乡土小说创作风格,以“艾滋病”为主线,叙写乡村生活的生存困境与现实苦难,体现了在世纪之交,乡土社会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之下,展现的种种弊端与现实危機。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阎连科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写了社会转型期乡村精神的失落与扭曲、传统精神家园的凋敝。但是,从他的小说中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精神依旧坚守和存在的力量,表现出对民间传统精神的复归与找寻,及其对现代性的忧虑和反思。
  【关键词】:乡村精神;传统;现代性;反思
  90年代以来,从《日光流年》到《丁庄梦》,阎连科笔耕不辍地进行了一系列乡土小说创作,反映了在世纪之交,社会转型期的重要节点,乡村生活的现实图景与摆脱不了的生存困境。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期,阎连科既看到了现代化所带来的一系列进步与文明,但同时也看到了城乡对立格局下,现代文明对乡土文明的入侵与腐蚀,金钱、欲望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乡土文化结构中原有的伦理观念、道德品质被消解殆尽,尤其表现出了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人所面临的现实苦难。2005年,阎连科创作了小说《丁庄梦》,采用“现代寓言”式的创作手法,以一个已经死去了的12岁的“我”的叙述为第一视角,爷爷丁水阳以及丁水阳的梦为第二视角,将整个丁庄置身于似真非真、似幻非幻的现实与梦境的大的叙事框架之中,在展现乡土社会种种败相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思了现代化进程对乡土的破坏。
  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在作家小说创作中的表现一直不间断。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改革不断深入,由此而催生的种种社会弊端更是引发了知识界对于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城乡发展中的不平等、精神家园的凋敝、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冲突等等造成了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不协调现象,与作家的精神诉求截然相反。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客观分析现代化设计的弊端与存在的种种危机,成为作家创作的迫切需求。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反思现代社会发展与表现人类生存困境成为小说的重要主题,阎连科的小说就呈现出这样的创作特性。《丁莊梦》以艾滋病为题材,延续了阎连科对社会转型期传统乡村精神扭曲和失落的思考。在丁庄人的“梦”里,蔓延着无可名状的疾病与灾难,这里的“丁庄”,以及在丁庄如蝗虫一般飞过的“艾滋病”,都成了一种隐喻和象征。它是对转型期乡土中国农民生存境遇及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也折射出了阎连科对现代化进程的忧虑和思考。整部作品在现实与梦境的交错中展开叙事,在表现乡村生存苦难以及生命抗争的激情书写中,展现了乡土社会走向“现代”过程中梦想屡屡幻灭的历程。
  一、“黄金梦”与“死人财”
  《丁庄梦》中,爷爷丁水阳无论是在梦里还是现实中,屡次看见“地上开鲜花,地下结黄金”的盛景。“黄金”本代表着丁庄人对未来、对现实的美好希冀和憧憬,在这里却成了“死亡、衰败”的象征,现实使梦境屡次破碎、崩离,金灿灿的黄金,则成了丁庄走向绝境的象征。老村长李三仁下世之前,丢了丁庄村村委会的公章,他来找爷爷丁水阳之时,爷爷在梦境中看见:“铺天盖地的花海汪洋在平原上,汪洋在丁庄和丁庄的庄口上、田地里和黄河的古道上,七颜八色闪着光,结着金砖、金瓦、金条、金块和金珠、金粒儿。”[ 阎连科:《丁庄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73页。](p73)梦境中的花海和黄金交相辉映,一片繁荣之色,却更加映衬了现实之中的颓败、衰落之景。
  爷爷丁水阳做着“黄金梦”的同时,父亲丁辉正发着“死人财”。丁辉是丁庄最大的血头,他是第一个看到卖血所存在的巨大利益的人,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如果他的胆识与谋略能够用在正途之上,他必然能够成为一个精明强干的商业人才。但是就像资本的原始积累要建立在战争与殖民之上,丁辉的“黄金梦”建立在“死人”的基础上,一个充满了残暴与血腥,另外一个却在道德的高墙之上砸了一个洞,以贩卖“死亡”实现了他的财富之路。丁辉卖血,走的不是商业正途,他将棉球、针管反复利用,埋下了疾病蔓延的隐患,他抽的血比正常的抽血站要多的多,并且采取不人道的方式欺骗乡邻,使他们在超出身体负荷的情况下继续卖血。这种牟取金钱的方式,最终导致了热病的爆发。但是,这远远不是终结。在全村热病爆发,村民相继陷入死亡的绝境之时,他又一次将摄取金钱的手伸向了即将入土的热病患者。本应该免费发放的棺材,却被丁辉低价出售给了邻村人,不明真相的邻村人甚至对丁辉的行为分外感激。之后,他又为死去的尚未婚假的男女配阴亲,从中收取高额的报酬,甚至为了讨好城中的领导,为自己死去的儿子也寻了一门“好亲事”。最终,丁辉实现了他的“黄金梦”,丁庄却陷入到了死亡与衰败的颓景之中。
  丁庄的繁花盛开,屡屡刺痛人的目光,从中可以看到昔日的丁庄虽没有城市的繁华,却安乐富足,原始的自然姿态在这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延续。但是,现代文明的入侵彻底改变了丁庄人和丁庄的命运,权力的欲望与追求、人性的异化和扭曲,使这片土地最终失去了安宁与快乐。
  二、民间精神的失落与找寻
  因为卖血,丁庄的日子也红火了,建成了新的街道,一排排别墅拔地而起,颇有一番欣欣向荣之气。可在这现代化物质的外衣之下,乡村精神中原有的善良、淳朴、血性却逐渐消失。传统伦理道德、家庭观念逐渐消隐,繁荣的背后却是乡村传统精神的没落。
  李三仁老村长的死亡,象征着李三仁为代表的乡村旧有权力体系的消亡,以及以丁辉为代表的新的乡村权力体系的建立。在这样的体系之下,权力往往与金钱互为臂膀。父亲丁辉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卖血之后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他又进一步的利用金钱得到了县热病委员会副主任的职务,手中的权力反过来成了他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县政府无视丁辉低价出售免费棺材,牟取暴利的行为,表现出了权力集团内部的相互保护、相互依存的现实状况以及权力体系内部的腐败与异化。除此之外,费尽心机取得丁庄小学领导地位的贾根柱和丁跃进却让人既痛恨又同情。他们渴望权力,希望在临死之前实现他们生存理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他们却为了得到权力,不惜威胁善良朴实的丁水阳,在丁辉卖掉了本该属于他们的棺材之后,让村民将村里的树木砍伐殆尽。现实生活中的丁庄人渴望现代性,但是现代性并未给丁庄人带来想象中的安乐与富足,与此同时,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人性的异化,欲望的扭曲,使得民间生存原有的痼疾与劣根性被激发了出来,人与人之间绝望相逼,乡野环境中的原有的善良与温情都消失殆尽。   但是,阎连科在看到了民间精神状态的压抑和扭曲之下,也看到了人性的复归与坚守的力量:丁水阳本是学校的敲钟人,但在他身上却集中体现出老一辈老民善良、樸实的道德风范。他因自己的儿子是全村最大的血头而心怀内疚,在全村热病爆发时,将村里患热病的人集中起来,在短暂的时日里,为他们营造现实的温暖。同时,他舐犊情深,屡屡劝导儿子向乡邻赔罪,回归正途,是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父亲形象。丁水阳希望以一己单薄之力,化解乡邻的仇恨,但这时候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的丁庄人已陷入到疯狂的绝境中,在丁辉将本来属于他们的棺材低价
  出售之后,他们无视子孙后代的福荫,开始了对村庄树木的疯狂砍伐。在物欲的刺激下,人们已顾不得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发展,将生生延续的希望砍伐殆尽,丁水阳身上所体现的民间正义也越来越孤立无援。丁水阳最后只能大义灭亲,亲手打死了自己的儿子,阎连科也以此保全了在物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这一点积极因素也成了建构健全人格的希望所在。
  此外,丁亮与夏玲玲在绝望之中结合,为了爱情,他们勇敢的和传统的乡俗道德相抗争,忍受着别人的白眼和鄙视,坚持走在了一起。为了能在生命走到尽头时,理直气壮地生活在一起,活出人的骨气和尊严,他们舍弃了金钱,舍弃了辛辛苦苦盖起的宅院,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结婚证,并以分糖果的形式庄严地向人们宣告他们的结合。最终,丁亮与夏玲玲的双双赴死,完成了人性的复归与升华。此时,血脉同宗的丁辉与弟弟丁亮形成了鲜明对比,丁辉最终成了现代化进程中金钱、欲望与权力的奴隶,虽然物质上富有,精神上却一贫如洗,而丁亮与夏玲玲则超脱了世俗的羁绊,超越了金钱的诱惑,得到了真正的人格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三、絕望与新生
  “丁庄活着,和死了一样。因为绝境,因为深秋,因为黄昏,村落萎了,和死了一样。萎缩着,日子也跟着枯干,像埋在地里的尸。”丁庄活着也如死了,丁庄死了却获得了新生。
  当爷爷一次又一次的听见“我”撕心裂肺、破天碎地的哀嚎,当看见曾经的乡邻一个个在眼前离去,当看到原本虽并不富足却安乐的丁庄变成了荒芜人烟的废墟,爷爷最终举起那五尺长的栗木大棒朝爹的后脑勺砸过去,“流在地上的血,如开在春天里的花”。父亲丁辉曾说过除了爷爷,没有人能把他丁辉咋样。而爷爷在看到父亲所犯下的一切罪孽之后,终于醒悟,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阻止丁辉的恶行,最终亲手了结了父亲的性命。
  阎连科终究没有将这片梦中的乡土陷入到消亡的绝境当中,丁辉的死换来了丁庄曾经的安宁与祥和。一夜的倾盆大雨使干旱过后的平原大地又获得了新生,爷爷看见一个女人手持杨柳,去泥里沾一沾,举起柳枝甩一甩,地上就有了好多泥人儿,使丁庄重新获得了生命,获得了一个“新的蹦蹦跳跳的平原”,一个“新的蹦蹦跳跳的世界”。
  伤痕与疼痛是现代化进程中,乡土社会必须经历的过程,阎连科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才在乡土世界历经绝望之后,给了它新的生命。然而,传统精神家园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命,现代社会如何给乡土世界注入新的活力,仍旧是值得作家深思的问题。
  阎连科,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因此对于传统乡村,有着无法割舍的故土情怀。正是这份无法割舍,造就了他对现实乡土的深深凝望,他用乡土人的血和泪表现现代化浪潮冲击下,乡土世界无力改变的生存困境与现实苦难,表现了传统精神家园的失落与凋敝。但是同时,他也看到了乡土世界里仍然坚守和存在的力量,表现出人性的复苏与传统的回归。他对现代化进程的深深反思,也表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对于民间精神立场的忧心和焦虑,并以此来提醒人们关注乡土社会,寻求社会转型期,乡土农村的现实出路。
  参考文献:
  [1]蒋建华.民间苦难的现代性寻思——阎连科创作论.[D].山东大学,2007.
  [2]罗先海.现代性视域下乡土中国的当代图景——以赵树理、贾平凹、阎连科的小说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0.
  [3]吴婷婷.阎连科小说的生存意识及现代性反思[D].西南大学,2012.
  [4]韩煦.疯癫与文明:《丁庄梦》的前现代寓言与后现代叙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
  [5]张沛.在地的焦虑——从《丁庄梦》说起[J].青春岁月,2011 (05).
  作者简介:张欣悦(1990—),女,汉族,籍贯:河南焦作,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银饰市场逐渐饱和了,银匠们打制出来的银匠也不像从前那样有固定的销路了。于是许多的银匠们举家离开了村寨,到雷山、贵阳等地去加工银饰。有的村民们更是彻底告别了银匠生活,去寻找新的活计。  【关键词】:苗族;文化;继承  一、苗族村落的走访调查  在黔东南深处的苗寨中,孕育着一个古老的村落,它便是中国第一银匠村——控拜村。夏季七月,为了更好的了解控拜苗族银饰文化的传承问题,我来到了控拜村,对控
期刊
【摘要】: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诗历来被视为丈夫悼念亡妻之作。然而,清代黔籍女诗人陈枕云却以一组六首悼亡诗悼念英年早逝的未婚夫。这在清代文坛,甚至整个文学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陈枕云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去重新诠释的悼亡诗,极具个性艺术价值,打破了男子一统天下的局面。  【关键词】:陈枕云;女性;悼亡诗;艺术价值  悼亡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主题。悼亡文学的出现一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诗经》。《邶
期刊
调音台是现代舞台演出,广播电视节目录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设备之一也是扩声系统的心脏。本文中,作者将用比拟的形式,让大家简单了解一下调音台。  事实上,调音台就像一个客运站,调音台的使用原理可以简单而形象地比作一个汽车客运站的运转,我们把多种音源信号像各路旅客一样进到这个客运站内,然后在对前来乘车的乘客进行合理的分配处理,最后再用各种不同路线输送出去,整个过程就是这样。  看到这里,可能不少行家并不同
期刊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黄自的《春思曲》以及青主的《大江东去》的钢琴伴奏从和声,肢体,调式调性等角度的分析,探求二三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对于西方传统作曲技法的应用与融合中国民族特色的创新,即二三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中西合璧”。  【关键词】:二三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作曲技法  一、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音乐背景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后,欧洲
期刊
【摘要】:美术批评又被称为美术评论,是批评家,艺术理论家,美学家,以及美术家等于与美术作品的风格,形式,题材,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的一种活动,从而揭示其发展趋势及内在规律。其是一种不能脱离美术特征的价值判断,它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操作性,常常是和有创造性的鉴赏活动紧密相关的。为推动整个创作活动的发展,美术需要批评家参与其中,并及时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动向。  【关键词】:美术批评;美术发展;批判;促进  前
期刊
【摘要】:歌唱可以表达人类的各种情感,比如伤心、孤独、欢乐等,可以配合各种乐器创造出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境界。但是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将歌唱性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具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而且可以快速的熟悉乐曲、加深记忆,所以说歌唱性在钢琴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教育的手段之一。本篇文章欲通过对钢琴演奏中歌唱性的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来探索钢琴演奏中歌唱性技能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服饰也是中华服装史上绚丽的瑰宝,精美秀丽充满神秘的吸引力。瑶族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瑶族人民在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服饰文化的同时,又不断向居住地的各族人民学习,在不斷融合与变异中发展,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语言,成为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少数民族;礼服;结合运用;创新改良
期刊
【摘要】:当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教育普及,带来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多数人不再局限于追求繁缛复杂的艺术,而是致力于追求更少的笔墨更深的内涵。纵观世界设计,精简代替繁复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设计师们都在致力于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深层的内涵。  【关键词】:简约;人性;功能  正文: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角度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当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教
期刊
【摘要】:90年代以来,西藏举办了许多画展,相继出现了不同艺术群体及画廊。本文简要概述了西藏的三个画家艺术群体,即甜茶馆画派、更敦群培艺术群体、西藏博存艺术空间。大致勾勒出西藏现当代美术发展面貌。  【关键词】:甜茶馆画派;更敦群培艺术群体;西藏博存艺术空间  关于西藏艺术的起源意大利东方学家杜齐教授在其所著《西藏考古》中曾这样写道:“我们通过文字资料及依然流传在寺院中的传说可以确定西藏的艺术起源
期刊
【摘要】:作为音乐领域不同以往的颠覆性变革,结合欧洲时代背景,本文详尽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音乐领域发生的重大转变——传统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变革、思想领域发生动荡、人们追求独立个性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主要体现为传统调式调性的瓦解,新的调式音乐确立,新的作曲技法产生。  【关键词】:现代音乐;转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  欧洲传统音乐历史悠久,主要指西洋古典音乐,那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