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学生获得知识,不仅靠智力因素也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谓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可总成为非智力因素。”从狭义上看,“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意志、习惯等基本因素组成。”学生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两者相互的产物。只有注重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促进智力因素,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毅力等各不相同,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家庭、社会、学校的熏陶和影响。所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明确 激发 培养
学生获得知识,不仅靠智力因素也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谓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可总成为非智力因素。”从狭义上看,“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意志、习惯等基本因素组成。”学生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两者相互的产物。只有注重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促进智力因素,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毅力等各不相同,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家庭、社会、学校的熏陶和影响。所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反而会处处限于被动,如听讲不认真,不能自觉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以致于恶性循环,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相反,如果学习动机强烈,目的明确,就会自觉的积极地而且创造性的去学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样学习就会变得轻松且充满乐趣。
(一)我经常给学生讲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也让学生懂得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担将落在他们身上,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有用人才。我还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给他们介绍一些我国古今数学研究的重大成就,数学家的突出事迹。如讲“圆的周长”一节时,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求得圆周率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兴趣。
(二)根据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关系,在教学中除了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外,还运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感到亲切、有意义,兴趣盎然。如讲完“土地丈量”时,我就分组让学生亲自丈量教室和操场的地积,并通过亲自丈量,把自己家的居住面积报上来。讲完统计表和统计图时,让学生把本班的四个小队的人数制成统计表,把全校各班人数,男女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学习平均数知识让学生计算日常生活中的水电费问题,解决这些生活、生产的简单问题,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地应用,从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关键。
(一)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它特有的结构、层次、形式、方法、过程等方面的逻辑美,科学美,数学知識高度的系统性,材料间联系的巧妙性,解决问题的严密性,思维的灵活性、多向性,简捷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这些都是其他学科所体会不到的美。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经常给学生讲:数学的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定律都有着一段美好的故事。祖冲之发现了圆周率,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等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教之以渔火,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解题思路,使学生知道从哪想起,要求什么——必须知道什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还有什么解法。在求组合图形面积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先观察组合图形由哪几种基本图形,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如何求,再想组合图形面积如何求;做计算题时我让学生本着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方法,把这些方法必须教给学生,并在教学中不断巩固,使学生遇到每种类型题都有法可依。久而久之,学法得当→成功率高→信心增强→进一步探索→再次成功,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有良好的天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师生共同努力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 在课堂中提倡独立思考,刻苦钻研
改变过去那种停留于一问一答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学生研讨活动,这对于学习一些重点概念,尤为重要。可以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反馈,形成多向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促进每个人都在积极地独立地思考问题。例如,我在讲正比例的意义时,针对只要是相除关系就成正比例的狭隘概念指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成什么比例?为什么?鼓励大家发表独立见解。此外在教学练习课时,可采用“同桌异题”让尖子同学做综合性习题或思考题等练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 强化培养和训练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只重视知识讲授,大搞题海战术,却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不失时机地培养和训练,如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口算时,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仔细认真,工整规范;老师讲课时,看谁的精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正确,对做得好的要及时表扬、鼓励。还要经常开展优秀作业评比及展览活动,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功到自然成。
四、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上受到挫折时就会采取回避的态度,放弃努力,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相反,意志力强者,就会不懈努力,对挫折不妥协,不气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训练他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自主能力,增强他们的心里受挫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学习是一种很艰苦而又复杂的脑力劳动,不经过刻苦钻研,没有顽强的毅力和很强的自制力是不会成功的。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战胜外部的诱惑和客观困难,又要战胜内在的惰性和不良的习惯。我班有一位学生,他智力水平较高,但由于自制力差(课上爱搞小动作,手懒,学习时精神不集中),成绩不理想。我针对这种情况,和他先商量好,让他在两周之内努力克制自己,改掉不良习惯,老师用提醒或暗示等方法协助他。两周过后他的成绩很快上来了,他感到很欣慰。我抓住这个时机,对他给予鼓励,让他充分体验战胜困难和战胜自我的快乐。并指出:加强意志锻炼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要长期坚持,不断强化,最后达到自动化的程度。现在他的成绩稳步上升。
(二)培养学生的意志,可找一些意志坚强的典型,我班几名女同学,他们的智力并不超常,只不过是中等的水平,但因为她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顽强的意志,在学习上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科学史上,以勤补拙的方法取得成就的事例(如达尔文、爱迪生、华罗庚等)来激励她们,使其明白“天才出于勤奋,伟大出于平凡”的道理。在教学中,设计阶梯授课方式,塔形练习形式,适合低中高各层次学生的发展。经常这样做,学生的学习方法多了,信心也足了,自信心逐渐增强,学习意志得到砥砺,遇到问题也就肯动脑,思维也就有了创意,强化了学习效果。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由于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效率稳步上升,合格率都达到了百分之百,优秀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教学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毅力等各不相同,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家庭、社会、学校的熏陶和影响。所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明确 激发 培养
学生获得知识,不仅靠智力因素也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谓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可总成为非智力因素。”从狭义上看,“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意志、习惯等基本因素组成。”学生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两者相互的产物。只有注重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促进智力因素,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毅力等各不相同,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家庭、社会、学校的熏陶和影响。所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反而会处处限于被动,如听讲不认真,不能自觉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以致于恶性循环,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相反,如果学习动机强烈,目的明确,就会自觉的积极地而且创造性的去学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样学习就会变得轻松且充满乐趣。
(一)我经常给学生讲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也让学生懂得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担将落在他们身上,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有用人才。我还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给他们介绍一些我国古今数学研究的重大成就,数学家的突出事迹。如讲“圆的周长”一节时,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求得圆周率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兴趣。
(二)根据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关系,在教学中除了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外,还运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感到亲切、有意义,兴趣盎然。如讲完“土地丈量”时,我就分组让学生亲自丈量教室和操场的地积,并通过亲自丈量,把自己家的居住面积报上来。讲完统计表和统计图时,让学生把本班的四个小队的人数制成统计表,把全校各班人数,男女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学习平均数知识让学生计算日常生活中的水电费问题,解决这些生活、生产的简单问题,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地应用,从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关键。
(一)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它特有的结构、层次、形式、方法、过程等方面的逻辑美,科学美,数学知識高度的系统性,材料间联系的巧妙性,解决问题的严密性,思维的灵活性、多向性,简捷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这些都是其他学科所体会不到的美。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经常给学生讲:数学的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定律都有着一段美好的故事。祖冲之发现了圆周率,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等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教之以渔火,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解题思路,使学生知道从哪想起,要求什么——必须知道什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还有什么解法。在求组合图形面积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先观察组合图形由哪几种基本图形,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如何求,再想组合图形面积如何求;做计算题时我让学生本着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方法,把这些方法必须教给学生,并在教学中不断巩固,使学生遇到每种类型题都有法可依。久而久之,学法得当→成功率高→信心增强→进一步探索→再次成功,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有良好的天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师生共同努力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 在课堂中提倡独立思考,刻苦钻研
改变过去那种停留于一问一答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学生研讨活动,这对于学习一些重点概念,尤为重要。可以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反馈,形成多向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促进每个人都在积极地独立地思考问题。例如,我在讲正比例的意义时,针对只要是相除关系就成正比例的狭隘概念指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成什么比例?为什么?鼓励大家发表独立见解。此外在教学练习课时,可采用“同桌异题”让尖子同学做综合性习题或思考题等练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 强化培养和训练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只重视知识讲授,大搞题海战术,却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不失时机地培养和训练,如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口算时,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仔细认真,工整规范;老师讲课时,看谁的精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正确,对做得好的要及时表扬、鼓励。还要经常开展优秀作业评比及展览活动,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功到自然成。
四、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上受到挫折时就会采取回避的态度,放弃努力,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相反,意志力强者,就会不懈努力,对挫折不妥协,不气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训练他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自主能力,增强他们的心里受挫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学习是一种很艰苦而又复杂的脑力劳动,不经过刻苦钻研,没有顽强的毅力和很强的自制力是不会成功的。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战胜外部的诱惑和客观困难,又要战胜内在的惰性和不良的习惯。我班有一位学生,他智力水平较高,但由于自制力差(课上爱搞小动作,手懒,学习时精神不集中),成绩不理想。我针对这种情况,和他先商量好,让他在两周之内努力克制自己,改掉不良习惯,老师用提醒或暗示等方法协助他。两周过后他的成绩很快上来了,他感到很欣慰。我抓住这个时机,对他给予鼓励,让他充分体验战胜困难和战胜自我的快乐。并指出:加强意志锻炼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要长期坚持,不断强化,最后达到自动化的程度。现在他的成绩稳步上升。
(二)培养学生的意志,可找一些意志坚强的典型,我班几名女同学,他们的智力并不超常,只不过是中等的水平,但因为她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顽强的意志,在学习上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科学史上,以勤补拙的方法取得成就的事例(如达尔文、爱迪生、华罗庚等)来激励她们,使其明白“天才出于勤奋,伟大出于平凡”的道理。在教学中,设计阶梯授课方式,塔形练习形式,适合低中高各层次学生的发展。经常这样做,学生的学习方法多了,信心也足了,自信心逐渐增强,学习意志得到砥砺,遇到问题也就肯动脑,思维也就有了创意,强化了学习效果。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由于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效率稳步上升,合格率都达到了百分之百,优秀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教学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