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解决聋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交往问题,本文作者提出了几点策略:一是开放聋生与聋生的交流;二是开放教学内容;三是开放练习;四是开放教学环境。
关键词: 聋生 交往能力 培养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了交往面的狭窄,交往能力的低下,这也正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任务。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聋校数学课堂要渗透交往教育,培养聋生的交往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聋生的交往能力呢?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一点浅见。
一、开放聋生与聋生之间的交流,凸显交往环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聋生进行交流,就要使之有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交流形式:
1.聋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数学学科中无论是数学知识的获取,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只要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某一问题,有的同学是从这个角度想的,有的同学是从那个角度想的,各抒己见,这正是聋人间的合作交流的好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聋哑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展开充分的讨论,集体交流,合作激智,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个性发展、合作交流的交往过程,如教“圆的周长”这一课,在推导圆周长的直径关系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用准备好的直尺、细线、圆形物体,先量周长与直径,再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全班同学集体交流,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合作操作、测量、计算、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成功喜悦。
2.聋生之间的评价交流。
要让聋哑学生真正成為学习的主人,必须让其主动参与评价,通过全面、客观、及时的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评价的形式有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可以是师生间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在相互评价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相互补充,教师适时引导,运用分步肯定法进行评价,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由自己参与评价获取知识后的成功感,而在自我评价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课本的解题方法对照,以他人之长补自己所短,使自我评价变成一个自我反省、自我发展,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最终达到自我完善的交往过程。
3.聋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教师要让聋生经常交流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感受,交流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交流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信心。通过这种形式的交往,教师就能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促使他们共同努力获得数学学习和思想的共同进步。
二、开放教学内容,凸显问题交往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聋校教师首先要创造性的处理教材,不应该将课本的内容看成凝固不变的,而应结合聋哑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注意与他们的实际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数学信息资料,来扩展新教材的例题和习题,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在教学中引导聋生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会用数学思维去审视,有机地带进课堂,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培养聋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交往能力。
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每人带一个火柴盒,放置一定的位置后,要求学生在量出它的长、宽、高后,计算制作这个火柴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这时学生就能开动脑筋,有的独立观察思考,有的相互讨论,并得到如下解题思路。(1)外壳4面的纸板面积加上内盒5个面的纸板面积;(2)4个a面加6个b面,再加上2个c面的面积和;(3)表面积(6个面)加上2个a面,再加上1个b面的面积和,此外,还可让学生解决“通风管问题”、“无盖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交往能力。
三、开放练习形式,凸显实践交往
如何使学生在练习中解题思路多、新、活、简,凸显聋生的交往能力,这就需要开放练习形式。
1.要开放练习题的组建。
既可以让聋生独立或合作命题,又可以让聋生寻找身边的现实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例如:教学简便计算时,让学生结合简便计算题的特征,自己出题提供全班或小组同学练习。由于命题过程既要有应用简便计算的特征,又要思考简便计算的方法,使其在命题、解题中巩固解题思路,又让聋生之间增加了交往的机会。
2.开放练习题的内容、条件和结果。
教学中应多设计情景、条件结果的开放习题,以培养聋生的创新交往精神。如教完“行程问题”后,可设计“小明和小张同时从家到学校,小明每分钟行50米,小张每分行60米,经过15分钟两人同时到校,小明和小张家相距多少米?”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必须考虑两家与学校的位置关系,有如下几种情况:
3.练习形式开放。
练习不等于书面作业,练习也不等于课尾练习,练习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口头练习、操作练习、书面练习;有讲前练、讲后练、讲讲练练;有学生独练、合练等。开放练习的核心是开放聋生的思维,培养聋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提高实践交往能力。在学完平面图形的面积和计算后,安排聋生计算土地面积,在学习了长方形的计算后,可以让聋生根据空间的大小设计“铺地板”,既美丽又合理(节省材料、节省价钱)地设计出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案(包括选项用哪些地板,各用多少块,如何拼接)。在学习了元角分的应用题后,可以让聋生到商店或超市购物、买菜,以提高聋生的社会实践交往能力。
四、开放教学环境,凸显交往情感
课堂教学是在知识与交往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下进行的,良好的交往情感是学生学习研究创新的保证,教学只有在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生学习才会热情高涨,才能大胆想象,才有交往激情。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语言、动作等教学与非教学语言的包装,另一方面要积极调节课堂气氛,使冷点热起来。以平等的高度,信任尊重每个学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别出心裁,上课时允许聋生自由站立举手,也可以由学生站在讲台上以“小老师”的身份出现,以促进聋生的相互交往。
关键词: 聋生 交往能力 培养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了交往面的狭窄,交往能力的低下,这也正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任务。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聋校数学课堂要渗透交往教育,培养聋生的交往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聋生的交往能力呢?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一点浅见。
一、开放聋生与聋生之间的交流,凸显交往环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聋生进行交流,就要使之有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交流形式:
1.聋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数学学科中无论是数学知识的获取,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只要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某一问题,有的同学是从这个角度想的,有的同学是从那个角度想的,各抒己见,这正是聋人间的合作交流的好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聋哑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展开充分的讨论,集体交流,合作激智,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个性发展、合作交流的交往过程,如教“圆的周长”这一课,在推导圆周长的直径关系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用准备好的直尺、细线、圆形物体,先量周长与直径,再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全班同学集体交流,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合作操作、测量、计算、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成功喜悦。
2.聋生之间的评价交流。
要让聋哑学生真正成為学习的主人,必须让其主动参与评价,通过全面、客观、及时的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评价的形式有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可以是师生间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在相互评价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相互补充,教师适时引导,运用分步肯定法进行评价,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由自己参与评价获取知识后的成功感,而在自我评价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课本的解题方法对照,以他人之长补自己所短,使自我评价变成一个自我反省、自我发展,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最终达到自我完善的交往过程。
3.聋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教师要让聋生经常交流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感受,交流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交流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信心。通过这种形式的交往,教师就能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促使他们共同努力获得数学学习和思想的共同进步。
二、开放教学内容,凸显问题交往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聋校教师首先要创造性的处理教材,不应该将课本的内容看成凝固不变的,而应结合聋哑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注意与他们的实际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数学信息资料,来扩展新教材的例题和习题,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在教学中引导聋生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会用数学思维去审视,有机地带进课堂,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培养聋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交往能力。
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每人带一个火柴盒,放置一定的位置后,要求学生在量出它的长、宽、高后,计算制作这个火柴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这时学生就能开动脑筋,有的独立观察思考,有的相互讨论,并得到如下解题思路。(1)外壳4面的纸板面积加上内盒5个面的纸板面积;(2)4个a面加6个b面,再加上2个c面的面积和;(3)表面积(6个面)加上2个a面,再加上1个b面的面积和,此外,还可让学生解决“通风管问题”、“无盖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交往能力。
三、开放练习形式,凸显实践交往
如何使学生在练习中解题思路多、新、活、简,凸显聋生的交往能力,这就需要开放练习形式。
1.要开放练习题的组建。
既可以让聋生独立或合作命题,又可以让聋生寻找身边的现实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例如:教学简便计算时,让学生结合简便计算题的特征,自己出题提供全班或小组同学练习。由于命题过程既要有应用简便计算的特征,又要思考简便计算的方法,使其在命题、解题中巩固解题思路,又让聋生之间增加了交往的机会。
2.开放练习题的内容、条件和结果。
教学中应多设计情景、条件结果的开放习题,以培养聋生的创新交往精神。如教完“行程问题”后,可设计“小明和小张同时从家到学校,小明每分钟行50米,小张每分行60米,经过15分钟两人同时到校,小明和小张家相距多少米?”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必须考虑两家与学校的位置关系,有如下几种情况:

3.练习形式开放。
练习不等于书面作业,练习也不等于课尾练习,练习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口头练习、操作练习、书面练习;有讲前练、讲后练、讲讲练练;有学生独练、合练等。开放练习的核心是开放聋生的思维,培养聋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提高实践交往能力。在学完平面图形的面积和计算后,安排聋生计算土地面积,在学习了长方形的计算后,可以让聋生根据空间的大小设计“铺地板”,既美丽又合理(节省材料、节省价钱)地设计出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案(包括选项用哪些地板,各用多少块,如何拼接)。在学习了元角分的应用题后,可以让聋生到商店或超市购物、买菜,以提高聋生的社会实践交往能力。
四、开放教学环境,凸显交往情感
课堂教学是在知识与交往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下进行的,良好的交往情感是学生学习研究创新的保证,教学只有在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生学习才会热情高涨,才能大胆想象,才有交往激情。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语言、动作等教学与非教学语言的包装,另一方面要积极调节课堂气氛,使冷点热起来。以平等的高度,信任尊重每个学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别出心裁,上课时允许聋生自由站立举手,也可以由学生站在讲台上以“小老师”的身份出现,以促进聋生的相互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