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本文对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了新的审视、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只有对教学环节不断进行优化,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教学环节设计 优化
  
  数学课堂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数学新课改的主战场。数学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数学课堂千变万化。但细细深入数学课堂,仍然会发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基本没有改变,变的是各个环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各个环节的设计中融进了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怎样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益呢?
  
  一、优化复习铺垫
  
  教学铺垫是中国数学教学的一大传统亮点。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温故”出发,寻找新知识的“固着点”,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使知识容易理解,是教学铺垫的目的。优化教学铺垫,就是改变传统的单一地呈现学习新知识需要的相关联的若干旧知识点,而要精心组织情境,从情境中设计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的旧知,由旧知提出带有启发性、思考性,引导探究新知的问题,使学生顺理成章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时,可设计如下铺垫:
  师:在小学数学中,我们知道,这是整数乘法,而是什么运算呢?
  生:分解质因数。
  师:它有什么用途?
  生:寻找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约分。
  师:在前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法运算,如(x 3)(x 4)=x2 7x 12,那么,反過来,有x2 7x 12=(x 3)(x 4),我们该称它是什么样的运算呢?这种变形有何作用?
  这组情境问题实际上为学习因式分解做了类比式的铺垫,使得新知识——因式分解和旧知识——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与整数乘法和分解质因数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一种自然的类比联系。铺垫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可存在。
  
  二、优化新课导入
  
  导入是新课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道出了导入这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如果导入设计合理,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精心设计导入语,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优化新课导入,就要求教师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境,真正做到“导情引思”,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为此,在设计导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防止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拉硬套,牵强附会。(2)导入对学生学习新内容要有启发性,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3)导入要尽量富有趣味性和悬念。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得主动、积极和自觉,从而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高。(4)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使新课的开始能扣动学生的心弦,需要教师讲究语言的艺术。(5)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不能喧宾夺主。
  
  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全等三角形角边角ASA判定理)”内容时,可做这样的导入设计:老师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玻璃摔成如图所示三片,现在只需拿上其中一片,玻璃店的师傅就能重新配一块与原来相同的三角形玻璃,你知道应带哪一片玻璃去吗?由实际问题情境引入,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新知探求过程
  
  讲授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一般是在上课后的5—25分钟。这段时间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也是学生探索、掌握、运用知识的最好机会。如何把握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是很关键的问题。优化这个环节的教学,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数学思维的情境,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即参与到概念、判断、推理的形成过程,法则、定理、性质的推导过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去。教师在设计时,一要注意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错误和疑问,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尝试并解决。二要注意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赞扬,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见解,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与此同时,应特别关注学困生,要多给其一些指导和帮助,如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板演一些简单的练习,使他们体验成功的愉快。三要注意加强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先从操作中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认真的对比、分析、判断、综合等思维活动,再引导学生把思维的过程或结论用简练的语言加以准确的描述。(2)在新知的探求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学生是探求新知的主体,问题由学生提出来,方法是学生摸索所得,结论由学生探究得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指路子、出点子、想法子,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实践、积极探索。(3)在知识探求的同时注意能力的培养、思想方法的提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4)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优化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识、训练解决问题能力、检验教学成果、及时获得反馈教学信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教学活动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优化课堂练习,就要保证课堂练习要少、要精、针对性强、有层次性、难易适中,练习设计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练习呈动态纵深发展。
  
  五、优化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通常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及关键点。如果教师直接小结,哪怕“字字珠玑”,其结果往往都是“平平淡淡”。因此,优化小结,教师要精心设问,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所学知识的本质,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使知识系统化。另外,在小结时,教师可提出一个或一系列的问题,或一种悬念性,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探讨。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从分析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一步探寻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 师生关系    一、现状    重视学生的作用是新课改的一个鲜明特征。按照语文新课改的要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作为一个以“面向学生主体并以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阶段要有150万字的阅读量。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它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仅仅依赖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将学生引入课外阅读的精彩世界,应该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成为伴随他们终
由嘧霉胺和2-甲氧基烟酸在乙醇介质中反应制得了化合物2-甲氧基烟酸嘧霉胺盐,经确证其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a=1·0102(1)nm,b=0·7602(1)nm,c=2·3178(2)nm,β=
摘 要: 本文从多方面讲述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学数学 课堂教学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值得借
干扰素(Interferon, IFN)是脊椎动物病毒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其中Ⅲ型干扰素又称λ干扰素(IFN-λ),是2003年发现的一种新型干扰素家族。Ⅲ型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功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
逆向思维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一种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而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对于习惯顺向思维的学生,若及时点拨和引导他们进行逆向思维,可扩展其思维联想,对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也应该应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实践应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展现现实原型,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应用意识    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感觉到学习的知识和他的生活经历很贴近时,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显得更自觉,学习就更主动。创建生活情景能把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数学的
“和谐教学”就是指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及教学与教学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平衡协调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和谐教学的基础。    一、“师”与“生”的和谐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师如果真诚地对待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安全感、理智感和道德感,师生关系才会和谐。如果教师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呆板苛刻,只见分数不见人,挖苦讽刺
摘 要: 数学课本应是学校教育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冷漠数学课。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创造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不再枯燥下去。  关键词: 数学 兴趣 激发 教学    兴趣是可以推动学生去学习的一种动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