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篇课文所想到的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aox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学段的教学重点。综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的要求,从识字写字的数量上看,1~2年级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与整个小学阶段“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相比,1~2年级段的识字量占了5096还多一点,写字量占了4096左右,那么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如何体现这一教学重点的呢?笔者想从《怀素写字》与《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这两篇课文入手来谈谈写字教学。
  《怀素写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古时候的怀素从小喜爱写字,认真写字,刻苦练字,长大后成为书法家的故事。《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伟人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一古一今,这两个分别安排在小学一年级上下册内的刻苦练字的故事,无论在学写字还是学做人方面,都能给教师与学生以启迪。
  
  一、激发写字的兴趣
  
  《怀素写字》指出:“他从小就喜爱写字,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指出:“邓小平爷爷小时候就能写一手好字。”
  这两个片断不谋而合,“从小”、“小时候”这两个词让师生明白,兴趣是写好字的保证,写字的兴趣是从小培养而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与激发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同时,学生从小勤学苦练练好字,是好学上进的表现,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二、端正写字的态度
  
  《怀素写字》指出:“怀素写字非常认真。”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说:“每次写字,邓小平爷爷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
  由此可见,怀素与邓小平爷爷小时候共同的特点是:写字态度一贯认真。态度决定一切,对于学生而言,如何端正写字态度是关键,尤其值得教师们来探讨。
  
  三、教给写字的方法
  
  《怀素写字》指出:“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指出:“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
  这两个片断对师生都给予了写字方法上的指导。针对“教”而言,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对于“学”而言,学生要学会用正确的写字方法学习写字,无论对于“教”与“学”,只有方法得当,教学才会更有成效。写字教学也是如此,那种机械的练习,只重数量,不讲方法,写字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了。
  
  四、激励苦练的精神
  
  《怀素写字》说:“他写呀写呀,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说:“每次写字,邓小平爷爷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
  这两段话让学生明白,要写好字非一日之功,只有“写呀写呀”,坚持长期刻苦的训练,只有每次“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贵在有恒心有毅力,才会在写字方面取得惊人的成效。这里,邓小平爷爷和怀素为学生们树立了勤学苦练练好字的榜样。当然,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也会在其他各个方面让学生们终生受益。
  
  五、体验成功的喜悦
  
  《怀素写字》指出:“这样,怀素的字进步很快。”“怀素长大以后,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指出:“邓小平爷爷小时候就能写一手好字,经常得到先生的夸奖。”“写得好的字,先生就在上面画个红圈圈……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母亲知道小平学习这样用功,心里很高兴。”
  这些成功的喜悦,都是苦练的结果。教师应在指导学生练习写字的过程中,激励学生勤学苦练,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不断体验到自己书写进步的成功喜悦。教师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美观,激发学生书写的积极性,而不能简单粗暴地用罚抄之类的方法来达到纠正错别字和写规范字的目的。总之,写字教学同样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情感是干好一切事情的催化剂,人们只有在情感上认可了的东西,才会为之而加倍努力。写字教学也不例外,练字炼人也是这个道理。
  《怀素写字》与《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这两篇课文,虽是分别出自第一、二两册教材中,但两篇课文内容之间的关联,更彰显了两册教材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凸现了写字教学在1~2年级年段的重要性。这两篇课文围绕写字主题,不但启迪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要多探索、多思考,而且启迪学生学写字、学做人。
其他文献
教学片段一:小数除法的引入  师:在买东西的时候,顾客与老板之间经常讨价还价。这不,顾客又在砍价了:  [情境]  他们之间对话:“老板,这苹果怎么卖?”   “一块五一斤。”   “太贵了。这样吧,五块钱三斤卖不卖?”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觉得那顾客太傻了。本来3斤只需4.5元,现在他付5元钱,反而让那老板赚得更多了。  生2:我也觉得那顾客亏了,用5÷3,每斤苹果大约一块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因此,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均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  最近,我听了四年级的《找规律》一课的教学,在教学例题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出示
学生喜欢在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里学习美术,在这样的课堂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美术学习体验。这样,美术课堂便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地。    一、引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事物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    如教学《我们身边的线条》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1)课前做线条变化的游戏。上课之前,指导学生每两人一组用毛线做学生熟悉的线条变化游戏,使学生感知线。从而对线产生兴趣。  (2)创设情境
过去一段时间,《分数除以整数》这一课的教学我始终摆脱不了两个方面的困扰:一是分数除法意义的教学单调乏味,占用时间多,效果差;二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只注重结果,忽视算法的多样化,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当新课改的东风吹到我们这个小学时,我有幸再次担任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如何突破教学困境,成了我贯彻新课程、转变新理念的第一个任务。    一、问题的解决    1 情境导入。一上课我就出示一根不到1米的
情感因素在现代教学思想体系中,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信息传递的手段。就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而言,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有着品德内化的作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艺术会不断发挥学生思维敏捷灵活的潜力,激活学生自塑良好行为的欲望,达到品德学科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完善人格。健康发展人。     一、正确把握情感目标的内在要求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中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越来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    一、让“说”之花开放于课堂    1、挖掘教材,创设情境。    教材是口语交际的源头。课文便是活水,它是读写训练的范例,也是培养、提高学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师和学生资源    (一)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实质上的开发者。是学生开展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合作者,他们在课程实施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教师没有课程开发的意识,或者开发的能力不强,那么再充分再丰富的课程资源也不可能发挥其应有价值。  再者。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富有感染力的过渡语、总结语,对孩子们交流的恰到好处的评价语,以及课堂上灵光乍现的教学机智
[案例]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教学中,有“比多、比少”这一教学内容。  在提出数学问题后,教师有意识地写下下面两个问题作对比:  (1)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红花?  12-8=4(朵)  (2)小雪比小磊多几朵红花?  12-8=4(朵)  师(抛出问题):为什么问题不一样,算式却是一样的?  师:老师想跟你们玩一个游戏,叫做“反义词对对碰”,先来举个例子,比如说,高的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时要重视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可见,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进行识字教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抓住儿童的思维特点,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刚刚入学的孩子,对任何的新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识字教学的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至繁,由浅
语文作为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具有它独特的教育魅力。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应该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注重实践体验的指导,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之中,还给孩子一个真正鲜活的生命和世界。  那么,如何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让德育在孩子们的心灵栖息地里占据一方沃土呢?笔者作了一些尝试:    一、在阅读中寻找心灵的源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