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闻学研究的演变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w1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应用学科,新闻学的形成和发展走过了由术入学的路径,经过了漫长的从师徒相传的技艺传授到以史立论的学术积累过程。在不到100年的时间中,新闻学的发展从最初政治新闻学的传统,逐渐呈现出向学术新闻学发展演变的趋势。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学者和专家聚焦于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新闻学的一些重要理论研究中多有建树,在新闻学的诸多领域中大胆开拓,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笔者针对新闻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作了如下的思考。
  
  一、从政治新闻学向学术新闻学的回归
  
  中国的新闻学研究起步虽早,但是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尚主要处于政党报刊时期,因而从新闻与政治的角度研究新闻传播,自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报纸的主要功能是:政治宣传功能、舆论监督功能、信息传递功能等见解,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最具特色的作为其政治理想体现的“舆论归一”主张,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提出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和“要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形成了强大的政治(政党)新闻学的研究传统。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的学术新闻学的传统,除了在那个短暂的时期较为彰显外,基本上还是处于附属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学的研究在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拨乱反正”阶段、“新闻改革”的狂飙突进发展阶段和多角度、多元化的学术发展阶段,我国新闻学的研究逐渐从“新闻传播与政治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相当程度上新闻传播是政治的一部分”的观念,回归到对新闻学自身的学科研究当中。新闻学适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中发展自身,政治上与党中央自觉保持一致,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思想上也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某些研究内容的选择、某些概念的使用,严格遵循上级的指示,以保障社会的稳定。
  
  二、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对于中国当代新闻学来说,既是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其学术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研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进步的,正如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质一样,是与时俱进的、是紧密联系实际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界、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研究,是紧密联系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进程展开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同志,十分关心我国的新闻事业和新闻宣传工作,他对新闻的论述,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又有新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闻工作,在改进会议报道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坚持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加大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力度、扩大新闻报道面、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等方面采取了很多的改革措施,为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增添和充实了很多新的内容,也为新闻学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和挑战。
  
  三、新闻学研究向纵深开拓
  
  内容上的丰富性和深入性。市场经济确立以后,新闻媒体走进了大市场,其本身形成了传媒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入,对中国当代的新闻事业产生了全方位和深层次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新闻改革的不断向前发展、向纵深开拓;中国加入WTO,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社会,与此同时,也对我国的新闻事业产生了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网络“第四媒体”的兴起,“地球村”时代的到来,媒体大融合的趋势,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媒体都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相应的,我国的新闻学研究是对当前新闻实践的科学概括和理论升华,是对实际问题的探讨和争鸣,因此必然会呈现出更加丰富和宽广的形态。
  吸纳新知的节奏加快。我国的新闻学研究在吸纳新知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在新闻传播领域,一些刚刚出现的新闻现象、新闻实践很快就进入了理论研究者的视野,并每每成为热点。有学者在《在实践发展中寻求理论创新——2001年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热点综述》中,对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热点进行过概括:新闻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传播学理论本土化研究得以加强;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研究形成热潮,传媒经营管理研究持续升温,传媒资本市场研究成为时髦话题,加入WTO对我国新闻传播业影响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传媒集团研究开始转向,紧密联系实际的传媒市场定量研究得到关注,全球化背景下媒体霸权研究引人注目,媒介批评进入“预热”阶段。这充分说明,新闻学理论的研究在逐渐地适应最新、最快的新闻实践的发展,以往存在的新闻理论的研究滞后于新闻实践的现象正在改变。
  
  四、新闻学与多学科的融合发展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融合。虽然新闻学与传播学有着学科背景和研究领域、研究风格的差异,但两者同属于同质的、相互交叉的范畴,两者的理论有着必然的联系。传播学被引入新闻学界以后,许多的传播学理论假设和研究方法不知不觉地成为新闻理论研究的一部分,这种融合不仅是两个学科的融合,凡是与传媒活动有关的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如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法学、经济学等,都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新闻学的研究也广泛地借鉴了传播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的研究方法。
  新闻学边缘学科的发展。新闻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们不仅进一步认真研究了新闻学的基础理论,探讨了新闻与传播之间互为关联、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随着新闻传播实践的发展、新闻改革的深入和新闻科学的进步,新闻学越来越多地涉足于其他学科领域,以至形成和建立起一批与新闻学相关的边缘学科,如:新闻法学、新闻文化学、新闻心理学、新闻美学、新闻语言学、新闻伦理学等近30门学科,中国当代新闻学在体现开放的体系和海纳百川的开放性方面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经济社会和新闻实践的发展,迫切要求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与之大致同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步,并为此提供广阔的空间。诚然,中国当代新闻学在建设和研究的过程中,相对于人们对经济社会的认识和研究,相对于充满生机和活力、迅速变化发展的新闻实践,仍然显得明显滞后,但是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断有所调整、不断有所创新,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原来的理论新闻学体系,淘汰原来某些不合时宜的内容,以兼容并包的姿态,来面对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彬:《传播学引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2.鲁威人:《体育新闻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体育部)
  编校:杨彩霞
其他文献
[摘 要] “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通过贯穿大学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大学生更加客观地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身和环境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知和定位,科学合理地定位未来的职业需求和职业目标。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职业规划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 键 词] 全程化;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
[摘 要] 根据现代学徒制度的内涵及特点,对高职计算机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从而为高职院校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提供研究方向。  [关 键 词] 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126-01  班级授课制度是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知
迫于高考压力的高中阶段大多数历史课堂充斥着“满堂灌”的味道,在教师占主导只重知识能力的课上并无太多教学创新,课堂导入在整节历史课中也成了可有可无的环节.然而,就一堂
[摘 要] 我国高校教育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而呈现出多元化倾向,而社会也需要更多创新型人才。由于我国每年就业形势都相当严峻,大量的毕业生因不充足的就业机会而找不到工作,那么创业就成为一些毕业生的选择。高校教育体系内部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倡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去实践从而获得成功。通过对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背景的研究,来探讨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 键 词] 创业;人才培养
[摘 要] 当今社会环境复杂,政治关系略为紧张,市场变化莫测,而近年来兴起的大学生创业这个话题却广受关注,不仅国家,社会人士对此大力推广,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也相当支持。从学生受到的教育到国家的针对性扶持政策,各种因素都可能对大学生创业的过程造成重要的改变。就此话题,对当今大学生创业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大学生创业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并相应提出解决方法,让大学生创业在国内拥有更长远健康的发展。  [关 键
[摘 要] 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新兴的学科,其发展对于未来我国的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将会有重大的意义。简单阐述了该教育机制的主要内涵以及对于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重要的发展意义。从现阶段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发展“校企一体化”的教育模式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715
西方媒介跨媒体、跨地区、多元化经营进行得如火如荼,甚至在跨国界经营上也有成功的实践经验,而中国对跨界经营在近年来才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并且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上也是从试点开始,边走边看,走上一条渐进式扩张之路。中国媒介产业是有其特殊性的,首先表现在中国媒介被赋予了喉舌功能,在考虑盈利的同时还要考虑产生的社会效应。但2003年新京报的创立和2004年第一财经的跨媒体、跨地区经营活动的展开,预示着中
一、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  我们制定目标时应遵循统一与目标分层相结合、教师自制目标与师生共同制定目标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既有基本目标,又有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发展目标和超纲目标,更为一部分学生降低目标,使其目标分层达标。如笔者执教《白杨礼赞》时,制定的目标是:(1) 通读全文,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3)理解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4)能运用
[摘 要]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培养更快更强适应岗位的高技能型人才,我们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长期的研究,实践证明,单纯的“现代学徒制”或“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都有其弊端,以专业工作室为依托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是目前最可行的教学模式。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鲜明特色和效果更加明显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整体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化教育的主要形式,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是其重要的优势所在,面对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突破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重重包围,破解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探讨的重点。从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背景进行分析,探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就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