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管理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s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教育管理关系到我国启蒙教育的最终成败,面对我国当前小学教育的管理问题,我们必须要积极的探讨改革的新途径,转变教育管理观念,调动起教师作为管理者的积极能动性,群策群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以及教育根基的教育管理新模式,最终促进小学教育的蓬勃发展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 教育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只重视文化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我国的许多小学评价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优劣往往是以学生的成绩为准绳,学生的成绩也被看做是授课教师综合能力的真实反应,在这一点上,可以明显的体现出我国的应试教育缺点。而对于小学教育来说,这一阶段是儿童到青少年的蜕变过程,是一个孩子最为重要的成长阶段,德智体美综合发展才能确保小学教育的最终成功,而我国许多小学的教育往往只看重文化课培养,并没有积极的创新教育管理手段去加强其他如德育、美育等教学育人的新方法,致使学生、教师、家长都对小学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误区。
  1.2教学主体与客体均不能够突出个性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其职责之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与这一原则产生方向上的偏离,而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和其出现离经叛道、独树一帜就会被认为不合常规,被众人所否认。学生离经叛道会被老师制止,教师独树一帜会被领导批评教育,在这样管理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一些有个性的老师或者学生迫于管理者制定的种种条例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创新想法。
  二、小学教育管理的策略
  2.1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小学教育质量的优劣不仅仅是由领导班组的领导能力所决定的,一个学校整体育人实力的高低关系到身在校园内任职的每一位教师,教师不仅是育人的主体,更在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管理者的重任。教师承担着学生、教学设备等一系列教学所需内容的管理工作,可以说是直接投身于教学的管理当中。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在讲课、测验等教学活动中,真正的提高自身的管理者、引导者的管理意识,这也是提高整体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开放的管理模式
  开放式管理理念的精髓就在于开放管理的思想,将原本单一的限制在教师教育工作的单一方向进行一种不定向的转变行为,将原本管理为主的管理方法转化为以人为本、尊重和鼓励教师、解放和发展教师教学思想的一种侧面促进型的管理方式,充分地利用条件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开发与挖掘,从而促进教师能力和工作效果的提升。在管理的方式上,改变单一的监管方式,从控制方向的定位、制度综合讨论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合理的改进,从而促进和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另外,也要加强和改善教师的工作评价体系,制定一个完善合理的评价系统,在敦促老师进行自我提升的同时也能够逐渐协调学校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促进校方和教师的沟通,从而改善学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2.3构建和谐美好的育人环境
  和谐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教学环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教学设备的提供、教师工作的条件以及班级风貌等。而要想将教学环境中包括的多种因素和谐的保持最佳状态,要从多方面入手调整,从国际国内成功的教育经验来看,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集中精力,动员全社会的强大力量,吸纳建设资金,为学生与教师构建一个不受外界干扰并且舒适、健康的教学环境,从而保障学生的听课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效率。其次,学校方面要紧跟课程的变化,及时的添置教学设备,这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点,尽量满足教学中的设备需求,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最后,要注意班级环境的布置,通常学生们都会对班级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室的布置,重视班纪、班风的树立,为学生和教师构建和谐美好的共处环境。
  2.4探索和创设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模式
  在全面的信息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对计算机参与教育管理与日常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为使计算机真正进入课堂,引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探索和创设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管理模式,甚至需要重新审视以往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思考未来信息社会教师职业的一系列新特点。信息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文化继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由此实现对文化的不断超越,这正是信息时代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素质的基本要求。这样一来,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洞察信息时代基础教育管理改革发展的趋势与前景。反之,如果不能更新观念、改变模式,教育信息化滞后状况不仅难以改变,而且还会导致教育管理技术设备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参考文献:
  [1]钟天亮.新时期高校教学秘书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
  [2]张焱,张玮,冯启高.更新管理理念,发展现代高校组织管理能力[J].新学术,2008,(2).
  [3]叶天霞.农村小学空中课堂教学实践.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12).
其他文献
学生主动性是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等,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我们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学习的积极性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
要想上好初中英语课,就必须研究教学方法。个灵活、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对象,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可以提高学生认知领域里的思维活动,能力领域里的训练活动,情感领域里的心理活动。所以,作为英语教学的实施者,我们必须要掌握几种好的教学方法。下面本人就来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任务型教学法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
问题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从这种意义上讲,“问题情境”可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存在外,还有心理意义上的存在。从物理意义上讲,它具有客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发育滋长,如何使他们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勇于献身的一代新人。关键是教师的培养。班主任是班级教育过程中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正确认识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明确班主任工作的任务,而且还必须挖掘和掌握班主任工作的技巧,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面对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领会
摘要:生物学科作为三大基础自然学科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它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因此,具备一定的生物素养对于未来社会接班人的初中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如今的生物教学中,课堂教学依然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否将直接影响整个生物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为学生营造一个高效的生物课堂就成为了摆在每个生物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备好提问,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更新教学观念,怒力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大胆置疑,积极思考,勇于表态,乐于探究,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检验自己劳动成果的主动性。  【关键词】层次的 递进式 边读书 边思考 阅读 质疑  面对我国语文教坛百年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弊端。有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推广。但归根彻底仍处于把“一家
摘要:作者针对初中英语和谐课堂建构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初中英语和谐课堂的特征,并对初中英语和谐课堂建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 和谐课堂 建构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需要和谐课堂。英语和谐课堂的建构是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倡和谐教育的背景下提出。英语和谐课堂的建构就是要实现课堂诸要素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一种动态生成的英语课堂状态。英语和谐课堂中的和谐包含着学生的认知和谐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数学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的质疑问难方法,使他们在不断的問题情境刺激中自主获得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探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
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对于我们的孩子,这句老话非常适用。作为家长,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保护孩子,殊不知,我们尽可能地为孩子做了一切,某种程度上反而是害了孩子。这正是目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正是你看似无微不至的呵护剥夺了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从生命初期的弱小婴儿,到成为社会的成熟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