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暴力风险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y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遭受暴力伤害的情况越发多见。特别是在急诊科,这是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阵地,也是暴力事件的高发地。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主要工作虽然是抢救患者生命,但他们也是普通人,应该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尊重,他们的生命安全同样需要受到保护。如何降低护理工作中的暴力风险是所有医护人员的心愿,下面我们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医护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心理素质。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应做好随时面对突发情况的准备,保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在向患者和家属服务时,医护人员应做到耐心、细心、关心,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表现出的恐惧心理进行安抚,对于他们疑惑不解的问题及时答复。部分患者可能因突发的外伤以及对病情了解的不足从而产生焦虑情绪,随时有可能向医护人员实施暴力行为,而对于其产生的这些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做到及时察觉,立即对其进行安抚。
  2.提高业务水平。急诊科的工作者要时刻保证自己心怀责任、树立急救意识。在紧急事件发生之后,医生还未到达之前护理人员应及时实施吸氧、查血糖、建立静脉通道等处置,并准备好除颤仪、气管插管等物品,若患者有伤口应及时包扎止血。只有熟练掌握急救时的护理工作,才能在建立静脉通路时保证一针成功,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引发不必要的护患矛盾,从而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率。
  3.增强服务意识。急诊科每天需要收治的病人数量很多,而且病情大多较为复杂,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到及时准确地进行处置,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尽量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折磨,从而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进一步降低暴力风险。
  4.学会规避风险。管理者应叮嘱急诊科医护人员学会灵活应对。在察觉到危险时,护士有权利要求自身得到有效的保护,可以暂时拒绝为有暴力行为的患者服务,等到危机解除之后再对其展开治疗和护理,而且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也应小心行事、做好心理防备,尽量不要与患者发生冲突。

二、医院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对医护人员心理感受的重视。近年来,医护人员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他们时刻处在一线阵地,精神需时刻保持着高度紧张的状态,这致使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因此科室在安排工作时应让其劳逸结合,以免医护人员出现过度疲劳的状态。除此之外,院内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一旦发现问题尽早治疗。
  2.保证急救设备的完善。急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医疗器械,对于一支具有战斗力、凝聚力以及亲和力的团队来讲,完善的医疗系统在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科室相关人员应定期检查医疗器械,避免因医疗器械故障而引发争吵。
  3.建立支持系统。科室应着重增加高峰期的人力配置以及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人力补充。在物质保障方面,医院不仅要为医护人员购买工伤保险,还要购买人身意外险,从而增加医护人员的安全感;在社会支持方面,医院对于医护人员所遭受的暴力事件,要勇于据理力争,并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维权,也可以借助媒体通道将事件进行报道,比如让遭受暴力伤害的医护人员接受相关采访,让大众了解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加强加深群众对于急诊工作的理解,尽量降低风险事件的發生率。
  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和伤害,患者及其家属会在一定程度上有烦躁易怒的心情,医护人员对此也表示理解,但更希望能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尊重以及理解。
  希望我们都能从自身做起,共同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希望前文所说的暴力事件能够不再发生。我们衷心希望每一位白衣天使都能够加强对自身安全的重视,尽量不要让自己受到伤害。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其他文献
安徽省“国培计划(2018)”为“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项目采取“省级规划、市级统筹、县级落地”的运行机制,推行项目规划“自下而上”,项目设计按“需求主导”的原则进行实施。在“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中“突出现场诊断、课例运用、实践指导、成果评价”等,整体提升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笔者作为“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县级落地”活动的组织者,在活动定位、项目设计、组织落实等环节进行了积
策略1:满足需求,唤醒参与意识。  案例:组织班级足球联赛时,要求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参加。赛场上,运动员们努力拼搏,小裁判们公正执法;赛场旁,啦啦队员呐喊助威,小记者们拍照宣传;比赛间隙,足球宝贝激情表演,为比赛增光添彩……操场边上的电子屏,不断实时更新比赛动态。  分析:体育比赛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一种能满足其不同比赛需求的场所,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参与到比赛的各项活动中。学生的能力
教学计划是对未来教学的全面思考和完整设计,必须基于对课程标准精神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对学校实际的把握等;教学计划是连接课程标准与实践教学的纽带,既要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又要对实践教学起直接的指导作用。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要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设计得好,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就成功了一半。本文主要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
为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变为实实在在、可操作的教育教学行为,满足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教师发展需要,交流和展示全国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为大家提供一批优质、可供借鉴的、能引发思考的案例,应全国一线
2017年10月,当得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举办《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时,笔者既欢喜又忧愁,喜的是有幸参加全国性的评比,忧的是不知案例为何物,是教学设计?是反思?还是……一片迷茫。就在一筹莫展时,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中心教研室邀请了安徽省颍上县一中的特级教师杜泉等专家为参赛选手举办了一场案例专题培训,从如何发现案例素材到怎样写好教育教学案例,帮助我们掌握撰写案例
补偿性体能是指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保障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术,体育教师有效设计出的有益于促进学生顺利地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为目的,与动作技能和健康相关或相异的体能。补偿性体能练习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提高相关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有效保障手段。易犯错误是将补偿性体能简单地看作是运动负荷的补充,比较盲目地在课堂练习后增加一个体能练习环节,只为提高学生的心率水平,缺少体能练习的针对性、全面性、有
一、晓之以理,正确引导  (一)知识选择,重在整合  参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翻开教学参考用书,会发现从水平一至水平四,有诸多的健康知识,涵盖了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各个方面。毛振明教授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传授体育知识》,其中对体育健康课程应该传授哪些知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对于体能练习来说,体育教师应依据学期体能练习的计划,合理地选择知识内容,进行
我的参评案例“一节雨中的体育课”获得了《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特等奖,我非常高兴。看到刊登在2018年第4期杂志上上海点评老师的疑问,我觉得她是一名经验丰富且细心的老师,她仅从案例第一人称表述和事件过程描述中就发现,这应该是作者本人高中教师的亲身经历,但第一作者却是一名小学教师,显然与身份不符,有点不符合逻辑,要么案例是编出来的,要么是有别的原因。  前年由于家庭原因,我工作的地
一、中美教练对运动员与训练理解的差异  (一)注重运动员身体状态  美国犹他大学教练团队十分注重运动员训练成绩、生理指标等方面的数据收集与对比,他们认为教练员掌握运动员的状态,可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数据的分析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我国学校体育教练员在年度计划中应该也有身体素质和机能数据的测试记录与对比、有定期的专项测试成绩的分析、及根据每名运动员的身体状况给予营养补充方案、甚至对部分队员的谈
为深入研究《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适切性,继续发挥跨区域教学研讨活动的研究、交流与辐射作用,2019年5月21日—23日,由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主办、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承办、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协办的“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小学组)第十届教学研讨活动”在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举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于素梅,拱墅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徐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