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学生课余田径训练比较与借鉴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emon8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美教练对运动员与训练理解的差异
  (一)注重运动员身体状态
  美国犹他大学教练团队十分注重运动员训练成绩、生理指标等方面的数据收集与对比,他们认为教练员掌握运动员的状态,可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数据的分析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我国学校体育教练员在年度计划中应该也有身体素质和机能数据的测试记录与对比、有定期的专项测试成绩的分析、及根据每名运动员的身体状况给予营养补充方案、甚至对部分队员的谈话记录等。
  (二)注重伤病运动员的替代训练
  美国犹他大学教练员对伤病运动员的训练要求严谨,如,某个队员因为伤病无法按计划完成训练任务,教练团队则对其制订科学合理的多种替代有氧、速度、无氧或起跑及替代力量器械训练方法等方案(伤病替代训练方法见表1),学校运动队专业康复师全程参与伤病队员的治疗、恢复训练等。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课余训练运动医疗设施难以保障伤病运动员的积极治疗和处理,教练员也容易忽视对伤病运动员的心理疏导。
  (三)注重运动员身体细节
  美国犹他大学教练员能将“细节决定成败”做到极致,Make是田径队中长跑队教练,在学习期间她上的其中一堂田径理论课内容为“脚的技巧”,其细节包括对每年招募新生的脚进行测量,分出中立、外旋或内旋类型,这是一项针对行走和跑步方式(步态)的专业评估,中立类型脚在田径专业成绩提高上最有保障,脚内、外旋是指行走或者跑步时脚部自然向内(外)旋转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脚后跟内(外)先着地,随着重心的向前推移,脚后跟向内(外)侧倾倒,每一步所產生的撞击都会传输到腿部,对小腿和膝盖正常运动产生影响。因此,犹他大学教练员要求运动员平常和训练时穿某个品牌或型号的运动鞋进行纠正。他们在训练之外的细节处理和把控值得我国学校体育教练员学习。
  (四)注重对运动员的鼓励
  美国犹他大学体育运动部根据各代表队情况分别制订《运动员管理制度》和《比赛规则制度》,每名教练员都能公平、公正的执行。让每名运动员直观认识到耕耘和收获、付出与待遇成正比。如,某名运动员因训练意外受伤,错过了这个赛季的一些比赛,教练组在年度总结时会为此设立“年度最佳心态奖、最佳团队助手奖”等。以此鼓励该运动员思想和动力。我国每所大、中、小学校同样有体育课余训练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政策,但教练员实施起来常常有向优秀运动员倾斜的现象,从而有失公允。
  二、田径运动训练方法
  (一)犹他大学田径训练准备活动更具针对性
  美国犹他大学田径训练准备活动相对我国传统的准备活动模式更具多样性,其体现在按全年训练内容使用A、B、C3套准备活动方案,分别用于训练中的储备期、竞赛期和恢复期,其准备活动设计也对不同时期的训练内容有针对性的区别(表2~3)。
  犹他大学田径队的C套准备活动内容是基于A、B套中摘选而成,所实施的是系列准备活动,动作紧凑、间歇紧密,能有效地集中运动员投入训练的注意力、更好地刺激田径项目主要发力肌群、持续增高运动员体温、激活内脏功能。我国应结合自身的传统田径训练准备活动,吸取美国学校体育田径训练准备活动的优点,从而更好地整合一套适合我国学校课余田径训练的准备活动方式。
  (二)美国学校田径训练内容系统性
  犹他大学田径教练团队对有氧、无氧能够协调搭配且系统性强,他们认为有氧基础是所有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有氧基础应该是任何年度计划或大周期的起始阶段。下面是部分犹他大学田径(短跨跳)项目有氧训练的方法。
  1.以400m及跨栏跑项目为例(训练强度仅供参考)。(1)400m跑×10~15组,乳酸阈速度 (75~90s)接100m慢跑( 90s完成恢复)。(2)20min跑:30s、60s、90s中速重叠跑,单位时间内5~6min慢跑恢复,相同速度重叠跑。(3)4×200m/组×2组(时间控制在40~45s),接200m慢跑或4×300m/组×2组(时间控制在60~68s),接100m慢跑。(4)15~30min持续的基础跑。
  2.以100m、200m跑及跳跃项目为例(训练强度仅供参考)。(1)有氧运动组合训练3~6组:1min 跳绳,30次俯卧撑,1min×俯卧撑上纵跳,20次深蹲,20次行走式弓步,10次引体向上。(2)13min动感单车×2组或45s、60s、90s重复练习(心率控制在120~180/min),相同的恢复(同样也可以在椭圆机或划船机上进行)。(3)4×100m/组×4组,以75%的力量上坡跑,慢跑下坡恢复。
  犹他大学田径训练部分项目全年计划采用的占比率参照(表4),可供教练员们在制订全年训练计划时参考。
  (三)犹他大学田径训练内容的衔接性
  犹他大学的田径训练课堂有以下2个较为特殊的衔接环节值得借鉴。
  1.准备活动与专项练习内容有效衔接。犹他大学每堂田径训练课准备活动A、C套之后衔接800m计时跑(强度80%)和B套准备活动100m×5次直道加速跑(强度80%)意在进入训练核心内容(专项技术能力)前对运动员的内脏功能起到再次激活的作用,使得体温能够持续在较高温度的状态下,充分考虑到人体内脏器官属植物神经,再次证明训练必须循序渐进的原则的重要性。
  2.专项内容与身体素质、力量训练的衔接。专项训练结束,队员们会进行大约10min左右的行进间绕栏练习,称之为“冷却练习”,笔者理解为:队员体温的温度保持及肌肉伸缩能力的积极性恢复。
  三、犹他大学田径训练受伤应对
  对于教练员而言,能够找出运动员受伤的原因,再进行总结,并纠正错误,尤为关键。同时,如何让受伤运动员不脱离训练,积极恢复、保持体能呢?犹他大学教练团队制订了一套田径训练替代方法(表 1),如,力量练习、有氧、速度或无氧、特殊技巧替代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受伤部位和运动损伤的性质的差异,替代训练方法的应用略有不同。
其他文献
对于接手初一年级的体育教师来说,往往面临着教学内容衔接不上、学生运动技能参差不齐等问题。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多次提到并强调各学段学科内容的上下贯通和有机衔接。要避免学科上的内容脱节、重复。2018年7月,教育部教材研究所正式启动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素梅博士针对“一体化”体育课程改革提出若干策略,如,一体
跨区域联合教研活动,是几个省市、地市、县(市)区联合进行的教研活动,目前已在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中广泛开展。如,全国范围内省(市)间联合的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有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等,浙江省内地市间联合的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有“甬、温、绍、舟”四地市互进互学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等,浙江省县(市)区联合的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有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联盟小学组、初中组教研活动等。这些跨区域联
安徽省“国培计划(2018)”为“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项目采取“省级规划、市级统筹、县级落地”的运行机制,推行项目规划“自下而上”,项目设计按“需求主导”的原则进行实施。在“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中“突出现场诊断、课例运用、实践指导、成果评价”等,整体提升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笔者作为“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县级落地”活动的组织者,在活动定位、项目设计、组织落实等环节进行了积
策略1:满足需求,唤醒参与意识。  案例:组织班级足球联赛时,要求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参加。赛场上,运动员们努力拼搏,小裁判们公正执法;赛场旁,啦啦队员呐喊助威,小记者们拍照宣传;比赛间隙,足球宝贝激情表演,为比赛增光添彩……操场边上的电子屏,不断实时更新比赛动态。  分析:体育比赛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一种能满足其不同比赛需求的场所,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参与到比赛的各项活动中。学生的能力
教学计划是对未来教学的全面思考和完整设计,必须基于对课程标准精神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对学校实际的把握等;教学计划是连接课程标准与实践教学的纽带,既要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又要对实践教学起直接的指导作用。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要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设计得好,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就成功了一半。本文主要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
为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变为实实在在、可操作的教育教学行为,满足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教师发展需要,交流和展示全国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为大家提供一批优质、可供借鉴的、能引发思考的案例,应全国一线
2017年10月,当得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举办《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时,笔者既欢喜又忧愁,喜的是有幸参加全国性的评比,忧的是不知案例为何物,是教学设计?是反思?还是……一片迷茫。就在一筹莫展时,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中心教研室邀请了安徽省颍上县一中的特级教师杜泉等专家为参赛选手举办了一场案例专题培训,从如何发现案例素材到怎样写好教育教学案例,帮助我们掌握撰写案例
补偿性体能是指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保障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术,体育教师有效设计出的有益于促进学生顺利地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为目的,与动作技能和健康相关或相异的体能。补偿性体能练习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提高相关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有效保障手段。易犯错误是将补偿性体能简单地看作是运动负荷的补充,比较盲目地在课堂练习后增加一个体能练习环节,只为提高学生的心率水平,缺少体能练习的针对性、全面性、有
一、晓之以理,正确引导  (一)知识选择,重在整合  参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翻开教学参考用书,会发现从水平一至水平四,有诸多的健康知识,涵盖了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各个方面。毛振明教授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传授体育知识》,其中对体育健康课程应该传授哪些知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对于体能练习来说,体育教师应依据学期体能练习的计划,合理地选择知识内容,进行
我的参评案例“一节雨中的体育课”获得了《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特等奖,我非常高兴。看到刊登在2018年第4期杂志上上海点评老师的疑问,我觉得她是一名经验丰富且细心的老师,她仅从案例第一人称表述和事件过程描述中就发现,这应该是作者本人高中教师的亲身经历,但第一作者却是一名小学教师,显然与身份不符,有点不符合逻辑,要么案例是编出来的,要么是有别的原因。  前年由于家庭原因,我工作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