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点无多泪点多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D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大山人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写意画大师,他的绘画风格开一代风气之先,备受推崇。
  中国现代艺术大师刘海粟说过:“在中国艺术史里,从王维到现在,这一千一百六十年间,不少高品的艺术,但是怎能比得上八大与石涛的伟大,永远在艺苑里,放射不朽的光辉?”
  郑板桥也曾经这样说道:“八大名满天下,石涛名不出扬州。”这句话虽然是很久以前的断言,未必准确。但是从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喜爱八大的作品看来,“名满天下”这几个字,实至名歸。
  据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节目2001年7月21目的介绍,北京翰海艺术品公司公开拍卖了八大山人的一幅名为《孤禽图》的画,画幅4尺3开,经过激烈的竞价,最后大连万达集团以440万元人民币购得,创造了当时中国水墨画最高价之一。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有雪个、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别号,清初四僧之一。他是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后裔,朱元璋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关于八大山人这个名号的来历解释有多种,其中一个说法是《南昌县志》顾志跋:“按山人隐进贤灯社,有故家子示以赵子昂所书《八大人绝经》,山人喜而跋之,因以自号。”还有一种说法是八大山人自己的解释:“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由此,他的胸襟抱负可见一斑。八大在自己的作品中题写的“八大山人”,看起来像“哭之笑之”四个字,其中滋味是他对于生活和人生的体会和升华。综合他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成就来看,他的人生表现出一个完美的“U”字型。
  八大人生起点较高。早年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幼聪慧,得到长辈们的青睐和赞赏。本来他可以波澜不惊地过着王子皇孙的生活。可是一场变故,让他的命运从此改变。十九岁那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煤山。后来八大常在作品中画上一个团团的仿佛像个“龟”字的签押,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字,而是由隐蔽的“三月十九”四个字组成。这表明了他对于旧王朝的留念和对新王朝的抵抗。不久之后,他又经历了父死丧子之痛,国破家亡。面对清政府的逮捕和复国无望的悲伤,走投无路的八大,最终选择遁入空门,以求隐忍。所以有人说他是“末路王孙乱世僧”,很全面地概括了他的身世遭遇——这时期应该是他人生的低谷。正如赵翼在《题遗山诗》中所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不幸的经历反而为铸就八大的艺术淬了一把火。清净的佛门生活,让八大全身心投入到艺术训练和创作中,不久他的名声就在坊间传开,大家纷纷前来寻求墨宝。若是遇到穷人前来,他会慷慨赠送,若是遇到达官显贵,他却百般刁难,不肯屈就。八大和艺术上的志同道合之辈有着很好的友谊,比如石涛,他们之间曾经交往密切,有诗作往来,共同探讨艺术人生,并非都是常人所言的“性孤介”。晚年的八大艺术造诣日臻成熟,最终开一代风气,成为我国著名的写意画大师,对后世的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都有重要影响。
  八大最大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绘画,同时兼工书法和诗歌。整体来说,八大的绘画造型,物象夸张,突出事物特征,使所画形象神完气足,活脱脱地存在于纸素之上;构图上,以少胜多,极为精炼。往往在一幅画上仅画一只鸟,一枝花或一块石。结构奇特,生意盎然;他在布局上着眼于位置的得当,气势的畅达,结构缜密,章法严谨。画面上的东西虽不多,却能于空白处补以意,无墨处似有画,所以意境开阔,余味无穷。
  具体来说,首先,但凡禽鸟,眼睛总是比较特殊:有的眼睛睁得非常大,有时是方的,有时是白眼,有时是睁一眼闭一只眼,有的干脆作闭目养神状。他画的鱼也是白眼向人,鱼腹凸起,不画水又好像四周都是水。画石,上大下小,失去平衡。画荷,上面蓬勃如盖,中间纤细亭立,以至于让人顿生累卵倾巢之忧。一切都显得离奇怪诞,不合常理,却又似乎蕴含深意。
  由此我们看到八大的绘画艺术最大特色首先是离奇怪诞,具有创新精神。据说八大刚开始画山水画时学习的是董其昌,但最终自成一家。相比之下,董其昌的画面布局明亮而意境浅显,八大的作品布局怪诞而意境深远。在花鸟画方面,他学徐渭,但风格迥异:二人虽然都是满腔幽愤,但徐渭多直言不讳,泼辣奔放;而八大则欲言又隐,徘徊悱恻;徐渭放而能收,用笔锐锋毕露,用墨淋漓倜傥;八大则收而能放,用笔含蓄蕴藉,用墨控制有度。
  其次,八大将绘画和性情很好地统一,率性而为,不拘于成法。据邵长蘅《八大山人传》记载:“(八大山人)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沈淋漓,亦不甚爱惜。”八大遁入空门以后又曾入道,最后还俗,这样的人生轨迹,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在现实中,八大显然不太愿意过多束缚自己,可能历经国破家亡的剧痛之后,更能看透一切,不再为世俗的束缚扭曲自己的价值观,他更加明白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自由。观八大的绘画,很难有妙肖自然的作品,大多时候他所抓住的只是一个瞬间,一个侧面。然而它们确实给人以震撼,让人过目不忘,一眼就能识别。我们称他的作品是写意画,实际上他传达的也只是自己的性情。妙肖自然并不是艺术的最高的成就,所以摄影不能代图画,蜡人不能代雕刻,电影不能代戏剧。如果妙肖自然是艺术的最高的成就,则艺术纵登峰造极,也终较自然为减色。什么音乐可以模仿急风迅雷,什么雕刻可以模仿高峰大海呢?画家塞尚告诉左拉说:“我本来也想临摹自然,但是终于做不到。我不能‘再造’太阳,但是我能‘表现’太阳,这对于我也就行了。”左拉自己是自然主义的领袖,他也承认“艺术作品只是隔着情感的屏障所窥透的自然一隅”。说“隔着情感的屏障”,便承认艺术不能离开作者的个性,说“自然一隅”便非抄袭自然全体。
  郑板桥《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谿、八大山人山水小幅并白丁墨兰共一卷》:“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把他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通过他那不多的笔墨淡淡的涂抹出来,然而这种情感却是有些浓重深沉的。邵长蘅《八大山人传》写到:“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淳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暗,隐约玩世。而或者目之日狂士,日高人,浅之乎知山人。哀哉!”
  再者,八大绘画艺术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八大的境界是什么?是简易平淡蕴含的生命力的脉动,是一种天真烂漫、渊纯澄寂的气象。在这个境界中,我们发现了传统文化的凝聚:儒家推崇的文质彬彬的理想,道家的虚境清明,南宗禅的平淡幽玄……总而言之,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所发现的正是由这样的文化氛围所铸造出来的纯净、简单、澄明之美。
  最后,八大绘画艺术体现出一种深婉清简的“老境美”。一种如苏东坡所说的“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如黄山谷所标举的“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或者是如董其昌所赞美的“渐老渐熟,渐熟渐离,渐渐近于平淡、自然,而浮华刊落矣,姿态横生矣,堂堂大人相独露矣。”简中简,深中深,表现的是一种接近高迈之年的老成与圆熟,这是中国艺术的一种最高表现境界。
  李商隐说,“沧海月明珠有泪”,美丽的珍珠是经历眼泪阵痛之后的结晶,而八大山人的作品不也正是如此吗?“墨点无多泪点多”是他作品风格的真实写照,也是他至诚至性的情感流露,将留给后人不断地思索玩味。
  
  参考文献
  [1]张书珩,鄢爱华.中国绘画艺术全鉴:清初四僧绘画艺术[M].内蒙古:远方出版,2006
  [2]紫都,耿静.八大山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1.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4]薛永年主编,邵彦编著.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通过若干作品的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王原祁的早期绘画绝大多数似乎仍在沿袭元代文人画的模式。但在接下来的十年间,王原祁开始试图冲破对元代样式的模仿,从而建立自己的风格。那时,王原祁在娴熟黄公望的基础上,优游于宋元诸大家之间,尤其致力于王蒙、吴镇与高克恭,并形成了“龙脉”的结构意识,主张“作画但须顾气势、轮廓,不必求好景”,将画面结构安排脱离山水之真实景物,将古代大家、名作之树石、丘壑当作图形符号,
期刊
曾有一位海外华人携一个瓷盘找到我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称该盘系海外带回,因底部有“英皇儲伊麗沙白公主大婚紀念 孫宋慶齡敬贈”字样,故将其带回祖国,并洽我馆是否有意收藏。  初看该盘(即下文中的盘二),中间是五个蝙蝠环绕一个大红“囍”字,盘边是双龙戏珠图案,并饰有云纹、寿桃纹,外围是一圈万字纹,盘边饰以金边,背面盘底有“英皇儲伊麗沙白公主大婚紀念 孫宋慶齡敬贈”字样。因持有人也不能确定该盘的真
期刊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开馆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于9月29日在合肥市开馆,届时正式对外开放。  目前,安徽省博物馆有馆藏文物22万件,其中已鉴定珍贵文物近2万件,一级文物近千件。此次正式对外开放的博物馆新馆,除了主题为《安徽文明史陈列》的基本展陈外,还有《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四个特色专题,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徽文化。    辛亥革命博物馆落成迎首展  10月8日,位于首义
期刊
在现代知识领域中,由于传统的文物艺术品鉴定理论和技术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其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屡遭人们质疑。文物艺术品鉴定要适应社会需要,唯有突破现有模式,把高科技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作为文物艺术品识别的战略中心课题,加强理论研究,完善技术方法,为文物艺术品鉴定纳入物证司法鉴定体制提供了技术支撑,才是文物艺术品鉴定的正确出路。本文就目前文物艺术品现状以及自然老化显微痕迹技术在文物艺术品物证鉴定体系
期刊
张掖大佛寺卧佛,塑于建寺之初,现为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历经西夏、元、明、清近千年的维修补塑,保存至今。塑像木胎泥塑,金妆彩绘,是古代建筑技术与塑像艺术完美结合的一大创举。     涅槃一词,是由梵语转译而来。早期汉译经典中,多音译成泥洹,也有称涅槃那、涅隶槃那、抳缚南者。原指吹灭烛火,或是蜡烛熄灭后的状况,中文意译为寂灭或灭度。后又转喻为将无穷烦恼的燃烧火焰灭尽的状态,也就是远离了现世的生死之
期刊
张掖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是丝绸之路多元佛教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它是古代甘、青、宁地区佛寺建筑的杰作,代表了当地古建筑的最高艺术成就;它是集建筑、塑像、雕刻、壁画、经籍及其他文物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博物馆,独具地域特色和艺术魅力。    张掖,亦称甘州,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境内千峰叠翠,万壑汇集,在面积为42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河襟带、经纬四极,颇具“腾蛟起凤,虎踞龙盘”之势。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
期刊
一、中西雕塑文化内涵之区别    中国文化自成一体,源远流长。自周始,宗法已备,其后商君,始皇封疆设陌,使中华文化世代相承,虽多次历经文化的整合和外来文化的入侵,但均以融会贯通和发展为最终结果。尧舜禹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奴隶制,也为中国古代政治的统一、文化的整合奠定了基础;殷商之时,“巫师文化”盛行不仅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连续起到了稳固作用,还成为隐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而后,儒道互补的思想與秦
期刊
日前,由中国收藏家協会主办、深圳收藏家協会承办的首届中国收藏组织发展创新研讨会在深圳举办。大会为期两天,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副司长张建新、中国收藏家協会会长罗伯健、中国收藏家協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晋英,以及全国收藏组织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加了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的“迎大运中国第九届体育收藏展览”开幕式,并围绕当前中国收藏组织的创新与发展展开研究讨论,共谋中国收藏组织
期刊
2004年,《红山古玉文化研究》一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年,《中国史前史红山文化古玉器概说》一书,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9年,《红山文化古玉器鉴识与欣赏综论之鉴识理论篇》和《红山文化古玉器鉴识与欣赏综论之鉴识研究篇》二书,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短短不到六年的时间里,先后有四部关于红山文化古玉器著作专著问世,犹如一枚集束炸弹,抛向了红山文化研究领域,引起
期刊
晚明时期,嵌螺钿漆器开始在全国流行,此工艺以制作巨匠江千里的作品最有名。江千里是江苏扬州人,字秋水,王士祯《池北偶谈》和朱琰《陶说》皆称他“善镌嵌螺钿漆器,技艺精湛”,清代诗人阮葵生《茶余客话》中也有“江千里治嵌漆……皆名闻朝野,信今后传无疑也”的记载。到了清代以后,“千里”已经成为螺钿工艺的一个品牌,许多名贵的螺钿器皿上都嵌有“千里”底款,苏浙甚至有“家家杯盘江千里”之说,可见江千里作品的认知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