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开馆(等)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开馆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于9月29日在合肥市开馆,届时正式对外开放。
  目前,安徽省博物馆有馆藏文物22万件,其中已鉴定珍贵文物近2万件,一级文物近千件。此次正式对外开放的博物馆新馆,除了主题为《安徽文明史陈列》的基本展陈外,还有《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四个特色专题,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徽文化。
  
  辛亥革命博物馆落成迎首展
  10月8日,位于首义广场南侧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开馆,并迎来首展——《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
  据悉,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00周年而兴建的重点项目,建设两年、投资近4亿。博物馆建筑设计传承了中国“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建筑特质,几何形外观寓意“破土而出”,V字型组合寓意胜利,“楚国红”色调颂扬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2万余平米,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共有7个展厅,总展陈面积达6900平米,具有文物收藏、陈列展览、辛亥革命史研究和综合服务4项主要功能,是一个现代化、智能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武汉人文蕴涵的专题博物馆,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辛亥革命史博物馆。
  
  亚洲十一国共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10月8日,主题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理念到实践”的“亚洲文化合作论坛2011”召开。来自中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老挝、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的文化部长和高管出席。会上就如何进一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其理念,11个亚洲国家的文化部长和高管交换了看法和经验。
  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发言中说,经过多年探索,中国已总结出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其中包括把传承人的保护放在关键地位、把抢救性保护放在第一位,以及采取生產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等方式。此外,中国还动员全社会参与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活动。
  
  香港发行“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邮票
  10月10日,香港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发行邮票及相关集邮品。
  这套纪念邮票采用报纸版面设计,以黑白图文配上红色标题,凸显辛亥革命的关键人物和事件,展示当年的重要历史片段。
  同时,中国邮政、香港邮政和澳门邮政亦将发行联合纪念套折,把三地邮政为此主题而各自发行的邮票小型张于套折内以相连方式并列发行。
  
  
  毕加索中国大展开幕 62件“天价”真迹惊艳申城
  “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17日晚在上海黄浦江畔的世博会中国馆开幕。
  本次大展共有7个作品展示区和8个记录毕加索生活的摄影照片展区。大师的作品和生活照片相互穿插,更生动地展示了毕加索的艺术和人生。
  展厅内全部62件大师真迹包括7幅版画、7件雕塑、48幅油画作品,囊括了毕加索从少年至晚年的8个创作时期,除了《朵拉·玛尔肖像》是二度来华,其余作品诸如《赤足女孩》、《坐红色扶手椅的女子》等均是首次在大陆展出。
其他文献
“灿如金,润如玉,凝如脂”的田黄石,几百年来一直受到文人墨客、印家的青睐。田黄是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是印章中的极品,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  田黄石素有“万石之王”的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人视为“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石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
期刊
在镇江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展品中,有一套堪称奇珍的唐代酒具——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酒令筹、酒令旗、酒纛,流光溢彩,精美绝伦,夺人眼球,它所传递的历史文化信息,更让人叹为观止。  1982年元旦,镇江丁卯桥金银器窖藏一次出土金银器956件,如果单以数量计算,是迄今为止唐代金银器最大的一次考古发现,其中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酒令筹、酒令旗、酒纛是反映唐代人饮酒行令具体规范内容的珍贵实物,举世无
期刊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经久不衰的题材之一。最早的龙形玉雕作品,出现在距今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时期,此后历代不断绵延发展。春秋晚期,玉龙的制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战国时期的玉龙就是直接在春秋晚期玉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期玉龙数量之多、造型之美、雕琢之精,可谓历代之冠。玉龙制作运用了新的“减地突雕法”,工艺即先将谷纹形状大致突现,再将四周地子减低,然后把尾部慢慢地用心
期刊
郭继生将王原祁一生绘画风格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康熙三十年(1691年)以前的早期画风、康熙三十年至四十五年(1706年)的中期画风、康熙四十五年后的晚期画风。笔者接受郭继生的看法,若进一步结合王原祁仕途生涯来分析其绘画风格的演变,我们发现其中的契合之处:早、中期画风的分界点约在康熙三十年,正是王原祁入京为官的起始,所以,任职京师应该说是他早、中期绘画风格转折的关键;中、晚期画风的分界点约于康熙四十
期刊
淮南位于安徽省中北部,从建国后发掘的墓葬考古资料来看,市域西部是汉代墓葬的集中分布地,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铜镜。这些铜镜大小不一,纹饰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涵盖汉镜的常见种类。本文择选了部分保存较为完好、具有典型性的有铭铜镜,以此为例,对市面上常见的汉代有铭铜镜的图文结合、书体演变以及铭文内容逐一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文物爱好者的鉴赏有所裨益。  铜镜背面铸铭文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战国晚期出现的一种新式样,至
期刊
2003年,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原美术史系)第一次尝试性地将书画修复纳入到研究生教学中,书画鉴定与修复研究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学科方向,导师组为薛永年、冯鹏生、赵力三位先生,我有幸忝列门墙。应该说,修复进入研究生教学在国内实属首创,自此之后,国内多所高校陆续开设这一研究方向,如南京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而由冯鹏生先生主持的“书画装裱与修复研究”也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热门的重点课
期刊
尊老养老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优良传统与美德,是中国古代以忠君为标志的家法制度的基础和前提。《礼记·月令》中即有关于每年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记载,说明在西周时为老者授几及扶杖的制度已经形成。及至汉代,独尊儒术,强调以孝治天下,敬老尊老成为时尚,并渐渐演化成为一种制度,一项国策。朝廷不但每年都要举行敬老活动,而且还颁发诏令授年高者以王杖,明确制定了优待老人的一系列办法。汉成帝建始年
期刊
第三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隆重开幕  金秋十月菊花飘香,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办,开封市政府、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 10月17日至21日在古都开封举行,论坛组织了多项内容丰富的活动,其中的《藏都论鉴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暨北宋官窑》学术研讨会和首届中华民间国宝擂台赛堪称本届论坛的一大亮点。    藏都论鉴 专家与藏家间的直面    10月19日上午9时,作为第三届中国收
期刊
通过若干作品的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王原祁的早期绘画绝大多数似乎仍在沿袭元代文人画的模式。但在接下来的十年间,王原祁开始试图冲破对元代样式的模仿,从而建立自己的风格。那时,王原祁在娴熟黄公望的基础上,优游于宋元诸大家之间,尤其致力于王蒙、吴镇与高克恭,并形成了“龙脉”的结构意识,主张“作画但须顾气势、轮廓,不必求好景”,将画面结构安排脱离山水之真实景物,将古代大家、名作之树石、丘壑当作图形符号,
期刊
曾有一位海外华人携一个瓷盘找到我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称该盘系海外带回,因底部有“英皇儲伊麗沙白公主大婚紀念 孫宋慶齡敬贈”字样,故将其带回祖国,并洽我馆是否有意收藏。  初看该盘(即下文中的盘二),中间是五个蝙蝠环绕一个大红“囍”字,盘边是双龙戏珠图案,并饰有云纹、寿桃纹,外围是一圈万字纹,盘边饰以金边,背面盘底有“英皇儲伊麗沙白公主大婚紀念 孫宋慶齡敬贈”字样。因持有人也不能确定该盘的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