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趣到理性的回归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理性回归,新材料,新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1—0024—05
  
  一、昏昏欲睡的“诗歌、小说与戏剧”
  
  秋日下午的阳光很温暖,这节课是在音乐班上的第19课“诗歌、小说与戏剧”,音乐班是最乖巧、最外向的了,可是我分明听到有学生在嘀咕:“历史课又不是语文课,上这个干吗啊?”我装作没有听见,打开课件开始上课。整节课按照课标要求,按部就班地上着,后排的男生脑袋一搭一搭,似乎开始“钓鱼”了。终于打下课铃了,学生马上轻松了,趴到了桌子上,可是我却轻松不起来。
  为什么这节历史课会让学生觉得如此乏味呢?这节课的难度并不大,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但为什么他们并不“感冒”呢?我想原因有两个:一是上课形式比较呆板,应该说这是一节最常规的课了,我问你答,穿插了一些人物的轶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二是与这个单元的内容有关。历史课很容易变成语文课、音乐课、美术课、电影课,唯独没了“历史的味道”。
  想到这些,我不觉有些懊恼,那么该如何改变呢?一是应该从形式上进行改变,多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和活动,让学生融入课堂;二是挖掘这个单元的历史内涵,明确主题,让历史课变得更像历史课。
  于是在历史班的教学,我重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让学生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课从19世纪的拜伦、雪莱一直讲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荒诞剧,时间跨度大,历史背景相当复杂,但在现在的专题教学、模块教学环境下,学生对通史的了解程度非常有限,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程度,我能做的就是对欧洲近现代历史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回顾,加深学生对通史的影响;其二是寻找一些新材料,设计有层次感的问题。
  在重新整理教学思路后,我明显感觉学生参与性加强,历史课的味道浓了,但总感觉还缺少更深层次的主题,换句话说,通过这一课,能教给学生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上第20课《音乐与美术》。
  
  二、越玩越疯的“音乐与美术”
  
  有了第19课的教训,“音乐与美术”这一课我特别重视课堂气氛的调动和学生活动的设计,但是艺术能玩出什么花样呢?某天偶然看新闻时浏览到这样一条:毕加索的艺术品拍出天价。霎时间我灵光一闪:“音乐与美术”可以设计出一场拍卖会啊。
  带着这个思路,我开始发动两个班(音乐班和历史班)的学生,学生们也精神大振,应者云集。为了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准备材料,我将学生分成四组:音乐一组(贝多芬、印象派音乐)、音乐二组(现代音乐)、美术组(印象派和现代派)以及拍卖组,各组按照分组通过网络查找相关信息并自行制作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我通过五幅不同版本的蒙娜丽莎(达·芬奇的正版、讽刺达尔文的进化论版、达达派的《LHOOQ》版、英国喜剧明星“憨豆”版以及中国网络红人“小胖”版)导入新课,如图:
  这五幅图效果非常好,学生爆笑,这时我开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版本反映了哪些时代特征”?学生回答后,我总结:“艺术创作是社会的反映,是建立在相应的经济、政治基础之上的”,由此开始本课的学习。
  在学生分组介绍音乐之后,来到“考考你的鉴赏力”环节,我通过播放三首风格完全不同的歌曲:《命运》《牧神午后·前奏曲》和周杰伦的《菊花台》引出第二个问题:“上述音乐属于什么派别,作为青少年的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一些观点:喜欢流行音乐没错,但如果能够在喜欢流行音乐的同时,关注一些经典音乐,则更加是一种享受。
  学生介绍完美术后,我向学生展示出毕加索的三幅作品:(如下图)再次发问:“你觉得毕加索画画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他想表达什么?”通过讨论,得出第三个观点:不同的艺术家,在有不同的经历后,他们的艺术作品会表达出不同的思想内涵。
  接着就到了本课最精彩的环节——“我拍我拍我拍拍拍”。拍卖师由拍卖组的两位学生担任,通过课件展示拍卖品,为了增强拍卖会的气氛,他们还手工制作拍卖锤一把。在介绍了游戏规则和神秘卖家后,拍卖会开始了。
  在学生拍卖结束后,我拿出本班学生制作的手抄报进行拍卖,并提出第四个问题:“你为什么愿意花钱买下这些艺术品(包括普通同学的作品)”?得出一些看法:艺术品是有价格的,但艺术是无价的,为艺术付出的心血更是值得尊重的(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人)。
  音乐班的新课就到此为止了,但在历史班,我始终觉得还应该对主题进行拔高,于是我又加上了一则材料(如下图),将贝多芬生活的历史背景与他的个性特征结合在一起,组织学生讨论并得出相应结论(但不强求学生接受)
  
  贝多芬自称是“强硬的民主主义者”。
  1797年,拿破仑率领大军直通维也纳,他对拿破仑仰慕不已,把他当成建立伟大共和国的英雄,并为拿破仑谱写了一首交响曲,题词为“献给拿破仑”。可当他得知拿破仑称帝时,渤然大怒,称拿破仑为暴君,他抓住乐谱的封面撕个粉碎。当这首交响乐出版时,他把标题改为“英雄交响乐一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假如拿破仑皇帝出钱请贝多芬谱曲,你觉得他会答应吗?贝多芬为什么会有上述行为,受到什么思想的影响?你觉得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
  艺术没有国界,但艺术家是有国界的,他的作品
  是有自己的主张、个性和立场的
  反思:这堂课的优点在于时代感强,将遥远的艺术与今日青少年的思想特征相结合,问题设置灵活,使学生有兴趣也有能力回答和讨论,整个拍卖会现场气氛火爆,学生参与程度非常高。但平心而论,学生究竟有没有从这堂课里学到知识,我心里没有把握,课后问学生,学生的回答很有意思:“老师,这节课好好玩啊,但是好像没学到什么。”听课老师也提出建议:加上一个知识小结,完善知识体系。
  第四单元我上了两节课,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从平淡得想瞌睡的“常规课”到越玩越疯的“拍卖课”,那么能否将二者的优点集于一身呢?带着这个想法,我开始了“电影与电视”的备课。
  
  三、回归理性的“电影与电视”
  
  适逢我校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复评,我成为推荐课人选之一,面对“电影与电视”这一课,还是那句老话,内容难度不大,但怎么样才能上出历史的味道呢?
  打开课标,上面赫然写着对这一课的要求: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那么我应该在“影响”这个词上大做文章。可是,课本上对影响的解释很有限,寥寥数语,高度概括。想着想着,“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几个词来回在我心头闪过,对了,就从现代化的角度对电影和电视的影响重新诠释吧。
  主题是确定了,但是应该找些什么材料来体现呢?又用什么方式来进行教学呢?这一课应该是学 生最感兴趣的了,与现实生活也是结合得最紧密的了,还是老规矩——发动学生自己动手。
  既然已经驾轻就熟,就无需多言,我将学生分成“电影的形成和成熟期”“电影的发展期”“电视的发明”以及“电视的功能”四组,并布置问题让他们分头开始查找资料。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无需多言,他们喜欢展示自己的成果。关键在于我该找些什么材料来升华这一课的主题?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该如何体现?
  想到学生是最喜欢看电影的,尤其是美国大片,于是我找了美国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不同时期的两部经典大片:70年代的《大白鲨》和90年代的《侏罗纪公园》,并设计问题:“斯皮尔伯格的作品由实物到多媒体制作,说明什么现象?”
  学生普遍可以答道:“科技进步”,我再提问:“从历史的角度看电影,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比较空,所以我再细化成:“电影发展史上,科技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之后对电影和科技的关系进行拓展。
  
  四、后记——疑惑与感悟并存
  
  疑惑:课后三问。
  一问课本是否可以随意抛弃,接受式教学是否真的过时了?正如“诗歌”那节课,完全枯燥的讲解固然不行,但一味脱离课本、海阔天空就叫符合新课程理念吗?
  二问“分组”就是“合作”“讨论”即是“探究”吗?在“音乐与美术”“电影与电视”两课中,我都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查找资料、提出问题,但很明显有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资源,但课时安排明显不符合要求,二是每组学生中都会出现“能者多劳”和“懒汉轻松”的现象,无法完全达到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问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一切迁就学生吗?在现实课堂里,尤其是某些公开课,打着自主学习的旗号,一味强调学生自主,教师身影淡化,以免被扣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但是,由于学生知识有限,缺乏教师指导,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及其不利的,正如那场“拍卖会”,玩是玩得开心,但如果教师不加引导,学习只能走入无效。
  这不仅是我这几节课后的疑问,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存在于我脑海中的问题,但事实上,在上完三节风格不同的课后,我似乎又有了些许若隐若现的体会,
  感悟一:“接受了,才是自己的”。
  教师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因此,我们首先要在观念上创新。黄牧航教授提出:“中学历史课程存在的理由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社会。而非进行专业教育”,要想对学生进行能力方面的培养,教师的史学观念必须更新,要从全球的角度和文明发展史的角度宏观把握教学。教师知识体系制约着教学效果,并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必须加强基本功,不断完善自身。
  新课程让教师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正如“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教师处理教材、表达观点都可能有所侧重。例如我在“音乐与美术”一课中,引导学生得出某些观点,但并不强求他们接受,给予他们选择的“自由”,给予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才是课程改革最核心的理念。新课程改革浪潮下,中学历史课堂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往浓厚的专业教育色彩逐渐被人文素养教育和公民教育淡化,尤其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价值观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获得的,理解了,接受了,学生才能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立的、深层的思考能力。作为中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发散性强,同时也有很强的惰性,要“忽悠”他们,必须多采用一些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材料,要创设一种平等的、讨论式的课堂氛围。
  当然,中学生由于思想处于未成熟期,必须加强引导,正如在拍卖会后,我要问学生:“你为什么要买画”,由此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心血和劳动成果,适时总结,否则小组讨论也好,探究也罢,只会流于形式,“你讲你的,我说我的”,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没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感悟二:“有意义的问题要以有意思的方式提出来”。
  新情境、新材料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理性回归,故我们必须在教学形式上创新。“对历史的理解比对历史知识的记忆重要”,因此,近几年的高考命题都有意识地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命题,这一思路,作为中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引起重视。
  枯燥的讲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学历史教育不能与大学专业教育完全等同,应该更关注学生的接受方式,因此,严肃的主题用活泼、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方式表现出来,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加强。
  正如这一单元,我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和整合,自行设计材料并创设问题情境,如不同版本的《蒙娜丽莎》,有的是名画,有的源自网络恶搞,但将其巧妙溶入开篇,不但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更通过问题的设置:“这些反映了哪些时代特征?”一下切入历史情境,拔高主题,赋予这些看似“无厘头”的图片以新的内涵。新材料不难找,但创设了相关问题情境才能真正做到教学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主题鲜明。
  在设置情境时要注意目的性、真实性、思维性、趣味性和开放性,以典型事例作为切入点,贴近生活,如“贝多芬是坚定的民主主义者”这一则材料,我尽量将问题设置得口语化:“假如拿破仑皇帝出钱请贝多芬谱曲,你认为他会答应吗?为什么?你认为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以材料为载体,以设问为手段,通过设计有层次感的问题,使学生自主思考,这才是真实而有效的历史课堂。
  感悟三:“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自我感悟和体验,我们在评价方式上也要创新。2007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具有明显的开放性色彩,允许学生对历史事件呈现多样化的解释,这对一线教学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承认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会得出不同结论,特别能彰显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合乎逻辑、能自圆其说的看法,这也是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最本质的区别。在日常教学中,即使学生提出的看法幼稚甚至可笑,我们都应该在适度引导的原则下多鼓励,培养学生自信心,这也是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表现之一。
  虽然在教学中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但至少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她们感悟历史。在拍卖会上,历史班一个女生这样解说凡·高的《向日葵》:“凡·高生前郁郁不得志,他的画作没有人赏识,直到死后才出名。请大家仔细看这幅《向日葵》,虽然没有玫瑰的芬芳艳丽,但它永远朝着太阳,每次看到这幅画,我都感觉到它充沛的生命力和对理想不懈的追求,虽然平凡,但一样可以有自己的梦想,我想,这就是《向日葵》的魅力所在吧。”她只是班上很平常的一名女生,上课很少主动发言,但这次,她说得很细腻,很让人感动。这就是让学生动起来的魅力所在——言为心声。
  我们提倡理性的回归,不是简单的中庸。不是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做一个单纯的“拼盘”,更不是盲目地追求热闹课堂(那样只能走入无效教学的死胡同)。“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一门充满智慧的人文学科,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是内心情感的流露;历史又是一门讲究理性分析的学科,希望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能从全新的角度诠释历史教学,走一条生活化、多样化又不失主题教学之路,多些理性,少些喧嚣。
  
  [实习编辑:王雅贞]
其他文献
事件讲述 周 慧(浙江省杭州市青春中学)  本刊记者 子 言    你也许喜欢看我们的《课堂内外》,喜欢看《读者》,但是,你只是看,不投稿;你也许喜欢看《麻雀要革命》,喜欢看《一座城池》,但是,你也只是看,跟同学们一起八卦八卦,却绝不会亲自提笔写类似的小说。如果语文老师布置写作文呢,你索性就说:“哎,头大……”  在杭州市青春中学初二(1)班,教语文的周慧老师面对的就是这么一群同学:大部分人喜欢在
摘 要:个性化作文教学对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中可以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起到两大作用:①促进学生个性的发挥;②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原有的陈旧思想,紧跟教育潮流为学生制订出更好的个性化作文教学计划。让小学生在个性化教学中自由、轻松的发挥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张扬个性化;提升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最贴近生活,充满人文气息
由于器械体操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器材数量等其他因素,器械体操教学中学生的练习密度与其他教材相比往往偏低,没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会阻碍学生体能的有效提高,因此在开展器械体操教学时要以发展学生的体能为主要目标,注重研究发展学生体能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实施基于发展学生体能的单元化教学,避免为技术而技术的教学  器械体操教学应以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感知能力为载体,促进学生运动能力、感知能力的提升,应注意避
摘要:“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新农村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热议。2015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并要求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需鼓励各种社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非政府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不足,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对非政府组织
说起我和老婆的相识,还真是一段玫瑰佳话。  当年,我老婆——严格说是准老婆,芳龄27,我年方29,都尚未婚配。有一次,老婆与好友相聚,感叹韶华将逝,而自己尚无男友。好友便说她太“大女人主义”,劝她要对男性多说赞美的话,这样才能得人好感。聚会结束后,她们拦了一部计程车,老婆心想不妨先来个练习,一上车便说:“司机先生,你好帅啊!”只见那司机转过头来严肃地说:“小姐,你们是不是忘了带钱?”  当然,这些
学校体育工作复杂而多样,做学校体育研究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好选题问题。能否精准选题,直接影响研究的目的、意义等是否能够有效体现,也是能够做好深入研究的关键。尤其是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就更要把握选题的精准性,否则就难以指导有效教学。常言说,选题成功就相当于成功一半,那么,该如何成功选题呢?下面从分析选题问题出发,探讨选题有效策略。  一、了解选题存在的突出现象至关重要  通过对一些研究选题的分析发现
摘要:本研究旨在摸清JZ学院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度、认知度、激励因素以及各系开展志愿服务的具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参与度、认知度较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出发点较为理性且体现了较高的价值追求.但志愿服务的开展也存在服务对象单一、服务范围单一、服务形式单一.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形式主义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应从志愿者招募一培训一评估机制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让我们从这些表达“开始”含义的成语,开始新一年的成功之旅!  说的时候要有热情,要自豪,要有自信。这样的话你不但可以大大提高你的英语,还可以彻底重塑你的人生。你会更精力充沛、更有吸引力、更受欢迎。成功的人会激励身边的人都变得成功!一切伟业皆源于热情!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欧美系    英国的校服从细节上就体现出英国人言行自制、缄默含蓄的精神,合体笔挺的板型、优良的品质,以及花样繁复的校徽、帽徽,无一不显示着英国人特有的风度和气质。而英国温和的气候使女生可以四季穿着裙装而不会觉得寒冷不适,因此,英国的校服一直有男裤、女裙的性别差异。  在英国的中学里,只有校服这项费用需要学生家庭自己承担,所以校服价格都比较高,但比起新款怪异的服装,家长更乐于掏这笔校服费。  在强调
摘要:本文针对我校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集体教研、深入进行教材处理和选择、开发校本教材、细化学生分层和完善考评系统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 分层次 幼专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027-01  一、幼专生实行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一年级的学生中,英语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有些人是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