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为目的,是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学生作文差的原因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要想对症下药,把作文教学这一难题解决好,必须理清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各种症状,然后逐一击破。
  写作素材单一贫乏。现在的小学生的生活的方式是:“吃饭—学习—睡觉”,三点一线,非常平淡,再加上年纪较小,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知之甚少,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往往毫无机会,因此,一提到写作,学生们往往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即使写出来也总是一些毫无新意的题材。
  缺乏写作兴趣。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薄弱,而且刚接触作文,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较弱,往往是辛苦写出的一篇文章,在老师眼里却是一篇离题作文。在写作方面很难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加上平时教师多批评少鼓励等诸多原因,导致他们对写作失去了兴趣,对作文望而生畏,不能积极地去写作,久而久之,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越来越反感,在这种情况下,写出一篇作文都难于上青天了,写出一篇佳作更是天方夜谭。
  教师的要求过于严格。教师在批改作文时,有时会不注意,把自己对作文的理解,强加在学生的作文上。特别是青年教师,刚走上讲台不久,往往会忽视学生是个小学生,不是成年人,他们的词汇积累各方面都很少,不可能写出什么非常棒的文章。所以在给作文评分时,就过于严格要求,分数过低,同时也让学生对作文的信心尽失。
  二、作文教学方法
  针对造成学生作文差的各种原因,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趣浓劳轻,乐此不疲。”激发兴趣和爱好是培养作文能力的关键。因此作文教学离不开积极兴趣参与,否则,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初学作文,最大的难题是“没东西可写”, 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培养写作的兴趣。
  比如,在要求写一种小动物前,我会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已熟悉的小动物,第二天,上一节关于小动物的口语交际课,让每位学生来说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各种特征,还有平时和小动物相处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有话可说,通过交流,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这样他们写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 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消除他们对作文无从下手的恐惧心理。
  2.积累素材,拓展知识空间
  素材来源阅读文本。吕叔湘先生说:“阅读的本领学会了,自己写文章就不难了。”这句话道出读与写的密切联系。阅读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重视阅读,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佳句可以表达心中所想。在教完《庐山的云雾》这课后,让学生了解到写同一处景色,既可以描写静态方面的,还可以描写其动态方面的,这样,无形中给学生为以后描写熟悉的景物作了铺垫。
  素材来源日记。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好方式,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能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写得多了,写作时就能随意调动好词佳句,素材等等,写作自然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比如:组织学生搞完一次大扫除和野炊后,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积累了素材。
  3.加强训练,注重学以致用
  写作并不只是为考试服务的,写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给学生以系统的训练,一个学期的八篇习作是远远不够的,熟才能生巧。平时我们要多给学生写作的机会,注重学以致用。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如《锡林郭勒大草原》这篇写景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家乡的景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家乡的景色用几句话描述出来。由于对家乡的熟悉了解,学生们都能踊跃发言,把家乡的美景描述的淋漓尽致。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提高了作文的表达能力。
  责任编辑 邱丽
其他文献
从朗读、背诵入手增强语感  英语语感是一种能力,需要坚持不懈的培养才能形成。根据乔姆斯基的语言双层结构的观点,语言的理解是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的转换。语言理解的难易、快慢与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的步骤有关。转换的步骤越多,理解越慢。如果是熟悉的句子,转换的步骤可以大大简化。而语感就是通过大量的语言材料的感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形成一种对语言材料所特有的近乎自动化的感知能力。要做到这一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的思维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广阔的想象力和空间创新能力.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对问题细节的细微观察,找出问题的隐含条件、问题中设置的陷阱,那么解题就成功了一半.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才能在学习上
后进生有部分是因为学习成绩较差,有的是思想表现较差,有些则是二者皆有,绝大部分的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后进生不是先天性的,而是后天环境、教育各方面造成的,并通过与他人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然而,目前的数学知识,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实在太少了.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从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巧设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使他们体验“生活教学”,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  一、让数学走出课堂  模子里的样品永远是定势的,驰骋于原野的马儿才会适应生活.一个公民数
鼓励质疑,激发创新意识  “学贵有疑”,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思维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自我设疑、析疑、释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巧妙设疑,创设激发思考的情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在设疑时,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展现教材内部之间的矛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以及学习中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矛盾,从而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帮助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一、深度融合的核心要素深度融合是区别于过去一般意义的整合,基于学校特色文化统的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度开发与实施,核心是通过调适与创生,将两者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
常感现成的传统山水题材与手法不足以农达我对生命的感悟,故不执于山水中澄怀观道,所以画枯水以表现对生死的超越感悟、画巨幅白菜以观平凡而伟大之道。人化流行也,事事物物皆可
写作是用有组织的文字表现思想感情,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如影随形地影响社会生活,起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但很多学生怕写作,写不好文章,从而影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生成绩。其实“文有定则”,只要掌握了写作的普遍规律,写好作文并不难。    一、加强阅读,以读促写    读与写各有自己的任务,但它们之间却又是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从阅读中吸取对写作有价值的东西,能为提高写作
曹雪芹说过:“人情练达即文章。”“文”之不存,“情”将附焉?语文本身包含着情感,“语”中有“情”,“情”托于“语”。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尽管也有表象运动和抽象思维,但决不能离开情感活动,这三种性质不同,作用互异的心理活动,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又是紧密地结合起来的。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
一、鼓励树立后进生学习的信心    对于后进生,哪怕他们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作为老师也应该多鼓励、多表扬,要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多引导帮助他们,让后进生感受到真诚的关怀。  虽然后进生缺点较多,但只要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当老师用真诚关注了这些孩子,他们会觉得老师是信任他们的,他们会用同样真诚的目光回应我们。如我在工作中,经常任命一些后进生为小组长,让他们感觉到老师不把他们当后进生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