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切入点的农业自然区位条件分析方法探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km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区位条件一直以来都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其中自然区位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光照等)相关试题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教师可梳理近年高考试题中考查农业自然区位条件的试题,引导考生紧扣材料,抓住切入点,逆向推理,构建思维过程,掌握试题答题技巧。
  [关键词]农业自然区位条件;答题技巧;高考;地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95-02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考试题更多侧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并体现出素质教育导向,突出地理核心素养,靠简单地背诵和套用知识已不能适应目前的高考试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基础,有关农业自然区位条件分析的试题是历年高考中的高频考题。找准切入点是解决问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小切入点着手,以小见大,以部分见整体。解答农业自然区位条件分析试题最关键的切入点就是抓住生物的生長习性,从其生长环境中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分析,进而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真题再现,获取信息,抓切入点
  【例题】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解析】该题考生着手容易,但得高分不易,关键在于能否把获取的重要文字信息即茉莉的生长习性作为分析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的切入点,找出材料中该作物喜好的生存环境,分析时“投其所好”。读图可知,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热量丰富,可满足茉莉生长的热量要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充足,可满足茉莉生长的水分需求;由水系特点分析可知横县地势北部较高,冬季可阻挡寒冷气流,因此受寒潮影响较小。江苏、浙江地形平坦,易受寒潮的影响,且江浙地区梅雨天气和伏旱天气时间过长,会出现长时间的过干或过湿的现象,都不利于茉莉生长。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特别注意挖掘题目中所给图的信息,例如:由纬度判断该区域所在的热量带,进而判断热量情况,由具体坐标位置判断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此外还要注意挖掘隐含信息,如本题中通过水系情况判断该地的地势特征等。
  【参考答案】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分析】笔者所在学校高三年段文科生共260人的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在该题答题中存在下列问题:
  1.对材料的挖掘程度不够深。学生很难从横县河流的流向逆推出横县的地形,进而无法推断横县的地势为北高南低,冬季可阻挡寒冷气流,因此受寒潮影响较小,很难紧扣茉莉花的生长习性,即抗寒性差这项特点。
  2.知识框架的简单套用。学生没能结合文字材料(茉莉的生长习性)和示意图分析,直接判读横县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导致得分率低。
  3.审题不够认真或不理解题目。没有与江苏、浙江作对比,或者直接回答横县地形地势特征。
  4.知识点理解错误。学生对比分析横县与江浙气候区别时,会错误地把江浙梅雨和伏旱代入横县并记错发生的月份。
  二、试题梳理,总结规律,准确答题
  笔者梳理了2015~2017年高考试题中有关农业区位条件的试题,发现该类试题以某一生物生长习性为依托,逆向考查农业自然区位条件。
  通过上面的表格不难发现,试题内容皆来源于生活,并且都以某一区域的某种生物为载体,给出生物的生长习性,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具体分析如下:
  1.以气温或者热量为切入点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分析方法及答题技巧。
  表1中“热量充足”“喜高温”“抗寒性差”等描述反映了生物生长的气温或者热量条件。影响气温或者热量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地形、天气状况等。例如:2017年天津卷12(3)题解题时可紧扣咖啡的生长习性这一切入点,进一步在图中找出怡保的纬度位于5°N,由此可得,怡保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云量较多),适合种植咖啡。
  2.以降水或者水分为切入点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分析方法及答题技巧。
  表1中“湿度大”“水分充足”等描述反映了生物生长需要降水较多、水源充足、气候湿润(或者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生长环境。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例如:2015年四川卷14(1)题考查奇异果生长怕旱,喜欢湿润的地区这一习性,命题者特意在图中呈现出洋流,该洋流位于南半球,从低纬流向高纬,判断为暖流,增温增湿,因此降水丰富。
  3.以光照为切入点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分析方法及答题技巧。
  表1中“喜光”“光照适度”等描述,说明其生长需要日照时间长的环境。影响光照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拔高度、天气等。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海拔较低的盆地或者河谷降水较多,地形闭塞,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山地背风坡因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往往比迎风坡大。
  4.以地形为切入点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分析方法及答题技巧。
  表1中“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等描述,暗指其生长需要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形。例如,分析海南槟榔产地的槟榔种植有利条件时,可以地形为切入点,紧扣槟榔的生长习性。地形影响降水,海南槟榔产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地形影响气温,海南槟榔产地北部有山脉阻挡了冬季风的深入,受寒潮影响小;地形影响排水,海南槟榔产地为丘陵地形,利于排水。
  5.以土壤为切入点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分析方法及答题技巧。
  表1中“土壤较肥沃”“深厚的土壤”等描述,说明植物对土壤要求高,要求土壤肥沃。影响土壤的因素主要有土壤有机质、土壤酸碱度及全盐含量、地形等。如果土壤中全盐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将直接影响生物根系的生长。例如“吉林省洮南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为偏中性的黑钙土,是我国重要的辣椒产地”,说明了洮南市有利于辣椒种植的土壤条件,解题时可以土壤条件为切入点,紧扣辣椒的生长习性。
  精准解答农业自然区位条件试题的思路:明确题干设问—获取生物生长习性中与热量、水分、光照、地形、土壤等有关的材料信息(抓切入点)—结合图中信息构建地理思维—组织地理语言作答。
  综上所述,学生做农业自然区位条件相关题目时,主要问题有:不会紧扣生物的生长习性,直接套用知识模板,会而不对;紧扣生物的生长习性,但忽略了地理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缺少分析能力,因果关系不对,从而导致对而不全,全而不准。因此,学生要强化生物生长习性信息的判断、推理训练,并从小切入点着手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力争在此类型题目中拿高分。
  [ 参 考 文 献 ]
  [1] 黄辉昂.例谈以生物生长习性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的试题突破[J].地理教学,2016(22):57-59.
  [2] 张小会.“农业自然区位条件”类试题的特点及解答技法[J].青苹果,2016(18):34-37.
  [3] 朱丹,黄文斌,陈实.基于范例教学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研究:以“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J].地理教学,2017(22):8-11.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摘 要]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方法,深得广大教师的喜爱,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对分组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分组讨论教学法应持有的理念及要求、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分组讨论教学法 主动学习 合作 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
[摘 要]导学案通常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任务、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设计的,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在导学案中设置学习目标、解读历史概念、构建知识网络、设计探究问题、布置巩固训练和进行学法指导,可以提高历史高考备考的有效性。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历史;高考备考;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内于心、化为行,从而构建生本课堂。  [关键词]生本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5802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
[摘 要]区域地理是高三地理复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引导学生复习时要有计划有侧重地深挖有关区域地理的题型,锻炼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区域地理答题能力,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关键词]地理学科素养;区域地理;有效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93-02  高中阶段区域地理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应用高中地理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历史叙事的教学模式受到广泛的批判,小组活动轰轰烈烈,探究研究红红火火,看似热闹,但其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沈为慧在教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时,通过描述人物内心活动、分析地图和结合学术界观点等方式进行叙事,展现了历史课堂叙事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叙事教学;魅力;沈为慧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
[摘 要]传统的英语课外作业开放性、层次性、实践性不够,这样的作业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应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层次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课外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0  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了作业以后,学生或者不愿意做作业,或者彼此抄作业,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不能从
[摘 要]文章以作者参加2015年南通市初中历史评优课为起点,从参赛选手课堂教学的亮点、不足以及自己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参加活动的深刻感悟。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评优课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92  2015年12月22—23日,笔者有幸观摩了南通市初中历史学科的评优课(部分)比赛。本次评优课是以同
[摘 要]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史始终存在紧密的关联。通过文史结合、以文释史的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借助相应的文学作品,了解历史背景,解读历史事件,触摸历史本质。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教学;文史结合;以文释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7801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引导学生正确
[摘 要]“互联网 ”对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影响日渐显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互联网 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导入、自学反馈、基础强化、分组探究、进阶提升、学习小结,此外还要注重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  [关键词]“互联网 ”;微课;翻转课堂;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90-
[摘 要]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Ⅲ卷有三大特点:选择题布局与往年相近,突出考查主干知识、核心能力;主观题稳中有新,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区分度明显;关照时政与历史的连结点,聚焦立德树人,引领价值取向。在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中学生应:以主干知识为基础,以核心素养为灵魂开展复习;关注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导向性作用,突出相关内容的复习;关注时政热点,研读相关学术专著;研究题型特点,关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