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yue_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内容的教学相对而言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这不仅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语文基础还较为薄弱,要理解这些简短的文言词句本来就具有一定障碍,同时,诗歌的精髓在于传达与表现情感,如何能够让学生从诗歌语句中体会到文字中所流露的情感及意蕴,是需要教师花功夫的。本文就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创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探究
  诗歌在文学中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高度凝练,使读者具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能够更好地抒发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还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诗歌意识,怎样创新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已经成为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意义
  1.弘扬民族文化
  古诗词教学可以汲取古代思想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古诗词不仅体现古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及思乡惜友之情,也能教给学生阐明事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提高审美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感知,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运用古诗词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感情,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词中,正所谓“诗以明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3.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在读古诗词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可以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的空间,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创新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
  随着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观念也应该随之改变,从原有的应试教育目标中走出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增强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促进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观念的改变需要教师正确认识诗歌教学的重要性,不照搬教参教学,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规律,对所有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学习《山行》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以几个问题来调动起学生对将要学习诗歌的好奇心:“同学们都有爬过山吗?有没有在秋天去爬山呢?”“如果你去爬山,在山上可以看到什么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作者是什么感觉呢?”接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读一遍古诗,然后引导学生对描写的景象进行想象,“大家想象一下作者描写的景象是怎样的,大家觉得美不美呢?”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每一句描写的景象逐步显现出来,整首诗采取从下往上的角度呈现,先是从脚下往上看“远上寒山石径斜”,然后走到路上“白云深处有人家”,然后是上到山上因为贪恋枫叶“停车坐爱枫林晚”,最后是作者为什么会留恋枫叶“霜叶红于二月花”。整体流程下来,学生对整个思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更有效的记忆,教学质量也相应的会得到提高。
  2.要重视诗歌的音韵美
  教师优美的范读,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登鹳雀楼》一诗。一位教师在教授这首诗时,进行了较为恰当的朗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老师在什么地方停顿了。细心的学生就会发现老师在每句的第二个字停顿了。这时,教师引入节奏划分的方式,帮助学生自读古诗。而同一节奏划分方式是属于大部分诗歌的,具备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利于以后的诗歌学习。
  音乐的配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方兴未艾,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古典诗歌的教学也不能缺了它的帮助。教师利用音乐来配合诗歌的朗诵,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感悟。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事先依据诗歌内容选择图片、录制声音来制作视频课件。在课堂上,采用直观的方式播放课件,穿越古今,搭建文字和现实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填补诗歌凝练语言后的丰富内涵。
  3.要重视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一般篇幅短小、含义深远,因而对字词的选用提出更高的要求。诗歌史上也不乏如贾岛这样注重“推敲”的诗人。诗歌的语言美在何处?一般认为,首先在诗歌语言的准确性。因其精准,而表意恰当。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为例。《宋词选》说:“这首词在当时是著名的作品,作者因此而获得‘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的称号。上段写春天绚丽的景色,确有独到之处,‘闹’字点染得极为生动。”后代文人对“闹”的生动准确也是颇多阐述。这样的字甚至被称为诗眼,是体味一首诗的根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课本里选取的又是经典之作。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传统的诗歌教学采用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感悟,其结果指向完成诗歌的背诵,不易于经典的学习。结合自身教育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应具备鉴赏诗歌的能力,结合诗歌特有的美,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学习中国古典诗歌对于小学生人格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长期的工具性观念影响下,小学诗歌教学现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只有把握好诗歌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立体地全方位地完善诗歌教学。
其他文献
小学口语交际是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中听说训练的整合和深化,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和社会中是举足轻重的。目前农村小学存在着教师不懂得怎样教,学生不会说、不敢说、说不好的弊端,因此教师要改革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模式,开发口语交际的训练途径,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乐于表达,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低段的口语交
摘 要:当前素质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语文课堂理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战场。文章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特点,主要从激发求知欲、运用求异法、激活想象、多角度探究等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培养;创造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初中语文教学
摘 要:随着国家新课改政策的全面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几乎所有学科的教学方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做出了不同层面的创新。小学舞蹈教学是学生打造舞蹈基础的重要环节。基础艺术类院校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能否把新课标的理念和方法全面融合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将成为新课改工作能否在舞蹈教学领域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本文将针对在新课程标准影响下,小学舞蹈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品德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参与;手段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
摘 要: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高中课本不断改革和更新,在高中的数学课程中,数学问题越来越复杂高深,要求着教师要有新颖独特的授课方式,开阔学生的解题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更好的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备受关注。本文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
摘 要:作为体育教师,我深知体育教学本来就属于一项实践基础上的认知活动。因而,更应该在体育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新课改的要求,正好符合体育教学的需要。作为一线教师,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究,不断创新,提高了课堂效果,促进了学生从初中阶段体育和生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创新  当今体育教学,依然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多数学生,对体育课堂兴趣缺缺。因而,应该改变体育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