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表演的重要性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表演分为很多种,有声乐表演,器乐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声乐表演是其中的一种,是一种听觉的音乐艺术,歌手通过声音进行情感和情景的结合,也受环境和心情所影响。不仅是演唱技巧的显现,更是感情和技巧结合所产生的一种艺术产物。器乐表演和舞蹈表演亦是如此,不能只有技巧方面,更主要的是情感的表达。通过这些来完成自己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一些不同方面的共鸣。
  【关键词】:声乐 器乐舞蹈表演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關注这种艺术演出,不仅是对音乐表演的欣赏,对曲调的感受,肢体动作的浏览,更主要的是音乐表演传达给观众的现场体验、亲身感受。所以在舞台表演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艺术本身,也要注重自身情感。
  一、对歌词的理解和享受
  音乐表演中人们只注重对旋律的演唱,忽略了文字所表达的含义与情感,仅仅把歌词当视为一种传达的方法。表演者应该注重自身的练习,更要感受歌曲中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思想,以此让自己的技巧最大程度靠近所产生的情感,进行一种升华。歌词的语言更是表达的情感的更加直接的方法,可以让观众更加容易的理解不同类型的歌词和歌词所要表达的感情。不同的歌词有不同的感受,有的表达自身情感,有的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有的赞叹大自然的奇妙等等,多种歌词有多种的解释方法,也在不同程度上代表了不同的曲风。
  现当代的年轻人接触的歌曲都是当代流行的流行歌曲,而很少接触一些极具特色的民族歌曲接触。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民族歌曲,在内容上与现当代城市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情感表达的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节庆等歌曲中会包含的内容.对歌词的分析,再加上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声乐表演者就可以真正感受到少数民族中歌曲所表现的真正意境。
  二、对音乐表演技巧的掌握
  对于音乐表演我们也要掌握技巧,并不是一味的表演,比如声乐表演,就需要掌握歌唱技巧。主要是为了克服技术保障,也要进行局部联系,尤其是不好把握的地方,要单拿出来进行练习,更加注重技巧方面的练习。也有很多技术会养成固定的习惯,使身体和技术在使用时,灵活运用,也可以是技巧掌握的更熟悉。而在表演方面,我们也要注意舞台表现能力,不能一味的注重技巧,而忽略了自身的仪表体态。就如舞蹈表演,更要注重衣服的穿着,脸上的表情等等。
  另外一方面就是,在表演时演员的表演素质更是需要有坚定的自身信念。要有非常好的个人素质,不受任何情况所打扰。自信的表演者可以更容易的理解作品,最快的速度和作品融为一体。但是所有的信念都不能与现实情况有分离。对于表演艺术,我们要学会动作辅助歌唱,帮助歌唱演员获得信念。
  三、不同风格的作品有不同的表演方式
  不同风格的作品有不同表现形式,我们应该清晰的对作品进行分化,归类,掌握作品的风格,再对其进行表演编排,比如说傣族的特色舞蹈,其特征就是富有雕塑特色的三道弯,身手腿三个部位都需要呈现三道弯,演员也是需要娇小的小姑娘穿着紧身上衣和长筒裙。与他们的信仰生活方式也有很大方面的关系,把孔雀视为神鸟。舞蹈中也出现了服饰的特点,雕塑的佛教,和孔雀的姿态也都出现在了舞中。
  再比如说军旅歌曲,多部分是军人或文工团所熟悉的歌曲,许多军旅艺术家在演唱时也会把自己参军的感情加入歌曲中,表现出来的东西也有很多人没有亲身体验过军人的生活,所以很难驾驭这种歌曲。针对这点,表演者可通过在脑海中联想军人的形象,行军的状态,以让自己在情感上最大化接近军旅生活,演唱军旅歌曲。
  再论器乐作品,有一些钢琴悲怆曲,练习曲,有很多不同的风格,在演奏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同,需要演奏者充分理解作品,多加练习,在演奏作品过程中也需要身心投入,把自己的身体动作也带入作品中,完善演奏作品。
  表演和戏剧、戏曲和影视表演都是一脉相承的,声乐表演属于表演的范畴,是真正的音乐样式,我们要把表演的声、形、台、表四个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把音乐表演做到更好。
  四、理解能力
  对于表演学来说,理解力主要是对于生活和人的深刻理解能力,就是对于剧本和角色的分析能力,特别是对于艺术和人性的深刻理解能力,通过对于艺术想象,演唱者可以实现生活升华,将虚构表演艺术转化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就是利用一举一动,表现表演者所具备的素质,包括对于身体和语言的表现力。表演者可以对于作品进行二次创作,都是可以以创作者心理活动和心理体验作为基础的,演唱者应该具有非常丰富的感情和智慧,这样才能深刻的理解作家内心世界创作思想,对于声乐作品可以进行了解。
  吉乐表演中情感的共鸣,是把表演者与瞅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最有效的方式,并且情感的共鸣可以消除表演者紧张、不安的负面心理活动,表演者应当把自己独特的情感与歌曲完全结合在一起。
  音乐表演包括了多种方式,有演唱,舞蹈,器乐弹奏等等,我们不仅需要把技巧做到极致,更要充分的理解作品,感情的抒发也可以使演员增加自信,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二者的有机结合才可以使自己发挥到更好。
  参考文献:
  【1】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
  【2】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要】:服装面料机理再造对于设计师的设计创新息息相关,在服装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服装面料机理再造因其材料新颖,手法多样等,给服装设计添加了更多新的元素,与源源不断的灵感创新与运用。  【关键词】:面料机理再造;服装设计;创新;运用  在当今服装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设计师们不仅在服装的设计上追求独特、新颖,也开始着眼于当今服装面料机理上的变化。设计师们在如今迅速发展变化的流行趋势和工艺技术的要求面
期刊
【摘要】:本文对维亚尔初期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进行分析,探究其从织秀设计到日本浮世绘,从印象派朦胧的色彩再到平凡的现实生活当中的借鉴元素,并反思维亚尔绘画成功之路对中国油画现状的启示。  【关键词】:装饰;浮世绘;印象派;借鉴  爱德华·让·维亚尔是法国纳比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常以印象主义的色彩和笔法作画,再揉和象征主义的构图,这种绘画手法的运用,使其作品具有明显的平面装饰意味,画家常通过对日常生
期刊
【摘要】: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无言之美”被视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最高境界。最本质的美,在笔墨无法到处。以无言妙契天之言,冥然相融,化归一体,其或许正是中国审美之思绪所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艺术的精髓在于“得鱼忘筌”、“得兔忘蹄”。因而中国艺术是一种立象以尽意的象征艺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体悟参赞化育之大美之道。  【关键词】:大美无言;无言至美;立象尽意;大化同流  引言:  中国哲学是一生
期刊
【摘要】:“减法设计”是一种设计手法,并不等同于“极简主义”等风格理念。“减法设计”所最终追求的是一切形式皆为功能服务的恰到好处的美感,一切应以使用方便、生活便利、科学适度为原则,尽量减少工艺和构造等形式上的装饰。  【关键词】:减法设计;极简主义;简约主义  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生活节奏快的环境下,我们需要一个简单、自然、平静的空间。减法设计就是意在为我们营造一个简单舒适的生活环境。  减法设计
期刊
【摘要】:舞蹈表情是运用舞蹈手段来去表现人的各种情感的。它是构成舞蹈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观众进行舞蹈欣赏,获得审美共鸣的桥梁。因此,舞蹈在表现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时,不仅凭借面部表情,而且要通过人体各部分协调一致的、有节奏的动作、姿态、造型来抒发和表现。动作节奏的快慢、力度和幅度的大小,能鲜明地表现出思想感情的变化。  【关键词】:舞蹈音乐;舞蹈表情;舞蹈情感  前言  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自然表情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涌现出来并且成为了社会性话题。这些年来,北方、南方多个城市频繁爆发的雾霾危机,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活、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而且已经成为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所必须关注的议题。在此方面,公益主题海报设计活动也能够发挥一些建设性作用。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论述了“防治雾霾”主题海报设计的细节,阐述了如何更好的推进防治雾霾公益主题海报设
期刊
【摘要】:在当今社会“快时尚”文化的熏陶之下,人们对服装与时尚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在对于消费者在购买服装,选择时尚品牌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的消费观念的采集,消费理念的对比。多数“快时尚”品牌店面为了更好的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将橱窗展示列为时装出售中的重点对象进行研究。而各个时装品牌对于橱窗展示都有各自的理解,在“快时尚”文化因素的影响之下,促成了国内外服装品牌的各异的橱窗展示文化。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历史发展中,陶瓷的装饰是由一个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装饰纹样各具特色。其中宋朝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代,在陶瓷生产过程中运用多种色釉结合刻花、划花、剔花、塑雕、镂孔等装饰手法,来达到丰富瓷器胎体的装饰效果。南宋时期,剪纸艺术被运用到陶瓷制品的装饰中,并得以迅猛发展,是对于不同艺术手法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创新,成为一种时代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剪纸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也在不
期刊
【摘要】:“韵”字始出于音乐,魏晋时多用于文学,南齐谢赫著《古画品录》提出“气韵生动”为绘画六法之首(当时以人物画为主),此论对后世艺术影响深远。“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对“韵”尤为提倡,认为书法当以“韵”观之,以“韵”胜之,将“韵”作为书法评判的标准,并在毕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开拓了“韵”的内涵。  【关键词】:黄庭坚;书法;韵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其平生自负奇气,擅
期刊
【摘要】:杨绛先生,是为数不多的一位女性文学翻译大师,更难得的是,虽已驾鹤西去,却谱写了超过百年的长寿神话。她的人生是充满苦难与不易的,但凭借一种流浪汉的心态,让自己和读者以一种理性、乐观的姿态去理解接应这个世界。不论环境变得多么令人难堪,杨绛先生都能够自我开脱,从她的身上,不仅能够获知独有的创作理念与翻译观,更多的是理性积极的生活态度。笔者从杨绛先生人格塑造归功于父亲和家庭的影响出发,剖析其人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