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育人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waiguo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爱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因此,教师要用爱心育人,用尊重信任和耐心作为支撑爱的杠杆。
  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身体状况、脾气个性、兴趣爱好……不过,了解学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办公室是老师办公的地方,如果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心,学生会觉得你是在做工作,说话就会瞻前顾后,不能畅所欲言。如果课余时间老师走进学生,去耐心聆听他们的心声,他们会把你当成朋友,说起来就会比较轻松、比较随便。这样,老师可以从学生口中了解想知道的信息,便于很好的开展教育工作。 我给班里每人布置了一份特殊作业,我通过这份特殊作业,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比如,可以出一些这样的题目:“我想对你说”、“我希望……”等,叫学生自己写,这时学生就会把自己最想说的话说出来,把自己内心世界的苦闷、烦恼、快乐等等发泄出来。同时,我在批改这份特殊的作业时,给予适当的评语,这样就可以与学生们进行无声的心灵交谈,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并及时引导他们。
  尊重、信任学生是师爱的主要内容。马卡连柯说得好:“我们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是去尊重一个人。”学生的个性特点各具形态,对于学生的某些特征,比如内向、易燥、好动等,应循序善诱,不能讽刺、挖苦,更不能强暴的遏制。班主任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要多一点尊重,少一点火药味。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的尊重,就会获得在精神上的最大满足。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就曾经是一个因为好动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她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蹲下来认真地听她讲各种各样的趣事,让她感到非常温暖。在小林校长的尊重、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那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必须是普遍而广泛的,应该一视同仁。如果教师对分数高听话乖巧的学生总是偏爱有加,有时甚至宠着、惯着、护着,就算发现他们身上有缺点,也都会给予迁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痛不痒地说几句,生怕让他们受了委屈。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这些“好学生”身上宠出“骄、娇”二气。再说,老师过分偏爱这些学生必然会对其他学生,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爱所有的学生,不但要爱聪明 、活泼、可爱的学生,更要爱“差生”、“一般生”。对于毛病较多的学生,我从来就没有放弃他们,任其破罐子破摔,而是给予特别的关爱。多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热忱地关怀、帮助他们,挖掘他们心灵深处埋藏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敞开心扉认同你,快乐地融合到集体当中去,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团结的、上进的集体。
  但是有时当我们真心诚意地把你的爱心奉献给有些学生时,你并不一定使他们马上克服缺点、改正毛病。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对那些平时比较散漫、不够遵守纪律的学生投入很多精力,关心他们。可是,在他们身上有时仍然出现问题。我深刻反省,最后发现自己只做了一半工作,还有一半没有做到,那就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正如小树的成长,既需要浇灌,也需要修剪。实际上,慈爱是爱,严管又何尝不是爱呢?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对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我总是让他们严格遵守纪律,并配以灵活的措施。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生活在充满温暖而又有秩序的集体中。
  没有耐心的爱心不叫真正的爱心。师爱还必须要有耐心,这是由教育的长期性与反复性决定的。尤其是后进生往往是今天变好了,明天又差了,反反复复,难以巩固。要想改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指望一两次谈话、辅导几次作业就能来个大转变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些学生的转变过程中必然会有反复,作为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切忌一个“急”字,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就拿我班耿克涛,李腾飞等几个同学来说吧,下课以后打闹,李腾飞摔倒了,胳膊都轻微骨折了。我在开学第一周的班会上就特别强调了这么一条:下课以后不要追逐打闹,偏偏不过多久却祸起萧墙。我真的很生气,真想发脾气,可转念一想:不行,他们也要面子,也有自尊,还是忍忍火气再想个办法解决最好。我先把李腾飞送去医院,过两天再把他们找来开导,给他们讲解了追逐打闹的种种坏处,通过我的耐心教育,他们最后一个个主动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保证以后不再打闹了,一定遵守纪律”。从他们的话语中我读懂了老师耐心教育的魅力。“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相信,我们每个班主任老师只要有诚心,有耐心,再调皮的学生也能感化。
  总之,人是感情动物,用爱心付出就会得到爱的回报。当我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会把老师当成贴心人,自觉地做好应做的一切。这样,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
其他文献
曾祥芹先生是中国文章学、阅读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是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朱绍禹、刘国正、顾黄初等之后的著名语文教育家。他德高望重,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为我国阅读学、文章学和语文教育学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对汉文阅读学、实用文章学、“一语双文论”的创新贡献。研究曾祥芹先生的学术思想,挖掘他的学术精华,对于丰富我国文章学、阅读学及语文教育学理论宝库,指导新世纪阅读学、文章学的健康发展和语文
期刊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忽视和抹杀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小学阅读教学应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语文学科是融人文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学科,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个性的培养。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所发现,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二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作文教学工作不仅是新课标理念下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语文好教,作文难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因此,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突破,笔者在几年的教学经历中摸索出几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供读者参考,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灵活机动找素材  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去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1]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个工具就是教给儿童学习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增强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方法
期刊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地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一、 我的教育观  接受教育前后达十余年,从事教育工作也六年了。对于教育的理解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加而
期刊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方面: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本文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对教学改革的理解。  一、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
期刊
摘要: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高一、高二阶段,老师们已经在教学中运用了这个理念组织了教学。进入高三,生物的复习又回归到了以前:一堂课老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的复习模式。这确实是老师们常用的复习模式。已不符合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都不能体现。当然课堂效果也不令人满意。那么,新课改下,怎样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堂效果呢?  关键词:新
期刊
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的课堂观,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后现代课程理论家美国的小威廉姆E.多尔指出:“今日主导教育领
期刊
摘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战争频繁且事件性强,学生学习兴趣高 。教师能以此为契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绝好方法。  关键词:战争爱国主义情感 影视语言艺术  作为专业的历史教师,除具备课堂管理的能力和博约的历史知识外,如何做到情感教育的渗透还需要下一番大功夫,在多年专业课的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利用影视材料导课更有艺术
期刊
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体质是人体的综合质量。是人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相对稳定的特征。它包括体格、体能、适应能力和精神状态。新的健康观主要是指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