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瓷上荷花纹饰的演变

来源 :江西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15m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花自魏晋南北朝起(始见于青瓷)成了中国陶瓷装饰的传统题材。
  魏晋南北朝至隋代,荷花多以莲瓣纹的形式出现在碗、盘类器物上,碗类多在外壁刻划纹饰,盘类多在盘内壁中心刻划纹饰。后来逐渐推广到罐、尊等器物上,装饰技法增加了模印、浮雕、堆塑等,最常见的是用堆塑技法在器物的颈、腹、足各个部位分几层装饰,或在器物腹部模印。如1948年出土于河北景县封氏墓的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通体有纹饰十三层,以莲瓣造型为主设计烧制,刻划出精细的线条,浮雕出莲花花瓣。长颈直口,外沿饰有一对桥形耳,颈、肩交界之处有六个双系环耳,在颈部贴塑六团宝相花,压印六面兽纹。盖为僧帽形,盖顶有方形钮,在盖的四周雕饰有莲瓣纹……采用刻划、雕塑、模印、粘贴等多种技法,营造出繁缛瑰丽的纹饰,尤其那向外伸展的层层莲瓣宛如一朵鲜活盛开的莲花。”隋代的《青釉兔钮莲瓣纹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外壁模印莲瓣纹一周,颈部有间以条纹的6组团花。
  唐代突破图案化、程式化的莲瓣纹装饰形式,出现了具有写意风格的完整的荷花图案。工艺上也突破了刻划、模印、浮雕、堆塑的技法,出现了彩绘的形式。由于政治、经济的开放,文化的对外交流,瓷上的纹饰也采纳了外来因素。如长沙窑烧制的《黄釉褐绿彩云荷纹罐》(扬州博物馆藏),以褐、绿两色的圆点相间排列组合成联珠状云荷纹。云纹是以五朵小如意云组合成的一朵大如意云,云纹两侧各饰亭亭玉立的莲花一枝,对称的两组云荷纹之下的间隙处饰有一枝荷叶纹。罐体上完整的赏心悦目的云荷纹图案,意趣横生,别具一格。纹饰采用的联珠纹与波斯萨珊王朝工艺上的珠纹相同,颇有异国风格。
  宋代受花鸟国画写实精神的影响,瓷上的荷花纹饰亦具写实性,荷花在瓷上的装饰内涵不再只局限于佛教文化,而开始渗入了中国的文化内蕴,具有了浓厚的世俗气息,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如耀州窑烧制的寓意“连(莲)生贵子”的《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碗内印四童子各持一枝莲花嬉戏玩耍。童子活泼天真、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磁峰窑烧制的《白釉印花鹅戏莲纹浅腹碗》(四川宋瓷博物馆),碗内壁印饰四鹅戏莲纹,图中莲叶摇曳,鹅戏莲间,一派乡野逸趣。碗的底心也饰有莲纹。


  元代崇尚牡丹,莲纹不再是瓷器的主体装饰题材,而作为辅助纹饰装饰在器物的口沿、肩颈、腹部、底足上,装饰技法改为绘画。最常见的是作为边饰的变形莲瓣纹(俗称八大码,外廓由外粗内细的两道线构成,线条转折生硬,显得棱角分明。瓣与瓣之间均留有空隙,瓣内绘制各种纹饰。其中以绘制火珠、火轮、银锭、珊瑚、犀角、双钱等图案的杂宝纹最有特色)和缠枝莲纹(又称串枝莲、穿枝莲,以上下周转的莲花和相互缠绕的枝叶组成图案,委婉多姿,富有动感。寓意“生生不息”)。如《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变形仰莲瓣。
  元代也有少量的作为主体图案的“莲池鸳鸯”、“莲池水藻”纹饰,其“荷花、荷叶、莲蓬都不填色,鸳鸯、水藻都带几笔水纹,仿佛水在流动”。
  明代除延续了元代的缠枝莲、变形莲瓣纹(轮廓线条变得圆润,瓣内的图案也相对简单,仅见团花、云纹等)外,还出现了大量与莲纹合绘的图案,如龙穿莲、凤穿莲、缠枝莲托八宝、缠枝莲托梵文等,如《弘治青花荷塘游龙纹碗》(故宫博物院藏),碗内口沿处绘海水纹一周,碗心绘莲池游龙纹,外壁绘两条龙在莲池中穿行,莲花、水草因龙的穿行而呈舞动状。
  明代还出现了寓意“一品清廉(莲)”的“一束莲纹”,如《宣德青花束莲瓷盘》(郑州博物馆藏),内壁分三层构图,盘口沿绘波浪纹,盘腹由象征高洁的菊花和莲花、代表富贵的芍药和牡丹等七种花卉组成缠枝纹,盘心是极具动感的似在风中舞动的“一束莲纹”。
  清代丰富多彩的色料,精湛多样的工艺,使得瓷上绘画更加成熟完美。瓷上的纹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有寓意“连(莲)年有余(鱼)”的莲池鱼藻图、寓意“一路(鹭)连(莲)科”的鹭丝莲花图、寓意“本固枝荣”的莲花丛生图、寓意“和(荷)而平(萍)安”的荷花浮萍图等,不胜枚举。如《康熙五彩一路莲升凤尾尊》:彩料的红、黄、蓝、绿、紫寓意福、禄、寿、喜、财;尊颈部扎根于池水之中的并蒂莲寓意“基业稳固、好事成双”,尊腹部飞翔于荷塘之上的白鹭寓意“青云直上、飞黄腾达”;尊体外撇的大口寓意“财源广进”,外鼓的腹寓意“富贵圆满”。整件瓷器每个细节都有寓意,不仅图有寓意,且色、型都涵寓意。
  缠枝莲和莲瓣纹在清代得到延用,不过与明代疏朗自然的风格不同,开始向繁密、规整、对称发展,装饰性极强。清中后期民窑青花缠枝莲纹常加绘双喜字。
  清末民初,出现了瓷上文人画。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尚品格的“君子之花”——荷花,被文人士大夫借以喻己喻人,赞美身处污俗环境却能保持纯真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的志士。那些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瓷上荷画极具国画韵味。
  我喜欢“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的荷,所以我也喜欢画荷。自从学习绘画以来,我一直都在研习前辈的荷画,从前辈的作品中汲取精神营养,学习绘画技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深入生活,师法自然,以新彩借国画技法创作了《香远益清》等清新的荷花作品。我的荷画获得了时人的喜爱,我将继续努力研究、学习、创作更多、更好的荷画作品。



其他文献
我是个瓷艺工作者,以绘制人物瓷画为主。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创作人物瓷画最重要也最困难的有三点:一是人物形象传神,二是文化内涵丰富,三是与器型完美结合,装饰性强。前二点与国画相同,后一点为瓷画所独有。  首先是人物形象必须传神。  人物瓷画作为人物画之一个分枝,愈来愈不满足于形似,而追求一种“神似”的境界。所谓“神似”,指的是将人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反映出来。“神似”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
期刊
“百宝栏杆护晓寒,沉香亭畔若为看。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这是明代诗人冯珍写的一首牡丹诗。牡丹也称木芍药、富贵花。农历谷雨前后开花。花大如盘,色泽艳丽,故深受大众的喜爱,被人们誉为花中之王。中国人历来都把牡丹作为富贵吉祥,繁荣幸福的象征。因此牡丹花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的诗画题材,形成高雅的牡丹文化。  现代陶瓷装饰中牡丹题材继承了传统装饰的优良技巧,结合当代审美观念创作出不少的表现形式,不仅
期刊
花鸟画,是中国三大画科(人物、山水、花鸟)之一,以花卉、蔬果、翎毛、草虫、鳞介、禽兽等动植物为描绘对象。画法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其写意之法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  如何才能表现好物象的神态呢?只有师法自然。  清·邹一桂·《小山画谱》曰:“要之画以象形,取之造物,不假师传。自临摹家专事粉本,而生气索然矣。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
期刊
构图,指作者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采集、筛选、组织素材,将其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并创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意境。  构图,为达“意”服务,是画之总要,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一幅画能否在第一时间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取决于构图,读者能否读懂画“意”,也取决于构图。构图美,才能吸引读者,构图准确,才能完满地向读者传递画“意”。  瓷上花鸟画的构图要适应其载体——瓷器器型的要求,随之而变化,以求得“画”和“
期刊
我是个瓷画作者,最爱画青花山水,有人问我,画青花山水,你追求什么样的目标?我回答:四好:画好、发色好、与器型结合好,对前人的创造继承与创新好。  首先是画好。青花山水与国画山水渊源极深,是国画山水在陶瓷艺术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因此,要画好青花山水,首先要能画好国画山水。  国画山水画得好的标准是什么?三点:气象、笔墨、韵味。这三点如果达到了较高标准,就是好画,否则就不算好画。拿第一个标准去衡量,
期刊
什么是构图?根据绘画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称之为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构图又称“章法”、“布局”,是将创作意念和艺术思想初步物化为视觉形态的过程。  花鸟瓷画的构图,首先要切合主题,其次要与瓷器的器型完美结合,没有定式。以例为证:  在依官样烧造瓷器的时代,同样是表现“凤穿牡丹”主题的两件瓷器,《元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在壶
期刊
陶瓷艺术中的“走兽”瓷画,是动物形象在瓷上的绘画表现。它属于陶瓷花鸟画科。分工笔走兽和写意走兽。工笔走兽瓷画多以粉彩、新彩工艺表现,写意走兽瓷画多以青花、新彩工艺表现。  走兽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有不少人们喜爱的物种,为历代画家和陶瓷艺术家经常表现。如陶瓷美术家张志汤画马,毕渊明画虎,章鉴画猫等等。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瓷上走兽画作品,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瑰宝。他们的作品虽然内容不同
期刊
朋友告诉我“有人创作了瓷上立体山水国画”,闻之颇感惊诧。国画山水一般绘于宣纸上,是二维艺术;瓷画历来深受国画影响,在瓷上画国画山水经历代瓷艺家的不断传承与创新,早已趋于成熟,能彰显国画山水的风采与品格,但也是在平面上作画,通过笔墨描绘形象,形成二维图形,怎么可能是立体的山水国画?眼见为实,我一定要去看看!  五月的一天,我驱车来到景德镇西南郊区的新都民营陶瓷园二期,走进“任氏山水艺术馆”,去揭开我
期刊
邵麒,1963年出生于景德镇,毕业于陶瓷美术专业学校,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范敏琪同班同学。1980年进入红光瓷厂彩绘车间从事玲珑加彩工作,得到黄卖九大师精心指点。现任龚裕兴画室工艺陶瓷美术设计师,景德镇当代艺术陶瓷精品集主编。作品《江山多娇》参展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获金奖。《鹤乡夜月》、《春意》等在北京报国寺展出受到好评,为陶瓷爱好者所喜爱与收藏。
期刊
汪海陶瓷艺术作品  汪海,徽州休宁人,师从艺术瓷厂老艺人俞华生先生,系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轻工业设计师,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珠山区第7届政协委员、南昌理工学院客座教授。2006年荣获景德镇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作品《心潮》获2006年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伟人风范》获第6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