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山水创作要力求四好

来源 :江西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个瓷画作者,最爱画青花山水,有人问我,画青花山水,你追求什么样的目标?我回答:四好:画好、发色好、与器型结合好,对前人的创造继承与创新好。
  首先是画好。青花山水与国画山水渊源极深,是国画山水在陶瓷艺术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因此,要画好青花山水,首先要能画好国画山水。
  国画山水画得好的标准是什么?三点:气象、笔墨、韵味。这三点如果达到了较高标准,就是好画,否则就不算好画。拿第一个标准去衡量,看它的构图皴法是否壮健,气象是否高华,有没有矫揉造作之处,来龙去脉是否交待清楚,健壮而不粗犷,细密而不纤弱。第二个标准看它的笔墨风格既不同于古人和当代的作者,又能在自己的独特风格中有所变异,摒去陈规旧套,自创新貌;在新貌之中,又笔笔有来历,千变万化,使人猜测不到,捉摸不清,寻不到规律,但自有规律在。第三个标准要有韵味。让人看一眼就感受到一种艺术魅力,能抓住人往下看,使人玩味无穷。看过之后,印入脑海,不能忘怀,还想看第二遍、第三遍。气韵里面,还包括气息,气息近乎品格,每每和作者的人格调和一致,有一种纯正不凡的气味,健康向上的力量,看了画能陶情悦性,变化气质,深深把人吸引过去。
  这三个标准说来简单,达到极难,需要画作者作长时间的艰苦努力,但再难也要不懈追求,尽可能达到这个高度,只有这样,画青花山水才有个扎实的基础,才有可能创作出气象高华壮健、笔墨变化多方、韵味融液腴美的好的青花山水作品。
  其次是发色好。国画山水画好了,用青花料(钴料)在瓷器的半成品坯体上进行彩绘装饰,创作出好的青花山水就成为可能,但也仅只是可能而已。因为青花毕竟不是国画,它与国画在秉承中国文化、体现中国特色美学观念乃至表现技法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青花是在坯上作画,材质上与国画有着本质差异。
  第二,青花用笔也与国画不尽相同。由于材料性能的缘故,在绘制青花时必须考虑料笔的含水量、含料量与坯体极强的吸水性之间的关系,以适当调整运笔疾缓速度。绘制青花山水不能毫无顾忌的随兴挥洒,也不能久久顿笔凝思。料笔停顿一二秒,就有涩滞粘笔、出现青料结节(料刺)之虞;挥笔过速,料水流注困难,线条也难成就。因此,国画中的逆、枯、涩的运笔、用墨方式,在青花中几乎不见,所见多为水分充盈、圆转流畅之笔。
  第三,青花不像国画,画完了就万事大吉,还要施釉,入窑经1300℃高温烧制成瓷。瓷上青花发色的好坏,才是青花成败的关键,常有许多画得极好的青花作品因发色不好而报废。
  所以,并非能画出好的国画山水,就能画出好的青花山水,要成为好的青花山水画家,除了要有扎实的国画基础外,还必须精通青花制作工艺,熟谙坯、料、釉的特性,并能预见青花过火后的呈色效果,这才能够绘制出好的青花山水来。
  还有,就是绘制青花山水,还应符合“适材”、“应型”的要求,使山水画与瓷质、器型和谐结合,突现出青花山水的装饰美。
  青花山水以单一色相构成纹饰,由于工艺的制约,色阶较少,色彩表现层次不如国画及其它陶瓷装饰形式如粉彩、新彩丰富,因而不能套用传统绘画“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构图格局,而应计白当青,宁疏勿密,使瓷质的白里泛青与青料在瓷上呈现的美丽色彩互相照应,均衡分布。如果纹饰过乎繁密或分水过浓,就会产生远看一块疤,近看乱花花的视觉印象。
  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陶瓷器皿,还要考虑装饰产生的不同效果,采取适当的方式。如在瓷板上作山水和在瓶、罐类圆柱形器皿上作山水,构图形式就要有所不同,在上下起伏曲线较大的形体如葫芦瓶及起伏不大而形体较长的冬瓜瓶上作山水也应有所不同,前者不宜上下连通,而可以分割为上下两部分来画,后者则可以把山水画放在瓷型突出的主要部位,用通景式展开。
  总之,创作青花山水,除了深厚的国画基础,还要考虑瓷器的造型、瓷质、使用的工具、材料、颜色的属性等多种因素,同时要预见烧制后的呈色效果,所有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才能创作出精美的青花山水作品来。
  除此之外,为了适应当代各界人士多元化的需求,创作青花山水,还应在继承前人创造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早在明清时期,景德镇就出现了青花斗彩山水,近年来,画家们在传统青花斗彩山水基础上注入了高温颜色釉元素。高温颜色釉是金属氧化物和其它单色釉的结合体,在高温下流淌变化,具有难以控制的不稳定性,其制成品色彩丰富,光艳夺目,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运用高温颜色釉来表现山石的结构纹理,使青花斗彩产生了全新的艺术效果。青花斗彩山水的这一创造,让青花艺术呈现出崭新的时代面貌,受到了陶瓷爱好者的广泛欢迎和一致好评。

其他文献
浊浪滔天军旗耀,飓风肆虐砥柱回。6月份以来,江西、湖北、江苏、福建等多个省(市)突发暴雨、内涝、溃口、滑坡、飓风等自然灾害。一时间,鄱阳告急、九江告急、盐城告急、黄梅告急……危难关头,铁军出征!作为国家应急救援专业力量,武警水电二总队闻令而动,投入兵力36000人次、装备7800台次,多点出击,星夜驰援,一场场抢险救援攻坚战在江西、湖北、江苏、福建等4个省份12地接连打响。  危急时刻有铁军  入
期刊
元青花是华夏各民族多种文化互相交融的产物,于元朝时成熟于景德镇,成为景德镇乃至世界陶瓷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元青花瓷在海外博物馆有大量的收藏,而我们自己长期以来却不识其庐山真面目。直至本世纪初《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拍出2亿多元的天价,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开始对它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有文章说:“由于一种钴料从中亚西亚引入我国产瓷区,才产生了青花瓷”。这种说法,认为青花是泊来品,
期刊
青花山水滥觞于国画,尤其是现代青花山水,几乎就是国画山水的坯上移植,所以,画青花山水,精通国画的画理和画技十分必要。  国画家画山水,讲究取势、章法和笔墨。  取势之法,是要抓住重点,如重点在画幅中间,可用“之”字来取势,即下方开头偏右,稍上偏左,再上又偏右,再上又偏左,屈曲如“之”字形;如果重点在上面,则可用“甲”字来取势,上面厚实,下面轻虚,如同“甲”字;此外,如重点在下面,用“由”字取势,在
期刊
中国梦 瓷都情  夕照霞霓  映衬你钢毅的身躯  斑驳城墙  烙下你千年的梦寐  传承创新  一次次享誉世界  熊熊窑火  一代代生生不息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陶瓷书法艺术在景德镇蓬勃兴起,出了一批陶瓷书法家,许多好作品,媒体对此也常有评介,但关于如何欣赏陶瓷书法艺术的文章却鲜有所见,偶有涉及也语焉不祥。因此,笔者不揣冒昧,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不成熟的意见,以抛砖引玉,并向书法专家请教。  我以为,陶瓷书法作品有四美。哪四美?  一、文字的内涵美。  陶瓷书法作品以文字为素材,其文或为历代著名散文,如王羲之《兰亭集序》、范仲淹《岳阳
期刊
牡丹纹饰是自宋代以来瓷上的主要装饰纹饰之一。  宋代以图案的形式用刻划和模印技法在瓷上装饰牡丹,构图形式有折枝式(盘、碗内只有一枝牡丹),分格式(以盘、碗心为中心,放射性分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有一枝独立的牡丹),对枝式(两枝分别独立的牡丹翻转对称构图,但无缝隙,独立而统一),交枝式(两两枝茎相交、轴向完全对称的牡丹构图,可以有多组),环枝式(几朵牡丹的枝叶相互衔接,组成一个环形图案,多出现在盘、碗
期刊
我是个瓷艺工作者,以绘制人物瓷画为主。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创作人物瓷画最重要也最困难的有三点:一是人物形象传神,二是文化内涵丰富,三是与器型完美结合,装饰性强。前二点与国画相同,后一点为瓷画所独有。  首先是人物形象必须传神。  人物瓷画作为人物画之一个分枝,愈来愈不满足于形似,而追求一种“神似”的境界。所谓“神似”,指的是将人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反映出来。“神似”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
期刊
“百宝栏杆护晓寒,沉香亭畔若为看。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这是明代诗人冯珍写的一首牡丹诗。牡丹也称木芍药、富贵花。农历谷雨前后开花。花大如盘,色泽艳丽,故深受大众的喜爱,被人们誉为花中之王。中国人历来都把牡丹作为富贵吉祥,繁荣幸福的象征。因此牡丹花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的诗画题材,形成高雅的牡丹文化。  现代陶瓷装饰中牡丹题材继承了传统装饰的优良技巧,结合当代审美观念创作出不少的表现形式,不仅
期刊
花鸟画,是中国三大画科(人物、山水、花鸟)之一,以花卉、蔬果、翎毛、草虫、鳞介、禽兽等动植物为描绘对象。画法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其写意之法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  如何才能表现好物象的神态呢?只有师法自然。  清·邹一桂·《小山画谱》曰:“要之画以象形,取之造物,不假师传。自临摹家专事粉本,而生气索然矣。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
期刊
构图,指作者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采集、筛选、组织素材,将其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并创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意境。  构图,为达“意”服务,是画之总要,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一幅画能否在第一时间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取决于构图,读者能否读懂画“意”,也取决于构图。构图美,才能吸引读者,构图准确,才能完满地向读者传递画“意”。  瓷上花鸟画的构图要适应其载体——瓷器器型的要求,随之而变化,以求得“画”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