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化思维,培养学生迁移推理能力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思路题对综合思维能力要求高,但考生失分多,究其原因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弱,不能将已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推理运用。通过结构化思维的训练,将促进知识之间的关联,迁移推理,形成实验思路。
  1 结构化思维与迁移理论
  结构化思维是通过分类归纳,将要解决的问题拆解成几个相互联系又条理清晰的关键问题,再分析,寻找事实基础。其核心是简化信息和选择重要事实,从复杂问题中抓住问题的核心。其本质是搭建思维框架,从而保证逻辑清晰,形成复杂问题一结构化一简单化的过程。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迁移是有意义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知识结构化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规律性知识比事实性知识可迁移性更强。结构化思维即是提炼出规律性的知识要素,使知识结构化,促进知识的正迁移。透彻理解实验本质,挖掘经典实验的思想方法,形成结构化思维,将促进新情境下实验思路题的迁移推理运用,如图1所示。
  以“实验思路”专题复习为例。要形成实验思路,需要学生基于结构化思维的建构,掌握实验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有效进行迁移推理运用。例如,要解决。实验思路”这个问题,得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形成结构化思维框架,再筛选题干新情境的关键信息,对应思维要素框架,迁移链接已学知识,关联推理,归纳重组,精准高效答题。
  2 立足教材,探究思维结构化,迁移推理
  生物学科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以教材知识为载体。学生应该建立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科学探究的思维结构化,调整概括原认知,顺应性迁移推理到新情境的问题解决中。
  2.1 设计单个实验的思路题
  对于单个变量的实验题,通过结构化思维,突出解题要素,使学生答题思路条理清晰。
  【例1】(2011.全国Ⅱ.29)--从温度为55-65。C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提取题干的关键词,形成两个思维要素:①出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②如何控制自变量,检测因变量?接着,指导学生迁移知识。学生聚焦实验变量,结合已学知识分析推理。教师提出问题:题中要求的“测定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你联想到已学的什么知识?并展示教材对应的曲线图,追问:你能如何描述曲线变化?如何将学过的教材图迁移推理到此题?如何探究得出结论?学生的分析如图2所示。
  推理三段论亦是结构化思维的表现。基于教材实验插图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推理:①大前提:实验原理是酶活性受不同温度影响(教材);②小前提:该实验题符合实验原理;③结论:该题目实验结论与教材图一致。学生只有迁移到教材实验,才能对曲线峰值形成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运用。通过相似性类比和推理,学生可以形成由“题干信息一关联教材原理(插图)一思维结构化一实验思路”转换的迁移推理。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由答案逆推,反思总结实验思路的答题规律,归纳出实验思路题的三个环节:①写自变量的控制;②写因变量的检测;③写实验预期及结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逆向迁移,促进学生归纳出答题的结构化思维。
  教师设问:还有什么与之相似的曲线,也有类似的探究思路?学生发散联想到:探究酶催化作用最适pH;探究生长素促进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由种群S型曲线推测鱼的最适捕捞量。教师引导学生将原有的思维格式化进行顺应性迁移推理,做一题,通一类。
  高三复习课中,教师应把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核心知识与探究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格式化,促进知识迁移。
  2.2 设计两组实验的思路题
  对于变量多、情境复杂题,结构化思维的训练尤其必要。通过教师的问题点拨,学生将题干信息与教材知识迁移关联,推理实验探究的内在逻辑,将探究的思维格式化,复杂的问题条理化、层次化,形成针对性强的探究主线。
  [例2](2017.全国I.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变量用什么来表示?如何区别RNA或DNA分子?此题可以用五碳糖来区分吗?题干什么信息提示了是通过碱基来区分?用什么碱基来区分?接着,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用什么研究方法来研究遗传物质?联想到教材的什么实验?如何让病毒标记上放射性?病毒可以在含尿嘧啶和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吗?病毒可以以大肠杆菌作为宿主细胞吗?因变量检测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相互印证甲、乙两个组?科学探究的流程是什么?并引导学生将题干信息转化成如图3所示的实验探究结构化思维,梳理成目的、假设、原理、变量、方法和结论的6个答题思维要素,再将每个要素具体化,获取支撑要素的事实,形成递阶的层次分析。教师通过简洁的关键词和关系连接,将隐性的思维过程可视化,以训练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提炼出实验思路。
  解答此题时,学生的思维瓶颈在实验原理的迁移和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其关键点是选择什么物质来控制和区分遗传物质,并找出对应的因变量检测指标。教师可与教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相关联,将该实验原理思维格式化,从病毒的标记、培养、结果及结论三个维度进行的归纳梳理,可以促進学生迁移相似性知识,突破思维瓶颈,形成从教材实验原理到实验思路的重组性迁移。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应该深度挖掘经典实验,透析经典实验的思维逻辑链条,理解其科学本质和科学思想方法,思考采用这种科学方法的原因、实验价值,体会实验设计的严谨缜密。   2.3 挖掘教材内容,转换成实验思路
  复习课中,教师应该挖掘教材内容,寻找实验思路的切入点,渗透到教学中,将其纳入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材中的核心概念、经典实验、资料分析等都是很好的素材,可以被改编成实验思路题。
  例如,针对人教版必修1教科书63页中的“资料分析”图,改编实验思路题为“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细胞吸收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学生需透彻理解和分析重要概念“选择透过性”,厘清实验思路题设计的三个思维要素在图示横纵坐标的体现,实现从教材重要概念迁移推理到改编题。同时,通过相似性的类比推理,又可以迁移到相似内容的2019年全国Ⅲ卷29题:“(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 )和硝态氮(N03-)。己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4 和N0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 和N0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题干信息,形成结构化思维(图4)。条理清晰而有层次的思路框架,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快速迁移并答题。
  3 挖掘经典题,科学思维结构化,迁移推理
  高考经典题是教学中不可多得的探究素材。实验复习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经典题型的科学思想进行思维格式化,构建由学科思想方法统摄的思维结构,并将经典题变式训练,重组性迁移推理形成实验思路。
  3.1 借鉴经典题的结构化思维,迁移推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干新情境与经典题的共性和差异性,借鉴经典题的结构化思维,进行重组性迁移,是提高答题能力的快捷方式。
  [例3](2019.全国I.29)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回答下列问题。(3)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请以该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要答2019年全国I卷第29题,可以参考经典的2017年29题实验思路题的结构化思维框架。两道题目相似之处是都为两组实验,但新情境的关联及信息处理是关键。2017年题为探究性实验,两组实验为条件对照,分别同时进行。2019年题为验证性实验,是验证第一个实验成立的基础上,验证第二个实验。此题的关键是判断两个实验成立的逻辑关系。即ABA缺失突变体经干旱处理后气孔开度不变,之后再经ABA处理(加ABA),气孔开度变小,则结论成立。借鉴2017年题的思维结构化框架,迁移至此题,引导学生梳理题干信息,形成五个思維要素及对应的子要素,至上而下,建立逻辑主线,形成解题的思维结构化(图5)。
  学生对情境复杂的经典题隐含的科学思维挖掘提炼,思维格式化,正确处理新情境信息,关联推理,将促进经典题到新情境题的重组性迁移,使答题事半功倍。
  3.2 经典题迁移推理,改写成实验思路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挖掘提炼经典题,开发实验设计的素材,与教学内容对应,进行变式训练,改写成实验思路。结构化思维促进学生对改编题建立实验思路的条件反射,形成迁移顿悟,提高答题能力。
  [例4] (2017.全国I.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一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易错的C、D选项蕴含着丰富的逻辑思维,教师要善于发现其改编价值,进行变式训练,改编成题目“研究员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提取液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设计实验验证该提取液不是呼吸抑制剂,而是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由于第二次过敏原刺激,才出现过敏症状,推理出必需设计两次实验。但注射液若是呼吸抑制剂,第一次就表现出症状,则发现原题干即是变式训练题的实验思路答案。
  总之,教师应捕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训练学生思维结构化,对新情境进行相似性类比和推理,形成顿悟,产生认知“同化”,实现知识迁移运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其他文献
应用有理数运算的有关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从中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要不断提高用数学的意识,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数学史上的猜想有很多,其中哥德巴赫猜想因为命题简单(只要有初中数学知识就能看懂)而为全世界所熟知.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给欧拉的信中指出: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例如6 = 3 + 3,8 = 5 + 3,10 = 5 + 5,12 = 7 + 5等.  欧拉经过一番努力也未能证明它,但他认为这个猜想是正确的.  这个问题的叙述如此简单,而欧拉却不能证明,因而吸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下面以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地面上的植物”一节中被子植物为例,阐述精选多样化材料辅助教学,创设多元化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1 设计理念基础  1.1 教材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从地面上的多种生态系统人手,通过介绍一些典型植物的生
摘要以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采用本校“3 1”教学策略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节概念教学。教学中以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过程的真实实验材料为素材,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基于学生对资料的分析与探究、抽象与概括,帮助学生分析物质和能量变化,概念建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并以此来建构“光合作用过程”这一核心概念。以期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中生物课堂的创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概念教
摘要 以细胞呼吸为例,探讨四环节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创建高效创新课堂模式,适应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 四环节教学法;细胞呼吸;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 91  文献标志码B  生物学是一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科目。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同时也提升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校依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需求,提出
近几年以整式加减为载体的中考题新颖别致,注重实际应用,较好地考查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下面就让罗老师带大家一睹整式加减的新风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以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为例,介绍如何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探究并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高阶思维;假说-演绎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1问题的提出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思维过程划分为6个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记忆、理解和应用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和创
摘要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堂教学实践为例,提出较好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式——体验重历式教学,即引导学生利用假说演绎法,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下开展主动探究与知识建构,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重走科学家的探索之路,使其逐步形成高中生物学科中倡导的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  关键词科学史教学 体验重历 假说演绎法 生物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科学史教学是生物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
摘要:“课程思政”是将挖掘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隐性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的全方位发展理念。《汽车商务礼仪》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于人文科学课程特点和“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汽车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契入点和实施方法。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探索与实践教改项目,初步取得育人成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 敬业 文明 汽车商
摘要 通过试题引发对食物链中几种鱼类分层现象及原因的思考,设计实验对5种不同食性鱼类的外形和消化器官进行形态学对比,探讨不同食性鱼类分层现象与环境的关系。同时,通过解剖结构绘图、互动交流展示等环节,加深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的认识。  关键词 鱼类 食性 环境 分层现象 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91 文献标志码B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