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要在实践中掌握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_liuyu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基础知识的获得不仅依靠老师课堂的讲解,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实践,例如采取听说读写等方法进行反复的模仿记忆操练才有成效。
  有些英语教师,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现象讲解得详详细细,认认真真,学生也能背出那些语法规则,但是实际运用起来却错漏百出,没有真真正正地运用好语法,掌握好语法。例如: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材初一下学期教到一般现在时态,教师很容易讲清楚,学生也很快记住了相关语法规则:一般现在时,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谓语动词要加s或es;当主语是其他人称时,谓语动词用原形。但是,由于汉语没有这种变化,学生很容易做错。
  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接受这种语言现象,养成习惯,做起题来万无一失,就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的练习才行,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多给出例子,例如:他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He gets up at six every morning.他们(你们)经常在学校吃午餐。They(You) have lunch at school.等等,老师还要指出动词加es或es的变化与名词的复数形式一样,并注意把以上两句变为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时的情况作讲解。变否定句时把doesn’t或don’t加在动词gets和have前,第一句加了doesn’t以后gets要改为get,第二句动词have照抄即可。把以上两句变为一般疑问句,第一句在句子开头加Does,动词gets变为原形get,大写H要改变为小写h,第二句在句子开头加Do,大写T要改变为小写t,其他照抄,句末加问号即可。又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学生也很快记住了语法规则:现在进行时是由助动词be的现在式(is, are, am) 动词现在分词(动词 ing)构成;现在分词构成有三种情况:一,一般的动词直接加ing;二,以不发音e结尾的动词去掉e再加ing;三,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且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应双写这一辅音字母再加ing。可是学生翻译或运用起来不是把助动词be丢掉,就是把现在分词的ing丢掉。例如翻译:我正在读英语,正确翻译是:“I am reading English.”而学生往往翻译为:“I am read English”或“I reading English”。再如学习了动词以后,学生们学习了行为动词作谓语,还是忘不了“be”,例如翻泽“我每天学英语”,正确的翻译是:“I study English everyday.”多数学生却翻译为:“I am study English every day”.
  总之,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犯这种或那种语法性错误的现象很多,它的主要原因是东西方语言习惯的差异。要克服这种错误现象,必须着重听说读写的训练,着重于实践。反复实践,反复训练,才能得以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才能做到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那么,对课文和句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语法现象怎么教?我认为不是当新的语法知识一出现就开始大讲,特讲,讲个不停。特别是一些比较难的语法项目,很难在学生初次遇到时就能讲明白的。有些语法知识最好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以后再进行讲解。比如,教到被动语态时,先让学生理解了句子意思才讲解。The desk is made of wood.这书桌是木材做的。English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世界上大多数人讲英语。然后,教师指出被动语态的结构是由be 动词过去分词构成,不同的时态be的形式分别不同。举例一一讲解不同时态被动语态的句子。
  对于一些还没有教到的语法知识,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其意义,把它作为句型来记忆,而暂不作其他要求,等到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以后再回过头来讲解,这种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听不懂,做不对,说不出,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现在完成时是初中阶段很难学的一个时态,内容多,难理解,与汉语习惯差异大,只能一点一点地讲从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Book III里的unit 6开始,课本里有四个单元,在十六课中都逐渐出现现在完成时态,先从对话Have you got...?入手,指出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及逐一举例讲解出现的各种情形。总之,现在完成时只能慢慢地讲解,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系统地加以归纳、比较、总结并用于指导实践。
  由此看来,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要教学生在运用中学,在实践中学,从感性到理性,从认识到实践,经过多次的反复再现、操练才能学好它,用好它。
   (责编 黄 晓 周侯辰)
其他文献
为什么很多学生对语文毫无兴趣?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在本该是大胆自如地运用语言的语文课堂上“沉默是金”?有什么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如痴如醉地跟着教师走?能不能努力使我们的语文课每天都成为学生们最期盼的课程?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至今仍有的童心,让我和学生贴得更近;不断的尝试,让我的梦不再遥远!我的课堂我做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快乐地学习着。    一、一
扎实的语法知识是英语阅读速度和质量的保证,是英语写作技巧的关键。因此,语法教学显得举足轻重,但关键在于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注重课堂语法教学的语用功能。本文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误区入手,解读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有关语法教学的教学目标及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并从语境式、探究式、任务式和学生主体式几个角度介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一、走出认识误区,重新定位语法教学     误区一:过度强调语法形式
学困生是指有学习障碍、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研究表明,学困生中有许多人都患有多动症,其症状表现为精力分散、多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等。本文从语文学困生的表现及其转变策略两方面入手,探讨转变学困生的策略,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语文。  要使学困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热情和兴趣,由厌学到愿学,由愿学到乐学,由乐学到好学,作为教师更应该用真情和热情去滋润他们的心田,让他们能
学生们面对作文,往往会爆出一片无奈地呻吟。笔者对此进行深入反思,反复尝试,从设计思路框架入手,在思路联想的关口处,帮扶学生走一程,使学生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  一、强化素材积累,设计话题联想链条图  笔者平时在训练学生积累话题语料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素材与以下话题链联系起来,以便在写作中形成思路,展开联想。  二、引导框架设计,由实及虚层层展开写作思路  【教学任务】作文《校园冬雪》  【教学过程
作文时,如何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使之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章有了灵动的结构、巧妙的构思定会让阅卷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这对于考生来说是何等重要啊!作文结构形式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片段结构    片段结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结构创新方法。它是指文章在结构上由看似独立的几个片段又能围绕同一主题而展开。这种片段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结构自由,可以避免起承转合
“学困生”一直是困扰千百万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的教师的心病,是千百万含辛茹苦抚育子女的父母的烦恼,也是无数班主任常常感到束手无策的难题。作为一名外语教师,我常遇到一些学生,他们学习英语费时费力,收效少,学习成绩差。这些学困生的形成是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自我控制能力差,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不足、家庭社会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原因所致。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  第一,从学生的实际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年轻的时候曾智斗盗马贼。  一天,他父亲的一匹马被人偷走了。华盛顿同一位警察到偷马人的农场里去讨要,但那人拒不归还,还一口咬定那匹马就是他的马。华盛顿见此人蛮不讲理,便用双手遮住了马的双眼,对那个偷马人说:“要是这匹马真是你的,你一定很熟悉它。那我问你,这匹马的哪一只眼睛是瞎的?”“右眼吧……”偷马人犹豫地说。华盛顿放下蒙右眼的手,馬的右眼并没有瞎。“我记错了,马的左眼才
写作是需要一点灵感的。的确,只要灵感一来,学生写作就会思如泉涌、妙笔生花。然而灵感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许多的学生写不出文章时总会以一句“没有灵感”来搪塞教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灵感呢?笔者认为,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厚积才能薄发。教师要激活学生的灵感思维,就必须为灵感思维构建起一座厚实的思维信息资源库。  如何构建起一座厚实的思维信息资源库呢?  近年来,本人尝试利用“四问式”审题法对学生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诗国”,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诗歌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陶冶美的心灵,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等等。诗歌有着教育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的特征,因此常吟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想象,还可以提高我们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本文针对诗歌教学的现状,以及新教材对诗歌教学的要求谈一些个人的感受和见解。
这是一次使我回味无穷、受益匪浅的作文训练!  [题目]为了  [要求]①在横线上加上“山”、“水”、“绿”等字,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在写作中,适当穿插描写、抒情及议论等表达方式。  刚把题目摆在学生面前时,他们的眼神中出现了困惑,我感觉到学生在写作此文时将会遇到较大的困难。为此,我引导学生用增加(减少)作文题目字数的方法进行审题。比如,针对“绿”来分析,学生大多写出了以下几种题目: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