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ini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力已经成为中考英语的一部分,但听力历来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怎样提高学生听的能力,是广大英语教师极为关注的问题。听是言语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也是接受信息的手段。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和培养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经过良好的英语听力训练后,应达到以下的要求:第一,了解所听语言材料的大意;第二,能够抓住材料中的具体细节;第三,能够把自己所具备的已知知识与听力材料中所述的内容进行比较,以辨别其正误;第四,能够判断说话人的意图和感知说话人对问题的态度。要使学生达到上述英语听力的要求,掌握一定的听力理解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平常的训练中,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一、选择合理的材料
  所选材料应尽可能的真实、自然、有交际意义,要有适当的难度和速度。材料可以是对话、故事、新闻、报告、歌曲等。内容可以包括日常生活、科学知识等。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音像材料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优美的语调、地道的发音、纯正的英语以及有趣的故事情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地视听活动中获得听能训练的最佳效果。具体地说,作为拓宽学生听力的材料,难度要适宜,要略低于课文文字材料;语速要适当,要稍慢于跟课文配套的朗读磁带,可以略快于领读磁带;用词以口语为主,主要体现实际生活中的话语。
  二、注意材料的知识性与条理性
  对学生来说,能学到教材所学不到的知识或能拓宽教材知识,是保证热情与兴趣的动力。内容与教材相关,又要适当延伸,能起到既巩固课堂知识,又丰富课外文化的作用。同时,作为给学生训练的材料,要具备系统性、条理性。不要有类似或相关的内容重复出现,最好对材料内容进行有条理的分类。
  三、听力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听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听力的选择要根据听者的词汇量大小及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定。开始可以听一些有文字材料的有趣简短的文章或相应的听力测试材料,而后可以听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听力材料,如英语新闻和英语歌曲等。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从听觉方面去感知和适应现代英语的各种题材、体裁、方言、场景。
  四、听力训练要注意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精听是听力的基本功。这不仅要求听者听懂文章的大意,还要听清文中的基本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听音时应选用难度适应配有文字的听力材料,逐句播放录音材料,以句为单位,要求学生口头复述原句。这样做,教师既培养学生的精听能力,又有意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为逐句复述,毕竟内容少,容易抓住信息,进行快速反应。但是要注意,既不可看完再听,又不可边看边听,因为看会掩盖或削弱听音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不利于听力水平的真正提高。如果反复听还是听不懂的话,此时可带着问题参看文字材料,然后再听,这样可更好地掌握所听内容。为了提高听的质量,引导学生专心听,教师要有意营造竞争气氛,欢迎和鼓励学生自由站起来抢答、复述机会;同时训练学生快速反映和脱口而出地表达习惯。这种把听、说有机结合的训练形式不但能了解学生是否听懂,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记忆力与快速反应能力。逐句复述能更好地模仿语音、语调,同时增加对录音材料的感悟与理解。泛听是对精听的巩固和补充,所听的内容要广泛。泛听时不必像精听时那样字字句句都听懂,能听出文章的大概含意,回答出所给问题即可。无论精听还是泛听,听者在听音时都要抓住关键词,记忆所听关键信息。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充分利用song、game、chant、story telling等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制作新颖活泼的课件,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unit 10课中,根据课文内容编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The tiger and the dog》,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很轻松、愉快的学习好了这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注意发明一些小技巧,让学生在兴趣中记忆枯燥的单词、词组和语法。对初一学生讲“be”的用法,记口诀:I用am,you用are;is跟着他,她,它。要问复数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又如,Double O的长短音,编三字经如下:煮毛木,看好书,脚送[u],立后屋。除此之外,读长[u:]。教师只要常收集,多积累,勤总结,口诀就会源源不断,教学也一定会趣味横生。
  学生对于轻松自在、快乐的教学气氛往往能充满兴趣,能积极地参与课堂,并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授《what coulour is it》这一课时,我把这七种颜色用在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七种物体身上,并把他们串成一个既贴近生活实际又有趣的故事。一上课,我拿出了一个棕色的猴子图片,给学生介绍说它便是故事的主人公。这时便引导学生学习第一种颜色—Brown。出于对故事和猴子的好奇,学生很快就学会了brown这一生词。然后,我又介绍说:“The brown monkey is a fruit sel ler.Do you know what does he sell?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激活了,挣着抢着要说出自己的猜想。有的同学说:苹果、梨、西瓜,有的说:apple、banana等。我一边肯定学生的回答,一边拿出了苹果、香蕉和西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自然地引出了red apple、yellow banana、qreen water-melon三种事物,red、green、yellow这3种颜色学起来也格外地轻松。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由于故事的吸引而记住了其中出现的七个事物以及它们的颜色,使得原本枯燥又容易混淆的七个颜色的单词具体清晰了起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提高英语听力水平,需要教师做好各方面的精心准备,并且在此基础上多听多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让学生思维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一、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提问在语文课堂上至关重要,它是学生获得知
诱导教学法在每一科的教学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就体育课中的诱导教学法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语言诱导的方法  语言诱导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语言诱导是将要学习的动作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在学生大脑中初步建立一个形象概念的过程,并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  首先,激发学生兴趣的诱导。在课的引入部分,如果能运用语言诱导来达到此目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开学初的室内引导课上,给学生介绍本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 PM 的石化厂变电站自动化电力监测系统 ,PM 是基于监测和控制设备的微处理器 ,它与 PLC、上位机等设备共同构成电力监测系统。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摘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本文以所在基层党组织为例,首先介绍所在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其次分析目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阐述今后如何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关键词】基层党建 做法 问题 思路  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把听、说、读、写、思、画等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使之相得益彰。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小学 低年级 阅读教学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
俗语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同样,上天赐予了每个学生天赋,只是老师没有发现,如果说优秀生犹如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后进生就宛如未扎根大地,在风中摇摇欲坠的幼苗。他们需要更多阳光的照耀,更多雨露的滋润。而使他们茁壮成长的雨露,便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爱。“爱是无比强大的教育者。”这表明教师只有当他真心真意地爱着学生的时候,才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爱得越深、越切,学生才能“亲
【摘要】教学设计是从教育技术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系统方法,其特征是通过技术的手段使教学更有成效。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环,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媒体与环境的合理组合及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也关系到生物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国家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落实。科学而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 物课堂教学 目标设计 策略  在我国高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和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