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意栖居在语文课堂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tng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用词精练、言简意赅、韵味深长均是古诗词的特征,学习古诗词能够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但是在现阶段小学教育体系中存在以下问题,即学生认为古诗词晦涩难懂,因而在理解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无法行之有效地融入相应课堂活动中。面对此种情况,教师有必要积极地调整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满足学生的多元化成长需求。本文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做出了简要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让诗意栖居在语文课堂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8-0053-02
  引 言
  古诗词语句铿锵有力、充满韵味,语言表述言简意赅、富有美感,所以学生积累古诗文能够有效强化自身的美学认知能力,在优美的诗词中感悟人生,和诗词作者产生心灵上的交互。而就目前来看,不少小学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上的投入仍存在一定差异,无益于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针对此类问题,教师有必要做出创新改革,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更具灵活性的教学方法,以此满足学生的综合成长需求。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语感和思维的成长
  古诗词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古人通过含蓄的表达方式,将各种美好情感深刻地蕴藏在古诗词中,最终所展现出的古诗词作品富含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以及诗人自身的情感意识。从朗朗上口的词句中,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诗词中描写的风景及蕴含的情感,对文学的感悟与认识也会更为深刻,并且还可以此来构思诗人作诗时所处的情境,促进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有助于学生情操的培养和思想的塑造
  古人通过古诗词的方式,以诗言志、以诗载道,古诗词中饱含着文人墨客的壮志未酬、宁静致远、清廉自居、思念家乡的情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学生能获得充足的启迪,同时学会感悟自己的生活、感恩自己的祖国和父母,通过理解古诗词中所阐述的道理,明白人生的意义。这无论对学生情操还是思想的培养而言,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正向意义,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1]。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难点,所以,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并未充分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桎梏,仍将成绩看作衡量教学品质的核心标准。教师为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更高的分数,常常会硬性要求学生默写古诗词内容,并记忆相应的译文,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记忆。此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无法赏析诗词所具备的美学元素,还会导致古诗词的本源情感元素丢失,难以满足学生的综合成长需求,甚至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古诗词在教材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且最为主流、常用的显然是唐宋两个朝代的作品。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色彩是极为丰富的,无不在彰显着古代诗人的情怀抱负,理解难度并不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挑选诗词,精准寻找教学的重心。可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教师的教学方针均出现了相应的偏差,即盲目地要求学生背诵诗词,此种目光显然是过分浅显的。现代教育的核心出发点是让学生的综合素养获得成长和发展,所以语文教师要将侧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地融入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全面成长。在此种情况下,如何扭转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显然成为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专业素养上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教师的教学能力良莠不齐,部分语文教师难以充分认识到诗词教学的意义。从整体角度来讲,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教师自身难以充分领悟到诗词的韵味及内在思想,其对作品的解读仍停留在传统的译文上,甚至无法带领学生一同学习诗词。其次,受限于自身职业能力的不足,仍有部分教师难以对诗词进行深层次解读,无法将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讲解给学生听。这导致学生难以充分融入古诗词中,无法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后,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较大,强硬地将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目标,在每次上课时仅仅为学生简单地讲解知识、中心思想及译文等,而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导致学生普遍难以形成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2]。
  三、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课前预习,提升教学效率
  课前预习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活动,提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和作者情感上的交互和共鳴,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当然,由于古诗词的表达模式和现代汉语的表达模式的差异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此时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便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如果学生没有进行充足的课前预习,那么其在课堂上自然难以全面掌握重难点,并且还有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疲劳感,降低学习效率[3]。
  例如,部编版《赠汪伦》主要表达的是汪伦利用歌声来送别友人,李白借助潭水来抒发自己对友人深厚的感情。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前,可以先行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促使学生充分掌握本首诗的创作背景、创作环境、创作情感等。这样在后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便能够更为有效地融入其中,形成对教材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与认知。   (二)大声朗读引导,深入领悟意境
  我国古诗词的特征是言简意赅,“诗圣”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都是对古诗词语言凝练的赞美。例如,在《江雪》这首诗中,诗人仅仅使用简单的20个字便描绘出环境清幽、飞雪漫天、清冷寂静的画面,同时应用“绝”“独钓”等字词,为读者清晰地呈现出自身高尚的思想境界。在天地间,纯洁的白色和鸦雀无声的环境相辅相成,几乎可以说是万籁俱寂、与世隔绝;而古诗中的渔翁的形象又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又是如此傲岸不屈,即便是在天寒地冻的冰雪世界中也会忘却世间所有烦恼,专心地独坐在岸边钓鱼,这充分展现了柳宗元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为保证学生充分领会此种意境,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采取让学生大声朗读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促使学生联想整首古诗动静结合的场面。这样寓情于景的教学方法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领感悟情感
  科学通过严谨折服他人;而文学则通过感性细腻来感染他人,此种感性并非直观的形象,而是充分包含活力、乐观及勃勃生机的情感载体。古诗词的特征非常鲜明,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体会和分析,使其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思想情感,在凝练的语言中提炼各种情感,最终获得思想上的成长[4]。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对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句,我们如果仅从诗的表面意思来看,可以发现是对景色的描绘,但是再次深入阅读和分析,便能在其中充分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离开所产生的怅然若失的情感。但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并没有充足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想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感悟本首古诗的潜在情感显然是比较困难的,这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着手,创设和诗词意境相契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融入诗人的思想情境中,实现和诗人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虽然小学古诗词的作者并不相同,但是所表现出的情感元素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教师可以将同类型的古诗词做整合处理,诸如在为学生讲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古诗时,便可以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送别情境,以此让学生充分感悟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的情感。这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友情的重视,还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使其形成对诗词意境的深刻理解与认识。
  结    语
  总之,教师如果想要切实有效地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综合成长需要,就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材内容,合理地安排课程,摆脱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束缚,采取丰富、多元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力度,满足学生审美认知能力发展的需要。此外,教师还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保证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需要尝试性地提升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力度,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朗诵技巧、背诵技巧等,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当然,教师还需要强化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真正实现美育教育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程娟娟,苏心.古诗文吟诵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实践研究[J].散文百家(理论),2020(06):104.
  项维.触摸詩文的脉搏:小学高年级诗词赏析教学探微[J].天津教育,2020(17):69-70.
  付小娟.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中华文化的引入与教育方式创新[J].新课程(中),2019(12):129.
  王树志.小学高年级古诗词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2):184.
  作者简介:周艺雄(1981.10—),男,福建厦门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其他文献
摘 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工作,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全面、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提供正确思路和参考依据。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阶段各学科教育中。在当前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将德育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情感价值观培养的首要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影响,着重探讨如何利
期刊
摘 要:游戏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有游戏才有真正的童年。幼儿会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发现自我、认识世界。沙水是大自然赐予幼儿的礼物,拥有较强流动性的沙与水能够带给幼儿强烈的感官体验,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实现更好的深度学习,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沙水游戏;幼儿教育;游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田径课是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田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田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育学情,合理地确定田径课的教学目标;在田径教学中适当融入游戏元素,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适当降低田径教学难度,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挖掘学生在田径运动中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期刊
摘 要: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新课程改革趋势下面临全新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深入分析以生为本的思想内涵,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及需求,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改善阅读的环境和氛围,让阅读变成“悦”读,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高效完成阅读探索任务,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本文分析了激趣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探索以激趣理念为主导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激趣理念;小学语文;阅读课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学科教学需要不断创新,以影视资源为代表的现代化资源逐渐成为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式之一。影视资源的融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公平、均等的感受美、创造美、发展综合素质、提高人文素养的良好氛围,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影视资源;纪录片;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期刊
摘 要: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首次提到了“核心素养”的概念。问学课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问学课堂基于学生的“问”,把问与学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问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由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教师应探索问的艺术,掌握导的关键,拥有学的品质,将课堂变学堂,实现师生共成长、教育远流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教学;水的净
期刊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的培养,以便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中“汲取营养”,并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阅读学习中,使他们逐步由阅读转变为“悦读”,进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素养。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就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
期刊
摘 要: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将孝道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中,能够丰富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能够为每位小学生涂上唯美的精神底色。那么,如何将孝道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中呢?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融孝道文化于读书活动、劳动教育及班队活动中。  关键词:孝道文化;小学;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
期刊
摘 要:“教”与“改”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两大环节。“教”是引导、基础,“改”是支架、保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作文“教”的“多样化”“启发化”教学策略已经得到普及,而“改”仍然以传统的“命令式”“被动式”为主,难以达到“以评促写”“以改优写”的目的,难以启发学生自主写作的思想。本文从叶圣陶先生“不教而教”的思想出发,论述小学“问题式”作文的“启发式”评改策略。  关键词:作文评改;小学作文;问题式
期刊
摘 要: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將生活材料作为美术创作材料,以丰富幼儿对世界和生活的认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从对生活材料的收集、思考和创作到动手制作,教师可以从材料的颜色和形状入手,引导幼儿大胆进行艺术创作,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艺术技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师要引导幼儿从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如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作艺术作品,丰富幼儿的艺术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