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问学课堂的实践探索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首次提到了“核心素养”的概念。问学课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问学课堂基于学生的“问”,把问与学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问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由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教师应探索问的艺术,掌握导的关键,拥有学的品质,将课堂变学堂,实现师生共成长、教育远流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教学;水的净化;问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8-0061-02
  引 言
  教育部于2014年3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到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同时提出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很显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人”。问学课堂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基于学生的“问”,把问与学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论语》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学生的学习必然由善问而始,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是新思想的原动力,是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基础。同时,学生的思维在问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由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
  一、问学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针对“水的净化”课题,笔者设计了两节不同类型的课——非问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A)和问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B),下面对两节课做简要分析。
  (一)教学A过程
  笔者为本堂课取名“穿越时空的净化”,由主人公李白游玩路过黄河边,因口渴无清水,引出课题“水的净化”。本节课以情景对话为线索,李白不断发问:“水中包含什么杂质?”“如何去除悬浮在水中及表面的杂质?”由古人章穆、陆羽等进行解答,从而引出净水的不同环节:沉降、过滤、吸附、蒸馏。下面是本堂课的节选。
  情境创设:李白喜爱游山玩水。一日,李白一行人路過黄河边,不禁感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但此时口渴难忍的他眉头一紧,这么浑浊的黄河水,怎么才能喝上一口?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的净化。如何去除悬浮在水中及浮于水面的物质?古人章穆曰:“春夏大雨,山水暴涨,有毒。山居别无他水可汲者,宜捣蒜或白矾少许,投入水缸中,以使水沉淀净化。”此时,教师介绍:“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沉降法。”教师由此引出絮凝剂(明矾)的作用及使用原理。
  (二)教学B过程
  “水的净化”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和过滤操作的原理,让学生学会操作沉淀、过滤等实验,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使学生形成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在问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学B过程以学生之问为线索。学生一边学一边问,一边问一边展开深度的学,从而让“问”与“学”互动、互促。
  首先,教师让学生先做一个家庭小实验:取一杯浑浊的泥水,观察现象并结合课本知识提出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前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明晰教学目标,充分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寻求净化水的方法的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搜集并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炼出与本课教学目标相契合的核心问题,把问题抛给学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问学课堂上,学生先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师徒帮带的教学模式初步解决问题;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与互动;教师进行精讲点拨,讲解重难点知识,点明本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
  二、问学评价
  (一)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生主体性)
  课堂A设计的线索是“李白之问”,虽然以故事情境贯穿整堂课的始终,也注重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但从学生角度来看,没有让学生先学习和思考,仅靠他人之问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普遍不高。
  课堂B即“问学课堂”,以问启学,以学定教,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
  (二)学生做时间的主人
  课堂A的“李白之问”中,教师把净水的各个环节中的知识点详细地讲了一遍。事实上,很多很简单的知识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可以得到答案,教师的详细讲解反而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而课堂B中,学生解决的就是自己的问题,通过读书、小组交流及师徒帮带,由学生自主解决大部分问题,教师对未解决的问题和重要知识点进行精讲点拨,课堂效率明显提升。
  (三)学生做课堂设计的主人
  课堂A仅仅局限于对净化水的操作进行讲解。在问学课堂上,问题由学生提出来,课堂也是按照学生的问题展开的,学生便是课堂设计的主人。此外,在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后,还有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的问题既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思维的深化,又是对本节课的提升。在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还有挑战自我的环节。整个教学设计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步步推进、环环相扣、逐步上升的螺旋结构。
  三、问学思考
  (一)“问”的艺术
  问题是问学课堂的生命线,是学生“到哪去”的方向标,有价值的问题不仅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更是课堂生命力的保证。要想激发学生问的欲望,培养学生问的能力,保持学生问的热情,教师“问的艺术”至关重要。   在时间点上,学生之问并非固定的,随时随地都可以问。笔者将学生的问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段。
  课前的提问在问学课堂中比较常见,一般情况下,教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选择具体的教学资源,告诉学生将要学什么,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考虑教学资源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是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水的净化”课题中,课堂B采取课前提问的方式,选择了既与教材相关,又便于学生操作的家庭小实验,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寻求净化水方法的兴趣,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自然提高了。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单的方式,内容主要由“问自己、问教辅、问同学、问老师”四大板块构成。
  课中的提问主要包括小组交流及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前者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方式,交流中有同伴的参与,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更容易引发思维的碰撞。在与同伴产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会顺势而生。
  课后的提问与前两者相比更具灵活性和随机性,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随机产生问题;也可以体现在学生的课后练习和作业之中,学生出错的地方、思维有漏洞的地方就是问题。
  (二)导的关键
  问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能够高效、自主地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导。
  1.“学生之问”要“去芜存菁”
  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出现设计问题过多、过于琐碎的现象,“问学课堂”倡导提炼和设计核心问题,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对问题“去芜存菁”,并按重要性排序。这样筛选出的问题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教师之问”要“恰到好处”
  问学课堂不仅仅有学生之问,更要有教师“有价值的问”,有价值的教师之问包括三个方面:要问在学生新旧知识的交点上、要能“拨乱反正”、重在思维的深化[1]。例如,课堂B中,教师问了两个问题:“在过滤实验中,有些同学得到的液体仍然是浑浊的,请你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关于水的净化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请阅读以下四段文字,判断古人净水用的是今天我们所学的哪种方式。”两个问题都旨在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三)学的品质
  如果说“学生的问”是引导学生“到哪里去”,那“学生的学”则是通往“学问的路”。这条路如何走,怎样才能走好,学生要选方法,找门路,要有“学的品质”。
  1.小组合作、师徒帮带
  事实证明,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讨论、辩论、帮带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碰撞,能解决自己的大部分问题。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方法,深入理解了知识,更体验了同伴互相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实现了“共赢”。
  2.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魂”,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兴趣高涨,还能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及实验探究能力。课堂B中,过滤操作是重点,在这一环节,教师把过滤实验带到了课堂上,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角色扮演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抽象的微观世界成了很多学生的学习障碍。事实证明,角色扮演是学生非常乐于参與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学生不仅兴趣高涨,还能把抽象的微观世界变成可看、可演的现实场景。这样,无论扮演者还是观赏者,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印象,强化了化学思维。
  结 语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怀特海曾说过:“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问学课堂”正是倡导这样的理念,它的诞生与教育改革的目的相一致,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是立足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师应探索问的艺术,掌握导的关键,拥有学的品质,让课堂变学堂,进而实现师生共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利平.“学”与“问”探析[J].教育观察,2019,209(25):43-45.
  作者简介:宋迎晓(1991.8—),女,山东滨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学二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民间传统游戏多种多样,且大部分的民间传统游戏都蕴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民间传统游戏的支持,要想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教师就需要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及热情,还能体现体育教学课堂的人文性。对此,文章就民间传统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体育教师能不断创新并优化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的体
期刊
摘 要:高层次思维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更是信息智能时代人们应对挑战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文章以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为基础,设计了“课堂引入:问题导入,引发认知冲突”“课堂生成:问题串深入探究”“课堂深化:问题深化、迁移知识、加深理解”“课堂总结:问题总结、激发反思”四个课堂教学环节,以期促进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发展。  关键词:高层次数学思维;数学教学;PBL学习模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把批改作文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作文的主体。把批改作文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能够消除由教师全批全改的传统低效的作文评价模式的弊端,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期刊
摘 要: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对学生积极情感和良好品质的培养,要求教师挖掘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通过“智慧生物实验室”校本课程案例,分析了如何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生物技术课程。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校本课程;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劳动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从译林版小学英语教科书蕴含的劳动素材入手,通过分析其中隐含的劳动教育价值,探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以期实现劳动教育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为劳动教育的学科融合提供启示。  关键词:劳动教育;译林小学英语;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
期刊
摘 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工作,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全面、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提供正确思路和参考依据。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阶段各学科教育中。在当前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将德育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情感价值观培养的首要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影响,着重探讨如何利
期刊
摘 要:游戏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有游戏才有真正的童年。幼儿会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发现自我、认识世界。沙水是大自然赐予幼儿的礼物,拥有较强流动性的沙与水能够带给幼儿强烈的感官体验,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实现更好的深度学习,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沙水游戏;幼儿教育;游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田径课是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田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田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育学情,合理地确定田径课的教学目标;在田径教学中适当融入游戏元素,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适当降低田径教学难度,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挖掘学生在田径运动中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期刊
摘 要: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新课程改革趋势下面临全新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深入分析以生为本的思想内涵,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及需求,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改善阅读的环境和氛围,让阅读变成“悦”读,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高效完成阅读探索任务,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本文分析了激趣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探索以激趣理念为主导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激趣理念;小学语文;阅读课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学科教学需要不断创新,以影视资源为代表的现代化资源逐渐成为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式之一。影视资源的融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公平、均等的感受美、创造美、发展综合素质、提高人文素养的良好氛围,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影视资源;纪录片;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