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国画审美特征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hat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世界绘画思潮,大都于倾向绘画与思想的结合。中国画家亦是如此,技法次之,求“意境之高远”。中国画对笔墨技巧有着要求极高的,更在精神的内涵和审美的标准上,立足于传统文化,这正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中国画与中国书法一样,历来被称为“心象”。 中国山水画有着自身独特的品格,“笔墨”和“气韵”是最重要的两大要素。“笔墨”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形式语言,是中国画艺术整体品格的灵魂,是中国画之所以为中国画的根本,也是艺术家独创性、艺术功底等的集中展现。其中“气韵生动”为首。如此,“气韵生动”就成为一种画家心灵深处的深沉静默精神与无限的自然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的境界。是最高的艺术精神体现。东晋画家顾恺之更是将“以形写神”视为人物画造型审美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不似之似;意境;笔墨;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4-1
  试观中、西方画史的演变,文人致力于哲学思想的探讨,引导时代;画家则依据哲学思潮作画,如:西方由宗教思想产生出宗教绘画艺术,文艺复兴思潮引导画家绘出以“人”为本的作品,古典、浪漫等绘画艺术,也是当时的之思潮。直到近代相机的出现,宗教亦为科学而动摇。西画本于科学,发明了透视学,崇尚精工法式,停留在“画”的阶段。之后心理学成为思想的主流,强调绝对自我的心性的发展,表现派、超写实派等画派,应运而生。西方绘画从“画”的阶段,演进到“写”的阶段。之后西方哲学思想出现空前未有的乱。
  中国绘画经历与西方相似。最初绘画由画家主导,尚精工法式,讲求心神兼备。后来文人加入,本于哲学,强调意境,融诗、书、画为一体,把绘画由“画”的境界提升为“写”的意境,完成了中国画的第一次革命。元,尤其明清以后,文人画占据了画坛的统治地位。然再加上,道教和禅学的玄学思想配合,发展出分阴阳、至简易、留白等画论。
  纵观世界绘画思潮,大都倾向了绘画与思想的结合。技法次子,求“意境之高远”。而中国画对笔墨技巧有着极高的要求,更在精神的内涵和审美的标准上,立足于传统文化,这正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黄宾虹先生说:“笔墨常变,笔墨精神不变。”可见黄先生对传统神韵、精神的重视远胜于对笔墨和画的外在形式的看重。中国画大师历来强调情感所体现出来的意境因素占主导地位,石涛就明确指出“夫画者,从于心也”。中国画与中国书法一样,历来被称为“心象”。见于南齐谢赫《画品》之“六法”的提出,“气韵”亦成为画家和评论的要求之一,其中“气韵生动”为首。“气韵”实际上是画作所内含和散发出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艺术语言的张力和强力,归根到底是画家本人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的产物。
  中国山水画有着自身独特的品格。除笔、墨、纸类工具材料限定外,“笔墨”和“气韵”是最重要的两大要素。“笔墨”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形式语言,是中国画艺术整体品格的灵魂,是中国画之所以为中国画的根本,也是艺术家独创性、艺术功底等的集中展现。而“气韵”从何来?主要源于“笔墨”实际上既是作品整体的艺术氛围之“场”,也是由“笔墨”提升而来的一种境界、意境。观先辈大师的画:北宋时期米芾富有生气的“米点”积点法,营造出平淡天真,不装巧趣的“米式山水”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弥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以董源和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以披麻皴表现江南山峦、丘陵地带湿润的山水意境气象;黄宾虹晚年的焦墨积点、破墨撞色之法。墨法的妙用是将线条美扩大到气韵之美,追求的内在美让画面的气势心相通、富有变化。黑里透白,实中寓虚,笔法苍劲,墨气腴润,呈现出气韵生动的山间意境;傅抱石淋漓的墨气水韵,刻画出传神的人物形象;这独具特色的表现、营造出不同绘画意境。
  “以形写神”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美学论点。千百年来一直被中国人物画家视为人物画造型审美的评价标准。顾恺之总结了晋以前的人物画的造型理论,从形神关系上论述了绘画造型的审美特征。 观点。明代画家王绂在《书画传习录》中有这样的论述:“东坡此诗(指苏东坡‘论画以形似’之诗)盖言学者不当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也。然必神游象外,方能意到环中,今或寥寥数笔,自矜高简,或重床叠层,一味颟顸,动日不求形似,岂知古人所云不求形似者,不似之似也,彼繁简失宜者乎可同年语哉。”后来石涛、黄宾虹对这一论点也作了说明,石涛认为“天地浑溶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远近,不似之似似之。” 实际上,王绂所提出的,“不似之似”正是对“以形写神”美学思想理解的升华,是对自然形象(形似)和艺术形象(神似)的审美进一步认识,后的是与顾恺之、谢赫、张彦远的形神论一脉相承的,这种美学思想无疑影响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造型美学。
  中国画家在其创作实践过程中,总是以情驱笔,以意写形。所以中国画中的形象构成实际上是一种意象构成,是一种包含着主体情思的艺术形象。是由“画技术”到“画艺术”到“画观念”到“画修养”的境界。
  以线造型的手法用笔墨表现对平面流动空间的追求、写意精神的不断滥觞、 书法意识促成语言的自觉等,这一系列因素综合出中国画水墨语言的整体性面貌。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周积寅.中国画论即要(上篇)[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姚睿,云南省昭通市昭通学院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汾阳圣母庙壁画是明代壁画的精品之作,通过对壁画的艺术风格的解读,总结其艺术特色的独到之处,阐释汾阳圣母庙壁画在人物形象、线描构图、色彩的运用方面的艺术特点,从而浅析其对现代工笔重彩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壁画;艺术特色;启示;运用  中图分类号:J2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10-1  汾阳圣母庙,庙址位于汾阳县栗家庄乡田村。当地相传建于唐代,据《汾
摘要:林风眠终其一身都在致力于将西方绘画与中国画相结合,并且创作出了一系列富含中西意味的作品。本文以林风眠画作的构图艺术为例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林风眠;构图  中国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7-1  林风眠曾在《中国绘画新论》中提出:“在现在西洋艺术冲进来的环境中,希求中国的新画家,应该尽量的吸收他们所贡献给我们的新方法。传统摹仿和抄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和数码摄影的飞速发展,各类图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就与绘画有着紧密的联系。开始时,画家
摘要:唐代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鼎盛时期,唐代石狮是中国石狮造型艺术的高峰,而乾陵中的石狮可堪称为唐代石狮中的经典之作。乾陵石狮,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有特色,也是最受欢迎的表现形象之一,在继承前朝风格的基础上,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更加完美的艺术样式。  关键词:石狮;造型;乾陵;陵墓  中图分类号:J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24-1  唐朝是我国
时过二十年,再次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备感其勇于创新的博大精神历久弥新,至今仍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当前,经济社会都到了转型发展的关头,今天学习小平南巡精神的最大感悟是——转
摘要:在元代,文人画逐渐发展趋于成熟并达到顶峰,中国绘画进入由文人画主导的时代。其中以山水发展为主流,表现最为突出。山水画是元代文人画家抒情达意最好的载体和体现,在发展的过程中元代文人山水画也呈现出其独特性。  关键词:文人山水画;隐逸;山林精神;文学化  中国分类号:J21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6-1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时代
“革命英雄传奇”是新中国时期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的革命历史小说,其人物类型、叙事结构脱胎于“陈旧”的“中国故事”.它通过对某些原型结构的置换和转化,创造出大众读
由广东省经济学会主办,广东商学院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和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的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暨岭南经济论坛于2011年11月17日-19日在广东清远市清新花园酒店召开。
摘要: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就与西方的艺术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惊人的相似性,我们很难对其加以严格的区分和准确的界定。如今,我们面对中西绘画艺术,可以轻而易举地指出它们在表现方式、审美情趣、绘画材料以及精神底蕴方面的不同表征。然而,作为历史发展的文化现象———绘画艺术,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中西;艺术;交融  中图分类号:J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
摘要:雕刻艺术的发展从古至今,具有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意义.本文主要从中国雕刻艺术各个时期的表现及意义出发,对其艺术之美进行鉴赏,以体现出雕刻作品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雕刻;艺术;鉴赏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25-2  雕刻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传统工艺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随着历史的潮流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