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石狮造型艺术研究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a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代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鼎盛时期,唐代石狮是中国石狮造型艺术的高峰,而乾陵中的石狮可堪称为唐代石狮中的经典之作。乾陵石狮,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有特色,也是最受欢迎的表现形象之一,在继承前朝风格的基础上,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更加完美的艺术样式。
  关键词:石狮;造型;乾陵;陵墓
  中图分类号:J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24-1
  唐朝是我国封建文化最光辉灿烂的时代,乾陵石狮是唐代发展鼎盛时期的作品,相对来说较为成熟,这一外来的动物形象,已被中国化了,且在体现时代精神方面也最为典型。唐王朝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有着大国风范和高度发展的艺术文化,这点也反映在乾陵石狮的造型艺术造型中。
  一、石狮艺术
  狮子造型艺术是中国传统石刻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我国最早有狮子的记载是从《汉书·西域传赞》开始,在东汉时,陵墓雕刻就开始有狮子造型的存在。但狮子不产于中国,而是从西域引入的。相传东汉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中国的皇帝。
  随着佛教的传入,在佛教中,释迦牟尼自称“人中狮子”,佛坐的床叫做“狮子座”等,因此,狮子被认为是有神力的灵兽。到南北朝时期,统治者源于对佛教的重视,佛教雕刻中出现了大量狮子的造型;到了唐代,佛教进一步传播,当权者认为狮子是凶猛且神圣的灵物,为了神化自己的地位,使宗教更好地为自己服务,自然在葬仪上也要利用宗教,于是狮子造型大规模引入陵墓石雕中,用以加强仪卫,保卫陵墓,此后,一般帝陵的门兽就改用石狮。
  二、乾陵石狮
  唐代陵墓,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渭北高原的群山中,包括唐代近300年各朝帝王的陵墓(统称唐十八陵)。唐代的帝王陵墓,由于当时的社会和经济条件有别,故陵墓前狮子造型的格调和气质也有所区别。其中以乾陵为代表,这座陵墓是处在唐王朝的上升发展和繁荣时期且最具时代和艺术特色的,其形象不但继承了秦汉以来的传统风格基调,也借鉴了“胡人风格”。
  乾陵陵园原置石狮四对八尊,(现存5尊)位于朱雀门这两尊石狮皆为蹲式,用整块青石雕刻而成。其中两尊石狮底座均有精美的线刻蔓草、祥云、瑞兽等图案。狮子整体造型浑厚有神,把“兽中之王”狮子的凶猛、威武的精神表现得非常准确。
  三、造型语言
  从唐代近三百年的陵墓石刻演化过程,可以看出其造型雄伟、壮观、厚重,追求富贵与宏大,与大唐盛世的雍容华贵、充实大气的社会风气不谋而合。“既隐溢着汉魏石刻敦厚、朴质、力满的遗风,又显现出唐代蓬勃、雄大的精神气魄”。在造型处理上均为方中带圆,增强了石刻的力度和威严感,同时也加强了石刻的向外张力,而圆则给人以厚重之感。
  (一)体量宏大的造型语言
  中国古代墓葬传统从“天人合一”的认识出发,产生了“以山为陵”的习俗,追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联系。这在盛唐时期发展成熟,并形成规制。乾陵建造在雄伟庄重的梁山山腹,梁山呈圆锥形,三峰耸立,北边主峰为陵山之主体, 东临豹谷,西临漠谷,地势高峻而不险,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浑圆挺秀如女性的双乳。乾陵内城四门石狮威猛的造型,与陵墓在气势上互相补充,结合得十分和谐。由于对现实的认识受到君权、神权的支配,以及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陵墓雕刻大多是神化的形象给人以震慑,产生这种震慑的力度,还有宏大的体量。
  (二)线的造型语言
  乾陵石狮采用圆雕和线刻的处理手法,由平面加线条转向圆润、宽大的体积与有弹性的动态线结合手法,与秦汉时期的石虎和辟邪有相似之处。线不仅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基本的造型元素,也是中国传统雕刻造型语言的表现形式,这在唐代乾陵石狮的得到了体现。乾陵石狮用线刚劲、挺拔、丰润,以蹲狮为例,石狮线条向外突出扩张,争霸空间,好像每块体积都在爆发着无穷的力量,狮子五官线条处理流畅,凹凸有致,宽窄自如,须眉毛发细润精致,其张口长啸,极目远放,昂首挺胸,胸与前肢外凸的弧线使胸脯挺举到最大的限度,位置已经到口、鼻的垂直面,这种突出弧线构架空间与空旷的原野环境非常协调。
  (三)装饰的造型语言
  乾陵石狮运用造型与图案相结合的处理手法,分两点:1、装飾美化形体;图案的变化与饱满的外形线条结合,使整体造型外形清晰、流畅,极具动感。同时和整体浑厚造型形成了微妙的对比,使得这些动物敦厚、威严,但又有细节变化,生动活泼,打破外形的呆板。2、赋予动物神秘性。因为狮子是舶来的异兽,被视为万兽之王,具有驱邪除煞的威力。在唐代虽然有狮子传入中国,但是数量有限,而且雕刻工匠处于社会底层,很难见到狮子的面貌,而民间艺术家只能根据想像运用取舍、概括等处理手法,进行理想化的创造,逐渐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突出狮子的威武气质,形成 “中国化”的狮子形象。
  四、总结
  唐代艺术家创造出来的雄强博大、神态威猛的陵墓狮子艺术形象,充分反映了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社会现实,并一直作为宋、元、明、清各朝代,直至现代中国狮子造型的楷模和典范,使中国的狮子艺术,在唐代时就形成了中国民族形象和东方艺术的代表,是中国狮子艺术中最光辉灿烂的丰碑。
  参考文献:
  [1]郦道元. 水经注(卷三十一《滍水篇》)[M].商务印书馆,1935.
  [2]付野.乾陵雕刻的造型语言特征[J].东方艺术, 2005,(10).
  作者简介:
  张媛,西安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在委托代理问题当中,如何支付代理人的薪酬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考虑了信息对称(代理人行为可观测)和信息不对称(代理人行为不可观测)两种情况下经理人的最优努力程度及委托人支
2012年5月11日下午.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广州市政府研究室主办、广东经济学会承办的“推动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转型升级与制度创新”研讨会在广州东方
文中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压电驱动器技术,驱动器通过调节相邻两根陶瓷杆的伸长量,经机械放大后再耦合可在横向圆周预定方位输出角位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驱动器的力学模型和耦合数
1992年春,在中国改革开放处在关键时期,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今年是邓小平南
本文基于来自中国的数据,改进了传统的测算垂直专业化的指标,将FDI因素引入指标设计中,建立了从投入产出系数矩阵中分离跨国公司生产和进口的中间投入品的方法,测算了FDI对一国参
2011年1月20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EHS中心携手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及通标标准技术有限公司(SGS)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新MBA大楼举办了“广东节能投、融资国际研讨会”。来自
摘要:赵无极以其高屋建瓴的心胸与智慧撷取中西文化艺术的精髓,用西方的艺术表现方式创造出一种浑厚华滋、气象博大的绘画形式。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独到的领悟与观照,使得他在艺术探索中能够从文化精神的高度汲取传统文化艺术营养,进而转化并融合于他的作品之中。他以开放的艺术思想传承着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精神,以独特的艺术个性展示出极具时代气息的艺术文本。  关键词:赵无极;油画;传统艺术  中图分类号:J21
摘要:汾阳圣母庙壁画是明代壁画的精品之作,通过对壁画的艺术风格的解读,总结其艺术特色的独到之处,阐释汾阳圣母庙壁画在人物形象、线描构图、色彩的运用方面的艺术特点,从而浅析其对现代工笔重彩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壁画;艺术特色;启示;运用  中图分类号:J2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10-1  汾阳圣母庙,庙址位于汾阳县栗家庄乡田村。当地相传建于唐代,据《汾
摘要:林风眠终其一身都在致力于将西方绘画与中国画相结合,并且创作出了一系列富含中西意味的作品。本文以林风眠画作的构图艺术为例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林风眠;构图  中国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7-1  林风眠曾在《中国绘画新论》中提出:“在现在西洋艺术冲进来的环境中,希求中国的新画家,应该尽量的吸收他们所贡献给我们的新方法。传统摹仿和抄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和数码摄影的飞速发展,各类图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就与绘画有着紧密的联系。开始时,画家